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如何关注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9
/ 2

双减下,如何关注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周雪飞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桥小学 浙江 绍兴 312030

摘要:小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在全面教学改革环境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交往,树立学习的自信,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学生,从而在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教师与学生积极的沟通,实施人文关怀以及心理引导,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空间内,形成正确的心理认知。分析学生产生不同心理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教育措施,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中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美好,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去除不利的心理因素,快乐的学习空间内,学生敞开心扉,积极的与他人进行交流,形成健全人格的同时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双减下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措施

引言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不断考虑学生实际需要的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把握学生学习方向,引入学习正轨中,让学生主动面对挫折,形成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心理素质的同时,也能更好的进行情绪的管理。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自身的原因造成心理交往障碍,在恐惧与自闭的不良心理状态抗衡中,学生开始脱离学习,甚至出现不良社会行为。小学生对自我认识的不足以及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在缺乏正确引导中,学生对异性敏感,在出现不同心理矛盾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下降,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应当意识到小学生心理问题,需要有效的解决,更好的疏通心理矛盾,减轻学生心理压力,让学生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珍惜时间,在不懈的努力中提升学生的综合心理能力。

一、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教师积极的接触和分析,针对当前小学生的不同心理因素进行有效的心理指导教育,为学生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平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成为学生心理倾诉对象的同时,教师积极地与学生建立联系,珍惜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逐渐在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以及提高交际能力中,让学生融于集体,积极的合作,树立学习的自信。在与家庭教育环境相联系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形成帮扶小组,在教学实践中,多样化的创新教学设计,消除学生的叛逆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实践,教育的多手段融入下,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

(一)小学生心理上的主要问题

小学生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家庭生活条件优越,让学生提前步入性生理成熟期,在缺乏自我认识以及理解力的薄弱,造成情感的冲动,在外界的刺激下很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影响异性交往。家庭生活环境中,父母对于学生的期望较高,在学生的休息时间采用补课的方式进行学习,造成学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过度焦虑,有的家长甚至在取得不理想成绩时给予孩子巨大的心理挫折,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关心,依赖性较强,从而变得孤僻而不愿意沟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发现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不同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在双减政策的有效学习中,结合实践教学现状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措施应对,与家长的共同合作,提升学生的自信。

(二)教师在双减政策下,营造健康心理环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分析学生造成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理解学生,包容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能够参与集体活动,积极的散发学习热情,不断在良好的学习空间内学会交往,提高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与家长取得有效的联系,从而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中,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适时适当的补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双减下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小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在双减政策下,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结合有效的指导方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及快乐的生活环境,在充满阳光朝气的学习空间内,教师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沟通,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从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进行心理教育引导,让学生脱离固有的实践环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结合生活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教师的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有所收获,助力学生的成长,在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中,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在理解学生和包容学生的同时,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减少学生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在快乐的自主学习环境中,结合自身的需要进行心理健康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不断让学生去帮助他人,形成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融入学习环境中,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问题,团结同学,提高教育效果。例如在学习与你同行时,教师在教学开端,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内进行积极的交流,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优点,你发现了吗?接着教师采用课件的形式,播放交往障碍的生活案例,与学生心理问题相一致的同时,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形成与他人积极交往的良好方法,在共同合作中帮助他人,教师表扬学生,积极与学生进行角色的互换,消除沟通障碍中勇于实践,提高交往能力。

(二)组织实践教学活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教师在将双减政策有效落实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学生参与有效的心理教育讲座,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同时,组织有效的实践教学活动。在家庭学习环境中关注学生的成长以及体验,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逐渐形成合作意识,主动与他人进行交往,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帮扶活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让学生爱护自己的家园,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按照学生不同的心理表现,分成不同的实践小组,在帮助学生学会倾诉,解决自身心理问题中,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和鼓励,解决学生心理错误倾向,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活动收获,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共同努力中还给自己一个美丽的家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结束语

关注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在健康成长中提升心理素质,双减政策下,教师与家长共同合作,让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好的形成教育措施,学生在展现自我和认识自我中,接过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沈锦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21):78.

[2]岳红霞.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J].甘肃教育,2018(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