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0
/ 3

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①

宋文敬,贾静

河北大学 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2021年,全国高校共有909万人毕业,比2020年多35万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仅关乎我国高等教育的育人成果,更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当下,一方面由于遭受新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同时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上涨,两者的共同作用结果就是在“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方面濒临很多挑战;另一方面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企业岗位减少、招聘形式变化等不利影响导致高校和企业开展就业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在国家重视就业情况,扶持就业政策,稳定就业形态的措施下,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问题将会得到妥善解决。本文主要以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问题为落脚点,对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相应的对策,以使高校毕业生更好地实现精准就业。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就业;精准就业;对策分析

一、研究背景

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就业一头连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一头连着社会民生的大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仅关乎着高校学生毕业后的人生发展,更关乎着高校的人才培养塑造水平和国计民生。目前,虽然国内的疫情有了进一步控制,但国外的疫情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今后在较长一阶段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是必然趋势。

在疫情防控常态的大趋势下,各高校积极响应疫情防控要求,对学校进行封闭化管理,各企业用人单位积极沟通,创新招聘方式。传统形式的线下校园招聘会改为线上,云指导、云招聘、云面试等求职形式成为主流,企业与高校毕业生直接接触的机会大幅减少。同时,自去年爆发疫情以来,很多公司面临着经营难的问题,缩减用人需求。疫情造成的经济下行压力依然持续,疫情防控也将不断影响就业环境。

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后疫情时代,我国就业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的两对矛盾越发显著:其一是大学生就业难。其二是用人单位招聘难。笔者认为,突破现如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就是更有效率地突破这对矛盾。高校的就业工作在面临诸多困局的时候,需要在理顺诸多不利因素的基础上谨慎研判,精准定位,直击痛点,科学制定对策,保障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二、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现状

(一)企业生存艰难,岗位供给减少。

受疫情冲击,我国经济下行,各行各业压力巨大。在疫情面前,受冲击最大的正是中小企业,这部分企业是吸收高校毕业生的主力军,其数量最多,但生存能力也相对较差。相对于数量最多的中小企业,大企业虽然家大业大,生命力顽强,但其经营发展也在疫情影响下步履维艰。总体来看,后疫情时代,受疫情影响的大部分的企业经营逐渐恢复正常,但是停工停产、业务锐减、资金断流等问题大伤企业元气。对企业来说,最快速有效的方法是缩减用人成本,减少岗位供给以应对经营压力。

618b2c9c6f195_html_d975ede405754874.gif

图 1疫情对企业校园招聘影响程度

618b2c9c6f195_html_4e07ca64ff32c42b.png 据《2019—2020 中国企业校园招聘趋势报告》的相关数据显示,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企业校园招聘成功率显著下降(图1)。企业提供给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供给减少,吸纳高校毕业生的能力降低是必然趋势。

企业生存艰难,岗位供给减少、失业风险增加,这就加剧了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在精准就业方面的难度。

(二)招聘方式改变,求职难度增加

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高校和企业为避免增加不必要风险,改变传统校园招聘线下方式,尽可能地要求企业通过线上宣讲会、线上招聘会、线上面试等方式来进行招聘。与传统的线下招聘模式相比,线上招聘有其不可避免的依的局限性。企业和学校合作力度变弱,宣传传播力度不足,招聘信息发布分散,网络面试不够全面,都会导致企业招聘效果不理想。

对企业在招聘渠道层面,在疫情前和疫情后分别做了调研,统计显示,线下招聘会、校园招聘会等等以线下为主战场的招聘方式大大减少,而以内推、招聘网站等以线上招聘为主的招聘方式由于疫情的影响大幅度上升,并且呈现多元化趋势,企业招聘的主要渠道也从线下转为了线上。

618b2c9c6f195_html_250174f8fccef1d9.png

图 2疫情前后企业招聘渠道变化对比

线上招聘方式打破了固有的招聘模式,将“线下”转为“线上”,企业校园招聘的计划完全被打乱。线上招聘的最大劣势就是只是通过视频进行笔试和面试,HR无法确切得知应聘者的心理活动,从而更无法准确分析应聘者的求职意向。企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应该创新招聘方式,采用例如人岗性格分析匹配度等测评工具,加大线上招聘选拔人才的准确度。

(三)学生发展受限,工作能力不足

受2020年疫情影响,全国各高校推迟开学或进行线上教育。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高校学生实习多由线下转为线上。以上两方面因素,导致学生专业学习水平出现一定程度下降,同时,实习工作经历的缺失降低毕业生在找工作时的竞争优势,学生发展受限,工作能力不足。

图 3疫情对毕业生找工作的影响程度

618b2c9c6f195_html_1f431d56b30f98f1.png 据《2019—2020 中国企业校园招聘趋势报告》的相关数据显示,将近一半的毕业生认为疫情使得毕业生找工作的机会变小,可见疫情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负面影响更大。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负面影响因素是多元的:从企业角度看,疫情下企业经营受挫,必须缩小招聘的规模,维持自身。从毕业生方面看,疫情下除了供给岗位减少,还需要面临疫情风险和心理焦虑等方面的因素,加之由于招聘方式的改变,毕业生不适应线上招聘模式带来的心理压力,这些因素都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相对于更多数的学生来说,在校期间接受的职业能力培养也更适用于线下。线下转云端之后,求职面试能力不适用,不能转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容易导致求职面试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增加求职就业难度。

后疫情时代,高校的就业工作不可能完全退回到以前。高校如何加快建设和完善,对于就业工作部门和辅导员来说,如何更快适应形势的变化,转变思维学习新技术,都是不小的挑战。

(四)信息精准匹配度低,结构性矛盾加深。

信息精准匹配程度低不仅导致大学生“就业难”,而且导致用人单位“招聘难”。大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的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不断加深。

归根究底,二者的不合适在于双方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对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有着理想化的需求,对薪资、行业、岗位等方面要求更加全面,工作除了提供最基本的经济保障外,还要在未来有发展潜力,对企业的经营规模、失业风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力有更多考量。作为用人主体的用人单位对要招聘的员工也有着理想化需求,希望员工的能力素质等各方面都能满足岗位需求在招聘时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专业、综合素质等考量更加挑剔,希望找到各方面更加匹配自己岗位需求的高校毕业生。

综上,企业招不到符合企业标准高素质高能力的毕业生与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企业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常态化将持续多久,就业市场如何复苏都犹未可知,但 2021 届的高校毕业生即将完成学业走出校园却是无法逆转的事实。就业岗位供给减少,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使得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将变得更难。

三、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

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是常态化,疫情随时随地都有小规模爆发的可能性,并且局部地区会受到外国外地疫情爆发的影响而受到诸多限制。人口流动、季节气候等因素都会导致疫情突然爆发。后疫情时代有别于疫情爆发的时期,虽然疫情短暂过去了,但是疫情的作用和影响还是会长期留存的。这里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疫情随时都有可能爆发,防控疫情和抗击疫情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常态化;二是疫情将会对人们的教育模式、生活方式等等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将长期延续下去。正因如此,在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式不得不从经验性、粗放型转变为精准型。

2016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推动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要建立健全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强调精准就业服务是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必然要求。这里说的“精准”其实就是招聘单位的岗位需求信息与毕业生的求职意向能够实现准确及时的匹配。在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工作应当因地制宜,推陈出新,抓住重点,精准出击。

(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精准开展就业扶持

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需要国家出台政策,加大调控扶持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首先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成立专门研发部门,为高校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提供技术扶持,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其次,政府要加强与高校合作,对高校毕业生实施精准帮扶,要健全就业兜底保障。《通知》中明确指出:高校要把重点放在家庭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农村生源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上,真正实施精准帮扶,助力他们实现就业创业。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家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毕业生精准就业帮扶工作,专门针对特殊群体学生就业发布相关政策文件,从制度上保障高校毕业生能够精准就业。作为高校,应该积极进行政策引导,为精准就业帮扶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同时,也要多和家长交流和联系,共同发挥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助力学业困难学生的就业工作。针对家庭困难的毕业生,还要做到扶贫与扶志两手抓。

(二)高校变革教育方式,精准开展就业指导

后疫情时代,高校职业教育工作要变革教育方式,做到强化精准就业理念,精准把握职业方向,精准进行就业疏导,精准实行就业帮扶。指导高校毕业生认清形势,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定位职业目标,及时调整就业期望。

要想做到对职业目标精准定位,需要高校和毕业生共同努力:一方面,高校要努力建构“大就业”格局,打造辅导员、专门就业指导人员、朋辈群体为主体的就业指导工作团队,充分运用互联网沟通、大数据分析等方式,“点对点”地了解毕业生真正的求职意向,用“滴灌式”的方法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辅导工作。

精准的开展就业指导在要将线上指导和线下指导相结合,改变传统的以线下课程为主导的就业指导模式,建设就业指导工作云端平台。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家庭、毕业生要转变思维,变“独立体思维”为“共同体思维”,将“内发力”转变为“外发力”,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构建多级多元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就业主管部门应注重顶层设计,多出台一些鼓励就业的政策,同时还要不断提升就业指导团队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准。高校应该多招聘了解就业的辅导人员,并且加强对这些辅导人员的培训,提升就业辅导能力。高校在校内也要多方联动,建构“就业指导中心-各二级学院-辅导员-同辈”的就业指导体系,在校外要多吸纳知名校友、优秀的企业名家来为学生们进行就业讲座,不断充实高校就业辅导的力量。

(三)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首先,学生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调节状态适应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式。积极适应教学改革,配合教师课堂教学和课前课后的安排,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融会贯通能力,促进专业发展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仅仅只是对自身的某一项技能的运用,而是对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考试能力、思维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等多维角度的运用。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有利于更好地选择就业。其次,学生要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和多元化择业理念。面对后疫情时代愈加复杂困难的就业局面,学生首先要保持崇高的职业理想,升华个人志向和追求,敢于吃苦,把个人发展和祖国的需要相结合。最后,学生要提升对社会形势和就业市场的研判能力,形成多元的择业观念。疫情影响下,一些新兴行业和新兴业态发展势头十分迅速,要抓住新的机会,发展自己。

(四)企业优化招聘流程 ,精准识别可用之才

后疫情时代,企业要想在校园招聘中选拔适合企业发展的应届毕业生,就要与时俱进,优化招聘流程,才能精准识别可用之才。企业应根据疫情下自身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合理的校园招聘规划,明确企业内部的招聘需求,对原有的招聘流程进行优化。以往企业在主要在校园线下开展的宣讲会应当改为线上线下相结合,并扩大线上范围。相比于线下招聘,线上招聘更加快捷且灵活,充分利用好线上校园招聘,在节约了时间成本的同时还能降低企业校园招聘费用成本,为企业带来利益。同时,企业应当利用好网络技术,创新面试方式,对于企业的一些需要毕业生拥有出色的应变能力以及业务能力的岗位,单纯的线上招聘难以精准识别人才,企业可采取线上招聘与线下招聘结合的方式,通过线上招聘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线下考核以识别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最终再决定是否录用, 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招选合适的人才。

项目:2021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项目(JRS-2021-1100)

作者简介:宋文敬(1982-),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公共课教管部主任,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研究;贾静(1996-),女,山西朔州人,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儒家哲学研究。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