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0
/ 3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 ICU 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张娟 刘春蓉 李金欣 张艳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 重症医学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研究有创动脉血压监测(ABP)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护理手段。方法:对照分析我院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时间为2020年7月~2021年7月,通过随机数字表选择6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30例,两组均给予ABP监测,对照组常规护理支持,观察组则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血压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SBP与DBP指标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危重症患者中,对其进行ABP干预后,提供预见性护理措施产生的效果十分明显,能够降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对其康复治疗产生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关键词】ICU危重患者;有创动脉血压;应用与护理;效果


ABP是经患者外周动脉置管,通过检测仪获取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等关键数据指标,相关监测方式被广泛应用在ICU危重症患者中,对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提供针对性治疗与护理产生良好作用。在ABP的应用中,相关人员应做好预见性护理,通过安全有效的护理方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及时反映患者血压指标变化[1]。本文主要分析ABP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优势,并对相关护理措施进行总结,观察对象为我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危重症患者,现对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来源于我院ICU收治的危重患者,研究时间为2020年7月~2021年7月,患者总计60例,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30例,组内数据资料见表1:

1 两组一般资料详情表

组别

性别

平均年龄(岁)

平均病程(月)

对照组(n=30)

18

12

58.25±1.74

2.85±1.22

观察组(n=30)

20

10

58.32±2.04

2.51±1.17

618b6abfdec43_html_598edc2cab740572.gif或t

0.287

0.143

1.102

P

0.592

0.886

0.275

分析上述表格,组间数据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病例纳入标准:符合我院ICU危重症收治标准;患者家属同意知情;一般资料完整,满足医学伦理标准;排除病例:精神障碍症患者;生命存续期不足1年者[2]

1.2方法

两组均实施ABP有创动脉血压监测,首先对患者穿刺皮肤位置进行消毒,随后使用20G穿刺针开展穿刺,此时应监护套管、压力传感器、血压监护仪,确保相关仪器正确连接;最后手动设置血压监测时间,以5min/次为标准,时间设置为24h。

对照组在ABP监测后使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提供身体护理,相关工作均在我院ICU护理规章制度下开展。

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相关护理措施涉及以下方面:

(1)血肿与感染预防。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无菌护理原则,操作血压监测设备,并做好穿刺护理。具体护理中,对血管走向不明确患者增加超声辅助技术,并增加预见性护理,积极预防感染。当患者出现血肿时,应立即采用浓度为50%的硫酸镁溶液对患者相关部位进行湿敷,并做好实时监护。

(2)安全护理措施。护理人员以安全预见性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干预,增加安全巡视力度,并对动脉波动情况进行有效监护,明确是否存在导管脱落、移位或堵塞等不良事件。针对血块堵塞管道的情况进行预见性护理,通过观察与巡视的方式,降低风险。

(3)血栓的预防与护理。在开展ABP监测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血管与皮肤状况进行评估,了解是否存在渗血不良现象。在护理过程中,应保证血压监测装置、压力传感器与患者心房处于同一水平面,增加血液回流能力。对正式穿刺前,应注重对穿刺肢进行护理,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管。干预后,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活动下肢,并做好肢体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指标为血肿、感染与血栓;比较;两组血压指标,测量并监护患者DBP与SBP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统计患者资料,[n(%)]、(618b6abfdec43_html_51e7330b6d79db87.gif ±s)分别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前者X2检验,后者使用t值检验,均在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指标对比

观察组出现血肿、感染与血栓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血肿

感染

血栓

发生率

观察组

30

1

1

0

6.67%

对照组

30

4

2

3

30.00%

X2

-

-

-

-

5.455

P

-

-

-

-

0.019

2.2两组血压指标对比

观察组SBP、DBP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3 两组血压指标对比(mmHg618b6abfdec43_html_51e7330b6d79db87.gif±s

组别

例数

DBP

SBP

观察组

30

90.42±9.18

135.52±10.31

对照组

30

97.39±10.16

143.19±12.27

t

-

2.788

2.621

P

-

0.007

0.011

3讨论

我院ICU主要收治危重症患者,患者生命体征不稳性,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护理,做好动脉数据指标获取工作,以了解治疗与护理效果。临床研究表明,通过ABP监测,可动态反映患者血压指标变化,但是,在相关监测方法的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穿刺中也造成的患者机体损伤。为巩固预后效果,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方案,本文提出对CIU重症患者开展ABP监测,并对ABP应用优势和护理要点进行了明确,以实现预期护理和治疗目标。

针对ICU危重症患者而言,存在不同程度的系统功能障碍,使得患者血压指标处于不稳定状态下,如何对血压指标进行监护,以此判断患者生理指标变化至关重要。以往在动脉血压监护中,使用NBP无创血压监护技术,相关方式操作简单,但是在反复使用后,也为患者身体造成压力,患者出现肢体缺血与麻木等不良症状,增加了后期护理与治疗难度。

ABP监测技术的应用,则很好弥补了这一不足,相关技术方式能够直接感应动脉血流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并将相关信息转化为电信号,由此得到有用数据信息。目前,ABP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在ICU危重症患者,尤其是昏迷与休克患者。通过ABP监测能够有效获取患者血气状况,为其后期治疗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但是在相关技术的应用中,相关人员需要重点做好预见性护理,对感染、血肿与血栓等不良并发症进行护理。

本次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开展了预见性护理,对上述并发症进行预防,结果表明,观察组血肿发生1例、感染1例、血栓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后,血肿发生4例,感染2例、血栓发生3例,组间数据比较后,差异较为明显(P<0.05);随后,对两组的血压指标进行了ABP监护,研究表明,预见性护理方案效果良好,观察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为(90.42±9.18)mmHg、(135.52±10.31)mmHg。趋向正常,分析原因主要是预见性护理更加关注患者安全性,通过对安全风险因素的监护,降低了风险发生率,使得患者血压指标正常。上述研究成果与伍倩莹“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的方法分析”文章结论具有一致性[3]。由此进一步证明了对ICU危重症患者开展ABP监测时,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在ICU危重症患者中,对其进行ABP监测十分重要,是及时准确获取患者血压指标,判断患者生命体征的有效路径。在ABP监测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重点做好预见性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控制,以降低不良症状发生率,维护患者血压指标保持正常水平。

【参考文献】

[1]薛倩茹.精细化优质护理对ICU脓毒性休克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08):133-135.

[2]钟穗斌,叶先钦,莫建伟,等.有创动脉压监测对综合ICU休克患者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9,007(011):56-56.

[3]伍倩莹.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的方法分析[J].智慧健康,2020,v.6(29):146-14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