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9
/ 2

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仝瑞雪

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护理系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 710077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状况的应用,以确定该方法对压力性损伤的预防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3月至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51例纳入研究。分成对照组(75例)与干预组(76例),分别予以手术室护理、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焦虑与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用于手术患者,可抑制术中压力性损伤形成,有效维持手术患者的情绪稳定性。

关键词:综合护理;术中压力性损伤;降低发生率;效果

引言

压力性损伤是指由于压力或剪切力或摩擦力作用而导致的人体局部皮肤或皮下组织的损伤,常发生在骨隆突处。压力性损伤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发生后对卫生保健系统造成重大的经济影响,如西班牙1年内仅用于护理压力性损伤的医疗费用就高达4.61亿欧元,占到所有医疗财政支出的5%;同样在英国每年高达14~31亿英镑;在美国,每年高达110亿美元,平均每例压力性损伤患者的医疗费用为500~40000美元,护理工作量将增加50%。另外,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医疗费用,降低其生活质量,甚至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对于手术患者,由于受体位限制、麻醉等因素的影响而成为压力性损伤的高危人群。如何有效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国内外相关研究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管理角度,手术患者难免压力性损伤的评估与申报对其防控与进结局产生何种影响,尚缺乏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拟通过对比分析我院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评估后申报与否的发展结局,探讨手术室患者压力性损伤防控与管理效果,以期有效预防并降低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品质,从而促进患者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3月至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51例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1)行全麻者;(2)手术时间>3h者;(3)特殊体位者。排除标准(1)伴其他慢性疾病者;(2)术前伴皮肤损伤者。随机分成对照组(75例)和干预组(76例)。对照组男/女=41:34;年龄(56.9±11.4)岁。干预组男/女=39:37;年龄(56.6±11.2)岁。差异不显著。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术前评估。巡回护士在术前1d对患者病情进展、皮肤状态、活动度及依从性进行全面评估,同时与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创面治疗师、麻醉医生充分沟通,探讨术中压力性损伤的风险因素,制定术后有效预防措施。(2)术前管理。骶尾部预防压力性损伤护理:术前1d,嘱责任护士清洁患者骶尾部皮肤,内贴安普贴敷料,外贴棉敷料,使用胶布固定,护送患者入手术室并做好相应交接工作;术前手术室护士指导患者更换体位,在手术等候区指导患者取侧卧位,以避免骶尾部、枕部长时间受压,向患者讲解保持侧卧位的原因,取得其充分配合。鼻翼预防压力性损伤护理:插管前在鼻翼处涂抹液体敷料,气管插管与鼻翼接触处使用泡沫敷料固定于气管插管上,对鼻翼受压部位发挥减压和保护作用;在患者进入手术室麻醉前,应用waterlow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表对患者术中皮肤组织受压程度进行评估并记录。(3)术中管理。术中根据患者病情、手术进展状况、手术体位变化等采取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巡回护士在术中对患者骶尾部、鼻翼、足跟予以间歇性减压措施,巡回护士抬高患者骶尾部保持5~10min;术中每隔2h提醒手术医生观察鼻插管是否压迫患者鼻翼,注意减压保护;双足部使用脚圈架空,每隔2h为患者按摩足跟及脚踝处,记录术中减压时间与压力性损伤护理预防措施实施情况;手术结束前30min时,使用waterlow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表评估患者皮肤情况。加强体位管理,手术室安全隐患的第4位是因体位引起的手术压力性损伤,患者的受压部位是由手术体位决定的。安置手术体位时应对受压部位做好保护,合理使用体位垫及防护用品;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针对一些需长时间处于固定体位的手术,在征得手术医生同意,手术进展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将手术床调整,从而使受压部位得到减压作用,避免长时间受压。手术前系统、综合、评估器械与患者身体接触的时间和部位,在使用医疗器械时需检查安置部位皮肤是否会受压,制定措施并实施适当,将所有的外在连接线或导管使用棉垫将其与皮肤隔离,避免在水肿、潮湿或已破损部位接触使用;病情许可时,适当更换脉氧饱和度探头、血压计袖带等监测器具的位置。(4)术后交接。术后再次评估患者全身皮肤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根据术后护理措施、术后皮肤状况、患者意识情况、配合程度、肢体活动度及引流管固定部位等,与病房责任护士详细交接,为后续预防压力性损伤提供参考。

1.3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的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价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6189c769cee79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9.33%,高于干预组,但差异不显著;护理满意度82.67%,低于干预组(P<0.05)。见表1

6189c769cee79_html_23233c64f4f92495.png

2.2焦虑与抑郁情绪

对照组焦虑(48.32±4.36)分、抑郁(50.51±4.72)分,均高于干预组(P<0.05)。

6189c769cee79_html_ccadf9880da67bfa.png

3讨论

医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具有较高的发生率。针对手术患者,由于术中患者处于麻醉状态并且需长时间保持一定体位,则更易造成受压部位的压力性损伤发生。压力性损伤防控关乎手术患者安危与术后快速康复。研究表明,卧床患者骶尾部发生压力性损伤最常见,如果未予良好处理,则会导致局部皮肤缺血,组织坏死,从而导致深部组织感染及发生如败血症和慢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则进一步威胁患者生命。

随着医疗设备、监护技术、麻醉技术及药品等的进步更新和发展,手术向高难、微创方向纵深发展,手术患者的年龄跨度越来越大,微创手术和高难复杂手术增多,使手术时间延长,极大增加了手术患者发生术中手术压力性损伤的风险。而形成手术压力性损伤的因素错综复杂,用心做好术中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防护措施,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迫切需要手术室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机理,掌握其相关影响因素,落实防护措施,是预防术中手术压力性损伤的关键。

结束语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中,引入护理干预,该方法形成良好的皮肤保护作用,帮助手术患者免受压力性损伤、负性情绪的干扰。

参考文献

[1]朱琳.手术室急性压力性损伤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感染、炎症、修复,2019,21(03):167-170.

[2]陈嘉萍.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6(25):3414-3420.

[3]聂文博.重症患者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与管理的循证护理实践[D].吉林大学,2019.

[4]王悦.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评估框架的构建研究[J].天津护理,2019,28(02):134-138.

[5]陈嘉萍.手术病人术中压力性损伤预测性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全科护理,2019,17(31):3869-3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