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患者心脏双腔起搏器术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0
/ 2

预见性护理在患者心脏双腔起搏器术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王莹燕

江阴市人民医院 214400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患者心脏双腔起搏器术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入住本院接受心脏双腔起搏器手术的患者中选择48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2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家结果显示,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改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心脏双腔起搏器术后护理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心脏双腔起搏器术后护理


起搏器是一种非永久性植入于人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对于治疗心脏跳动过慢、过快或者过度不规则心跳节律紊乱有着显著效果,能大大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1]。基于此,本文针对预见性护理用于心脏双腔起搏器术后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入住本院接受心脏双腔起搏器手术的患者中选择48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24例。实验组年龄范围在45-92周岁,平均年龄范围为(63.92±3.23)周岁。对照组年龄范围在45-92周岁,平均年龄范围为(63.92±3.23)周岁。对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分析后,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纳入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知情同意,且积极参与。(2)接受双腔起搏器手术治疗。

1.2.2排除标准

(1)存在血液疾病。(2)存在传染病变。(3)手术禁忌症。

1.3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完善手术相关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变化。

实验组接受预见性护理:(1)预防起搏器脱位:该并发症常出现在患者术后24小时内,常与患者意识障碍相关。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加强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叮嘱患者在术后24小时,尽可能避免上肢过度外展,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指导。必要时医护还需固定患者的肩关节以及肘关节。(2)囊袋出血或者血肿:护士对患者展开的预见性护理,主要包括内容为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明确患者的凝血情况。患者手术之前的2-5天需停止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合理控制停药时间。术后需要密切检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情况,及时对患者的出血症状进行干预。(3)囊袋感染:术后需为患者进行药敏试验,根据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治疗,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物。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血象指标,一旦患者出现异常,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干预措施。(4)心律失常: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患者的心电监护,详细询问患者的疼痛以及胸闷等症状。叮嘱患者避免远离广播电线、雷达天线等内容,避免对患者产生心动过速的情况。

1.4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对比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科室内自拟实验护理满意度评分调查问卷,问卷满分为100分,其中一共包含20项内容,最终根据调查问卷的分数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根据调查问卷的分数可以将其分成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最终统计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标准:分数在80以上。满意标准:分数在79-60分。不满意标准:分数低于60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

1.5统计和分析

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分析,计算型指标则以例(n/%)表示,并使用x2值检验,计量型指标则选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同时采用t检验。P<0.05,则代表本次实验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不良事件发生率

通过观察发现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5%,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1.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请见表1。

1 不良事件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起搏器脱位

囊袋出血或感染

心律失常

总有效率

实验组

24

0

1

2

12.5(%)

对照组

24

3

3

4

41.67(%)

x2

-

-

-

-

5.1692

P值

-

-

-

-

0.0229

2.2护理满意度

本次实验护理过程中通过整理调查问卷发现,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非常满意的患者为14例,满意的人数为5例,一般的人数为3例,不满意的患者为2例,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1.67%。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非常满意的患者为10例,满意的人数为5例,一般的人数为1例,不满意的患者为8例,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66.67%。经过计算发现x2=4.5474,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人工心脏起搏器作为近几年生物科学研究中,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可以让过去因药物治疗无效而死亡的心脏病患者再次获得救治,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病死几率[2-3]。心脏起搏器作为当前植入人体内进行治疗的电子仪器,其主要是通过脉冲发电器发放从电池为其提供能量的电脉冲波,并通过导线电击的传导刺激人体心肌,促使心脏可以出现激动以及收缩的情况,以此替代传导系统正常的工作,最终实现临床治疗心脏疾病的目的[4-5]

心脏双腔起搏器作为一种常见的干预方法,可以显著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但是,由于患者围手术期干预不当或者护理不当,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起搏器脱位、囊袋感染、囊袋血肿等并发症,需及时对患者进行护理。预见性护理作为一种预先防范的护理措施,可以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以此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得几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将预见性护理用于心脏双腔起搏器术后患者的护理中,可以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

参考文献:

[1]陈婷,李利花. 预见性护理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护理中的效果[J]. 中国农村卫生,2020,12(21):37-39.

[2]高云楷. 预见性护理在患者心脏双腔起搏器术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3):27-29.

[3]邓雪珍. 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效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5):87.

[4]陈红光,卢杰,付鑫,高俊甲. 远程监测功能在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随访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1):130-131+140.

[5]傅咏华,胡佩华,方雪娥,邱红,汤燕颖,周花仙.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患者卧床制动期间睡眠质量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