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优质课堂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0
/ 4

创建优质课堂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策略研究

韩秀君

吉林省 延吉市新兴小学校 133000

优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1)班级学习活动小组”的建设。

训练学生学会自悟。班级学习活动小组是“导学”模式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单位,小组学习是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讨论的基本形式,也是提高学习效益的有效途径。学习活动小组本身是一个小团体,是教师以小组为重要的推动单元,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作用,提高个体的学习能力,最终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新兴小学的学习活动小组将把“学困生”作为突破口,通过学习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使“学困生”从学习的旁观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提高“学困生”的参与率。同时,使“学困生”明确自己应该学什么、怎么学,让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最终达到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自悟”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充满信心地去自我探究、主动求知。学生根据设定的学习目标,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自主参与知识的构建,并通过言语实践的不断感悟和内化,使吸收的信息得到强化和巩固,并将掌握的知识逐渐转化为技能。这样,使学生通过自己创造性思考来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和满足感,使语言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思考、构建知识、大胆实践、提高技能、发展心智、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展现个性和形成积极情感态度的过程。

2)课堂模式的构建研究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要想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体验中培养个性,发展思维,乐于探索,努力求知,就必须重建课堂结构。为此,我们通过教学设计的调整和课堂模式的调整,取得一定的成效。

1)将理念落实于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设计的调整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将教学环节的预设设置为课前预习内容、教师点拨内容、习题精炼内容、总结提升内容。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要考虑学生是否能通过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等方法来解决。

2)将教学设计落实于课题研究,进行课堂模式的调整

首先,我们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基本要求:

●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性的体现

在新的课堂模式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参与是否通过积极思考和独立活动,即有效参与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第一、广度特征。即全体学生参与。

第二、主动构建,认知体系自主形成。让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方式,信息的自主加工具有创造性,最终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第三、实现多向互动。包括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还包括组组之间的互动。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实现真正的平等、合作。

第四、积极体验,充分展示自我。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亲身体验到自豪感、成就感。教师及时给予鼓励,使学生有归属感。

第五、自我反思。学生要学会自我调控,通过课堂表现,对自己的认知水平有公正评价。

●教师在课堂中主导性的体现。

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组织者的作用,指教师在学习目标的确定、程序的安排、教学的设计、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根据课堂上的生成情况,随时做出调整。

第二、启发者的作用,指教师善于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动机,培养兴趣,调动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

第三、激励者的作用,指教师随着学生心理、情绪的变化,以多种方式给予表扬、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要给学生更多的关爱。

第四、引导、讲授者,在学生的展示反馈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及时鼓励,更重要的是做好明确的点拨、总结。点拨学生的疑点、难点,强调重点,拓展知识点,给学生完整的知识信息。

其次,确定了课堂模式的操作流程。

围绕“讨论预习——展示成果——反馈交流——共享提升”四环节,确立了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教学流程,即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合理划分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与分工。分组布置作业,由成绩较好的学生辅导组员完成,鼓励基础较差的学生上讲台演示解答;小组间对抗讨论问题,教师“挑”起学生激烈争论;教师评估与生生评价相结合,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总结知识点,延伸讲授相关知识。老师在一节课上占用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2/3的时间要让学生唱主角。

课堂结构的调整,意味着打破课堂40分钟的界限,把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即学生在课前,就进行相关的阅读、研究和思考。由于教师在课前给予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学生也就有了充分的准备。到了课堂上,教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激发学生,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感悟进行交流,展开讨论,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交流、碰撞和提升的舞台。

3)分汉语、朝鲜语文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按低、中、高年级研究

1)低年级: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语文、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机地创设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学习的兴趣,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2) 中年级:通过学法指导,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长期以来,在教学中我们只强调教师领会课标要求、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而忽视了研究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致使教与学严重脱节,教学效果欠佳,甚至造成了一些学生害怕学习,厌恶学习,适应不了当前的学习。因而,教学过程中,我们重点研究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学生“会学”,使其终身受益。教学中,我们可以从预习、听课、阅读、笔记、作业等方面指导学生,使他们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活动中,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敢于大胆猜测,具有创新激情,会与同学合作,有克服困难的愿望和体验,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 高年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养成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可以主动询问老师、可以与同学讨论、可以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查找工具书。让他们逐渐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得到了养成,从而切实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我们把课堂教学当成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权归还于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旧知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索,解决问题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4建立适合新的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建立课堂评价标准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使学生的个体和群体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展。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主要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评价,课堂评价的重点在教师,是激励教师不断学习、改进、提高。而具有“导学”功能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心是“学生”,因此,构建符合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每位学生有效学习,促进每位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灵活有效的课堂教学标准成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是否把教与学集于一身,是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课堂上是否有丰富多变的信息交流反馈等,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参照,要使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重心从教师转向学生。

教师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教师发展就是经过不断学习、探究和反思来解决教学中遇到问题的过程,而不断研究解决教学中问题是教师生活基本方式,也是教师发展基本形式。因此,学校抓住问题关键点,展开了一系列课例式主题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1)结合日常教学,提高教学能力。

构建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根本。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我校加强全体教师粉笔字、导学案内容设计、说课等方面的教师教学技能的训练。

学校紧密结合日常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能力的训练提升。一是:每项能力的训练都由教导处统一安排提升方式,展示形式,定期考察。同时,每位教导主任进行年级包保,为教师们解除困惑,及时提供帮助。二是:教师能力训练贯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使用规范的讲普通话,板书规范美观。教师们工作之余还要加强个人学习。三是:通过举行导学案设计比赛,说课展示等活动,搭建教师展现自我的平台,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激励教师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卓越。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师基本功强化训练,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极大提升,为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运用多种方式,提升教学能力。

①名师、骨干砥砺的方式

为了提升教师教学技巧,我们采取向名师、骨干教师学习的方式来砥砺教师。首先观摩校内名师的个性备课与课堂教学,每学期组织教师观摩省州市骨干教师示范课,专题引领课。其次我们多次带领教师外出学习取经,学校又为教师购置了各学科的名师案例书籍、学刊等。通过名师、骨干的砥砺,我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新了,教学手段多了,教学方法活了,教师的教学技巧稳步提升。

②网络学习、交流的方式

学校充分利用继续教育网络、国培网络和学校周三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信息,论坛交流,在线互动,专题研讨等多元活动达到了开阔视野,共享资源的目的,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比如学校每周三的教研活动,我们会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和典型教学事件,形成专题,进行研讨。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和困惑。基于此,我们把这些热点问题形成专题,开展研讨交流, 例如: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课前预习案,如何让小组学习发挥实效性,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等。让大家各抒己见,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③集体备课的方式 

学校还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体解读主讲人准备的案例,每位教师在借鉴主讲人案例中的精华部分,修正不当之处和欠缺之处后,再修订出适合自己班级实际的学习案。集体备课让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集中群体智慧,共同成长,切实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④“教师沙龙”的方式

自2016年起,我校开展了“教师沙龙”活动,此项活动,我们通过课题研讨、教师诊断、集体叙事等形式,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互动,共享智慧的平台。

在主课题研讨活动中,先有研究员示范课——分组互动发展,再有团队升华研究课——听课评课互动发展,再三个人展示——反思交流发展。如:第一次探究活动:围绕课题的可行性而进行,组织以“学习课题方案——建立学科研究员队伍——出示研讨课——全员互动探讨”的形式论证了课题的可行性。 第二次探究活动:以“研究员示范课——分组互动——团队研究升华”的全员互动形式,着重探讨了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使用导学案,如何在课内有效操作等问题。第三次研讨活动:以“研究员示范课——全员互动——团队研究升华——个人展示——主题论坛”等活动形式,着重探讨了学生小组学习的实效性,探索小组学习的最佳途径。课后,全体领导和老师分为三个大组分别和与会老师以3堂课为载体,就教学目标的落实和主课题的研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畅所欲言中,人人出谋划策,思想在交流碰撞中更趋成熟、创新。

在教师诊断中,我们首先对青年教师和教学能力比较薄弱的教师进行推门听课,然后在教师沙龙中,对所听课教师的课例,进行对比分析、诊断,在诊断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行发展设计,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在集体叙事中,学校要求参与教师沙龙活动的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并在叙述过程中提出自己思考的问题与其他教师进行讨论,各抒已见,见仁见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每一次的教师沙龙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教师们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着自己的教学技巧。

⑤合作交流的方式

学校帮助教师建立合作伙伴,充分发挥年级组、教研组、学科组、课题研究组的合作学习作用,鼓励教师寻找学习伙伴。我们的做法是: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结成伙伴;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结成伙伴的“青蓝工程”。平时同事间善于利用课余时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教学体会,努力获取有价值的教学经验。谁在工作中遇到了难题,也可以和同伴商量解决,形成了同伴互助的良好风气,有效提升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⑥跟踪指导诊断的方式

学校业务副校长与教导主任每天保证听两节课,课后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针对教师的具体课例,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做到明方向、理思路、授方法、讲策略,让每位讲课教师在教学技巧上都不同程度的提升。

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素养

在构建导学指导下的学习模式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民主氛围,使学生真正的感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过程中把信任的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学生,使那些缺乏自主性的学生受到这种积极氛围的影响和激励,从而去积极主动学习。教师善于运用自己的激情来渲染学生,调动学生,通过自身丰富的,富于变化的表情和情真意切的语言等,将自己的内心真情向每一位学生进行“辐射”,以情激情,引发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努力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多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去飞翔,多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多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们独自去探索。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走进课堂,同教师、教材、同学对话。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究,亲身体验,生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信心和兴趣,构建了一种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民主、和谐地氛围中,使自己的求知需要得到实现,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与幸福,从而变信心不足为充满信心,从而想学、乐学,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1、教师观念得到转变。

(1)树立了正确的师生观: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最大的特点是课堂气氛活跃、平等、民主、宽松、和谐。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师道尊严的束缚,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和服务者,树立了正确的师生观。

(2)树立因材施教的观念,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认识到:善于因材施教,善于创造性使用教材,能为不同发展层次与水平的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合自己求知特点的学习方法、策略和习惯。善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增长学生动脑和动手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水平。

2、加快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通过课题研究,造就了我校市骨干42人、州骨干16人、省骨干5人、省新秀6人、省学科带头人2人、州学科带头人2人、市名教师7人、州名师2人、州教学能手2人等81名师、骨干教师的成熟,促进了顾晶、金莲花、朴粉姬、洪秀英、朴玉香、朴希兰等15名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朴敏丹、金丽妮等6名新教师成长的平台。这些成绩的取得,在增加教师成就感、满足感的同时,形成了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化成长。

同时,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都参加了大量的理论学习,承担了课题的实验研究,撰写了多篇有质量的论文,有多名教师在省、市优质课比赛中获奖。

作者简介:韩秀君(1968.10)女 朝鲜族 吉林省和龙市 书记兼校长、副高级教师 大学

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