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创新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9
/ 2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创新实践

苏曼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 衡阳市 421002

摘要:在“三教”改革过程中,以教师作为根基,以教材作为纲要,实施科学的教法、手段进行创新模式的教学,三者紧密配合、相辅相成,才能将改革进行下去。针对教育方面做出改革,对人才的价值观念以及技术能力等对社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社会各界也开始关注教育改革的成效,这也为各学校的改革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教育界只有积极寻求更有效的对策对改革进行合理调整,才能使“三教”改革顺利进行,才能推动人才的全方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职业教育

引言

教育部启动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从2014年正式开始,先后启动了三批试点,在2019年5月正式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意味着试点工作告一段落,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也正式拉开了帷幕。2021年1月18日,笔者在中国知网搜索“现代学徒制”关键词,可以搜到10195篇文章;如果将该搜索范围缩小到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也能搜索到1182篇文章。无论从文献的数量来看,还是现推行的新型学徒制,可以说关于学徒制的研究与实践已成为热点。

1、现代学徒制的国内研究成果

1.1、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研究

课程体系建构是教育的基础要件之一,不管教学活动中所应用的培养模式如何,教育制度又如何,若不能架构起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必然会对后续的教学产生不利影响,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要保障现代学徒制的有效性,就必须从课程体系方面入手,建立起与我国职业教育特点相符的课程体系。陈秀湖等学者认为我国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当中最为重要的几个部分分别是学生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以及技术技能和职业发展,必须综合考虑这几个方面才能保障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本质上来讲,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技术人才,学生最终的目的是就业,为提高就业率,课程体系的架构中囊括岗位工作任务具有必要性。总的来说,大多数学校在现代学徒制改革中所进行的课程体系建构均以岗位需求作为基础。

1.2、现代学徒制的师资问题研究

双导师这个概念在诸多学者的研究中都有涉及,这种模式可以提高教师的质量。具体来说,双导师就是在企业内部选聘专业能力比较强的教师,使之与学校内的教师共同协作展开教学活动,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赵鹏飞在进行实地调研之后提出双导师的培养工作必须要加强,让学生可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中都提到在现代学徒制教育实践中双导师是非常重要的推进条件,有利于对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优化,从而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2、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学中的问题

2.1、教学方式不合理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占据着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中,依然沿袭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理论知识授课时,教师一股脑将繁杂、枯燥、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直接倒灌给学生,使得学生对课堂产生了厌烦感,学生无法很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实践课堂中,也往往采用教师操作演示、学生模仿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所采用的教学设备也存在单一性,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手段应用较少,教学内容大多也为课本内容,课堂中学生缺乏自主实践环节,使得学生无法充分感知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意义。

2.2、教材缺乏科学性

教材作为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中的主要指导思想与媒介,为教师开展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一方面当前的教材编写仍然偏重于理论知识内容,实践方面内容较少;另一方面,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变化太快,市面上的教材已经跟不上目前电商的发展变化,对我们所教授的知识造成了一定和社会实际运用脱节的现象,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往往偏向于教材中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了教材当中的实践操作课程,教师并没有对实践课程给予重视,使得学生不能通过实践课程来诠释所学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片面化,教师没有依靠实践课程对学生进行帮助理解,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后续学习,进而使学生学习出现断层,导致学生整体综合实践能力较差的现象发生。

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创新实践

3.1、建设师资队伍

第一,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机电类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时,需要通过建设“三主体+三课堂”模式下的师资队伍。确保课程思政的新理念、新模式中的主体资源获得的有效补充,并借助教师主体,对新理念、新模式做进一步的研究与转换,使其理念与模式,转变成为可以实际操作课程体系。第二,在建设师资队伍的过程中,应该对“三主体”进行人力资源整合,具体操作中需要以具体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人才的数量为准,合理的调整“三主体”的比例。从经验方面看,应该按照1:1:0.5的比例,安排企业师傅、学业导师、思政导师。第三,在“三主体+三课堂”模式下建设师资队伍,应该借助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运用专业化的师资团队建设方式,结合现有的教师资源,招聘新教师、培训老教师。确保“三主体”的团队能够在专业的协同机制下,合理的实践该模式。

3.2、改进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徒为教学主体,引导学徒进行自主性学习,以行动为导向,通过行动来学习,行动即学习,重在培养学徒的技术能力和专业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课程设计一方面从实际工作任务出发,利用真实有效的工作问题或情境,以激发学徒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徒按照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或规范进行,引导学徒独立地制订工作计划,独立地实施评价。我校在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过程中,企业安排专业的项目经理(师傅)入校开展以“校内项目实战”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在系统的项目实战过程中,准确地将真实项目以小组模式分配至各项目小组,制定考核标准,通过小组间的相互竞争,以数据结果为导向,成功地提升了学徒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了教学内容,构造了学徒由校至企前实战能力提升的桥梁。

3.3、创新人才培养体制

首先要以推进职校混合所有制办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体制的切入口,学校和企业要成为一个共同体,共同管理,共享利益。鼓励企业和学校合作办学,深化企业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的部分专业交由企业来管理,学校可以提供教学场地和教师,企业提供学徒实习岗位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学校要创新校企的管理机制,校长和企业总经理可作为校企管理的最高层共同管理学生,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共同管理达到双赢的目的,为企业输送一批高质量的技能人才。

3.4、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理念、模式的变化,需要配套的构建与之符合的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由于课程体系的落实要通过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课程教学方式的选择、课程教学方法的应用、课程教学评价的设置等具体内容完成。因此,建议从资源整合的角度切入,以职业院校教学的特征出发,构建具有协同关系的新型课程体系。简单讲,应该将“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训课程、课程”统一起来,纳入到课程思政体系之内。并且,采用协同共建课程体系的办法,围绕课程这个中心加以构建。或者,将课程贯穿于其它三门课程之中,利用思想政治这根“教育的红线”,将所有课程关联起来,为其它课程提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的内在精神,进而促进综合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学徒制强调岗位育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它们形成了一个闭环的整体,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其落脚点是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二者的目的和初衷不谋而合,在我校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发现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教师、教法和教材的改革。而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开展,也为“三教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荣国,阮志南.现代学徒制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实践——以柳州市职业教育为例[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5):13-16.

[2]张秀礼.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科技风,2017(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