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9
/ 2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

陈伟

陇县秦源幼儿园 721200

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用自己思维去感悟生活,充满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出美术教学的作用,也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现状以及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美术;教育教学


1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新课程理念是基于课程改革下所提出的教学思想,这一教育理念中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让学生理解美术教育中的艺术美,也引导学生创造美,从而发挥学生课堂主动性,实现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目的。但在当前小学美术教育中,新课程这一理念的落实存在表面化的问题,部分美术教师在展开美术课堂时仍旧以讲解书本上内容为主,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过程,也就导致美术教学仍旧是未基于学生理解能力而开展的美术教育,使得新课程改革未能充分落到小学课堂当中。其次,小学阶段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教师去激发和挖掘,学生也会非常乐于调动自身能力去丰富自己的生活,部分教师可能抱有美术只是业余兴趣的态度,没有重视创新授课方式以及提升课堂氛围的愉悦性,使美术课堂沉闷无趣,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显然这种形式化、被动化地教学方式会严重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也限制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教师多种教学方式并用,激发学生审美意识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需要融合教学的多种途径,在激发学生探索欲望进行自主思考和自主实践的过程中,从不同的审美角度进行欣赏和品鉴,促进学生运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将学生的想象与美术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准备中,应当思考学生的学习层次和学习基础,激发学生能够通过生活发现不同美的元素,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形成美术学习情感,促进学生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有所收获,不断实践。例如在学习漂亮的花边时,教师让学生通过剪纸的形式探索花边在构图中的填充意义,在设计画面中发现规律,形成图案的秩序美感,接着教师联系生活中的花边运用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动手设计形成审美意识,教师运用课件的形式,让学生在观察中总结学习重点,促进学生体验的真实性以及学习的创造性。

2.2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各项要求相互结合,教师在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互联系。在现实生活当中,包含着许多美好的事物,教师可将其作为素材,为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情景,进而培养学生的参与兴趣。例如,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动植物,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辅助作用,学生可以更加生动且直观的观看图片与视频。另外,因部分动植物,在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接触到。因此,学生在欣赏与观看的同时,还能够切实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并在创造的过程中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将大自然当中的美景与事物,与自己创作的作品相互结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也能够得到增强。

2.3 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和技巧,需要通过结合现实生活中实际的物品,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物品,促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物品的特点,并在实践绘画的过程中能够画出重点,体现物品的精髓,从而强化学生的绘画能力和绘画技巧,在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时,应当体现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重要位置,进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小学美术《各式各样的水果》中,老师可以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依据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水果形状和特点,进行绘画的创作以及橡皮泥的制作等,通过学生自主地选择,使学生自由表达自身的创作想法,以此让学生体验到实践操作的乐趣,并在学生完成了美术作品之后,老师可以对学生自主创作的美术作品进行点评,尊重学生艺术创作的劳动成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水平,同时增强学生完成艺术品创作的自豪感,促使学生每一次创作美术作品时,能够形成属于自身独特风格的创作意图和结构,进而促进学生艺术素质和艺术造诣的提升。

2.4 注重美术表现,引导审美感知

实践性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审美感知,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但在以往实践中,教师会向学生布置固定的绘画内容让学生完成,单一的方式使得很多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美术实践活动更加注重学生美术表现,旨在激发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应当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最大程度的释放学生的天性,并获得新的创作思路。

比如,教师在讲解《走进春天》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先让学生讨论春天有哪些景色、事物?这些景色、事物具有那些色彩?学生在提出不同的景色和事物后,教师尝试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印象画出自己所描述的景色和事物。这时,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可以说景色和事物的名称,但却画不出来,或是所画的内容不够形象。当学生实践后,教师再讲解这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着重于学生所提出的景色、事物的色彩展开讲解,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美术新知识的印象,还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学生通过互相沟通和交流,也能开阔学生的思维。最后,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促进学生绘画水平的提升,也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落实到美术课堂当中。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对小学美术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于促进美术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对美术的认知作为基础,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改进完善,为学生带来更多丰富的美术体验,满足学生今后全面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铁驷.新课程下小学美术教育色彩教学探析[J].参花(下),2021(02):103-104.

[2]孙晶晶.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智力,2021(04):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