更换膀胱造瘘管常见问题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9
/ 2

更换膀胱造瘘管常见问题与护理

任小宁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消防急救保障部医疗科 陕西 西安 710068

摘要:目的:探讨更换膀胱造瘘管的常见问题及护理。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膀胱造瘘管更换的50例患者,分析其常见问题及护理。结果:50例(150例次)均置管成功,其中膀胱刺激征20例次(13.33%),拔管困难17例次(11.33%),置管位置不当误入其他器官6例次(4%),其他异常1例次(0.67%)。结论:积极处理留置膀胱造瘘管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更换;膀胱造瘘管;护理

膀胱造瘘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尿路梗阻引起的耻骨膀胱造瘘,将尿液引流至体外,是患者出现下尿路梗阻和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等时,在不采取其他治疗措施的情况下而采用的引流尿液的长效治疗措施。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50例更换膀胱造瘘管患者,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9~94岁,平均68.85岁。前列腺增生症伴尿潴留37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例,尿道断裂或狭窄患者3例,其他疾病患者5例。

2、方法。备好一次性使用导尿包、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20ml注射器、导尿管等。患者取平卧位,拔除旧造瘘管。根据造瘘口大小选择10~24F双腔气囊导尿管,消毒后置入8~10cm,注入气囊10ml生理盐水,往外轻拉导尿管,使气囊顶住膀胱造瘘口。用20ml注射器抽取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造瘘管,直至冲洗液清亮,接引流袋后妥善固定于患者裤腿上。

二、结果

本组50例(150例次)均成功置管,出现膀胱刺激征20例次(13.33%)、拔管困难17例次(11.33%)、置管位置不当误入其他器官6例次(4%)、其他异常情况1例次(0.67%)。

三、不良反应与护理

1、不良反应

1)膀胱刺激征。行导尿术时患者出现膀胱痉挛和由于耻骨上区、膀胱三角区受刺激而引起的尿道口疼痛,更换膀胱造瘘管时造瘘管沿瘘道进入膀胱,刺激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顶部。22例次患者出现尿道口及膀胱区疼痛或憋痛,其中20例次通过指导患者深呼吸、放轻松勿用力做排尿动作、保持情绪稳定,刺激症状缓解;2例次口服石酸托特罗定片2mg,膀胱刺激症状缓解,成功置管。

2)拔管困难。膀胱造瘘管长期留置,尿垢沉着易继发形成结石,20例次患者出现拔管困难,表现为造瘘管与造瘘口周围皮肤连接紧密,不易转动,挤捏造瘘管内壁,偶可触及沙石颗粒状物质。出现拔管困难,切忌暴力拔管,避免膀胱损伤出血,可用血管钳慢慢分离造瘘管与造瘘口周围皮肤,转动造瘘管,缓慢拔管。其中2例次患者留置膀胱造瘘管3个月,因造瘘管周形成的结石较大,在膀胱镜下取石后拔管成功;1例次患者因造瘘管气囊抽水困难,导致拔管困难,采取“爆破”法,气囊注入大量空气,导致气囊破裂,拔除造瘘管。

3)置管位置不当误入其他器官。3例次患者因置管过深误入前列腺窝,操作者盲目向气囊内注水,导致前列腺出血,拔管后重新置管,并经膀胱冲洗出血停止;2例次患者因置管过浅,操作者盲目向气囊注水,导致窦道出血,重新置入膀胱后于造瘘口纱布压迫止血;1例次患者造瘘管从尿道口穿出,拔管后重新置管。

4)其他情况。1例次患者拔出旧F16号双腔造瘘管后瘘道收缩狭窄,难以置入相同型号瘘管,改用F14号造瘘管后置入膀胱顺利。

2、护理

1)家属的心理指导:在病人患病时,病人最需要关怀,家属是病人的精神支柱,鼓励家属充满亲情和爱心,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共同做好造瘘管的护理。

2)环境要求:膀胱造瘘病人应保持室内清洁,减少造瘘口污染机会。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换气,衣服、被褥保持洁净。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护理方法指导,协助病人尽快适应生活习惯的改变,了解造瘘管及尿袋的性能、护理不当可能发生的后果等,嘱其在病人变换体位时,应注意尿袋的位置,防止尿液的返流,而导致尿路感染。注意观察造瘘口周围,如有肿胀、疼痛、脓肿等感染现象时,应及时就医。

3)定期更换造瘘管和尿袋:为防止尿碱沉积堵塞造瘘管,磨菇头尿管和气囊尿管一般是1~1.5个月更换1次,如有阻塞随时更换,尿袋每周更换1次。

4)指导病人饮食起居:饮食上多饮水,每日不少于2500ml,增加尿液对尿路的冲洗作用,减少尿路感染、结石的发生率。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衣服、被褥经常换洗。食物应易消化及营养丰富;不随意服用抗生素及对肾脏有较大影响的药物和保健品,加强功能锻练,提高身体素质。

5)保持造瘘口清洁:每日用碘伏棉球,消毒造瘘口皮肤,清除分泌物,覆盖无菌敷料。

四、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因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风险,选择膀胱造瘘以解决排尿问题的情况日益增加。膀胱造瘘是因尿道梗阻,在耻骨上行膀胱穿刺造瘘术,使尿液引流到体外,分为暂时性或永久性解决病人的排尿困难。接受膀胱造瘘的患者多是年老体弱或有较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手术耐受差、经济条件拮据者。此外,老年人由于生活自理能力缺陷,需家属协助或完全由家属替代,而大多数患者更换膀胱造瘘管后,将面临自我护理的问题。有相关报道称,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8%,而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易使真菌性尿路感染增多,膀胱造瘘管长期留置,增加了感染和继发结石形成的概率,必须定期予以更换。若为持久性引流,应在尿垢沉着前更换造瘘管,而每月更换一次造瘘管,能避免反复刺激、减少感染的概率,也不会因造瘘口结石导致拔管困难,对于糖尿病患者和易堵管患者可缩短间隔时间,一般为2周。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尤为重要,教会其更换造瘘口敷料、更换引流袋,嘱其按时来院更换造瘘管,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常遇到造瘘管气囊内液抽不出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可能与导尿管质量与操作技巧有关。当气囊固定后,气囊道闭锁,可避免液体流出。但因长时间闭锁,内管壁可能有黏附,致内液抽不出。有1例采用“爆破”法,致水囊破坏,顺利拔除造瘘管,但气囊残片可能遗留于膀胱。在不能排除气囊残片遗留膀胱时,可通过膀胱镜检查诊断避免残片遗留膀胱。造瘘管进入瘘道后,应根据患者腹壁的厚薄等具体情况决定置管长度,一般进入长度以8~10cm为宜,也可参照拔除的旧造瘘管置入的深度及操作过程中造瘘管进入膀胱的落空感,来调整置管长度,确定造瘘管在膀胱后方可充盈气囊,否则可能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柳青.膀胱造瘘术后患者的家庭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15(09).

[2]莫嵘.更换膀胱造瘘管常见问题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