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气道分级管理在ICU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1
/ 3

探析气道分级管理在 ICU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

胡琪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ICU 341000

【摘要】目的:探析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气道分级管理的效果研究。方法:采取分组比较的方式,选取80例近期在本院ICU病房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80例患者均分两组,组别设置为:观察组n=40例,实施气道分级管理护理干预,对照组n=40例,实施常规呼吸道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气血指标、肺功能指标、预后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给予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气道分级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及呼吸动力学指标,提高病人机械通气治疗中氧合状态,减少病人机械通气并发症,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护理效果显著,可以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ICU;机械通气;气道分级管理;呼吸动力学指标;并发症

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中,选取合适有效的气道管理有助于效改善病人肺部功能,降低肺部感染风险。因此,本研究针对气道管理在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应用的效果展开探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 2020 年 1 月—2021 年 4 月收治的ICU 机械通气患者共 80 例,将接受气道分级管理的患者归为观察组,共 40 例,接受常规呼吸道护理干预的患者归为对照组,共 40 例。所有患者均满足 ICU 机械通气应用标准。观察组中,男 24 例,女 16例,年龄 48 ~ 78 岁,平均(64.7 ±5.7) 岁; 对照组中,男21 例,女 19 例,年龄 49 ~ 80 岁,平均 ( 64.5 ±6.4) 岁。2 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呼吸道护理干预,主要包含了气道吸痰护理、日常口腔护理、日常呼吸机消毒、撤机常规护理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气道分级管理干预护理,具体护理操作如下:

(1)由研究小组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气道分级评分表,该量表包括痰液量、痰液黏滞度、咳嗽反射等维度,气道分级评分为0~15分,评分越高表示病人肺功能越差,气道分级评分表总的Cronbach′sa系数为0.881,所有条目的重测信度均大于0.87,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均>0.82,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5,提示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根据气道分级评分将气道管理分为A级~D级;11~15分为 A级,给予高度重视;7~10分B级,给予重视;4~6分为 C级,给予关注;1~3分为 D级,给予普通关注。

A级病人2h进行1次翻身、震颤、叩击、膨肺吸痰、体位引流;B级病人每4h进行1次翻身、震颤、叩击、膨肺吸痰、体位引流;C级病人2h进行1次翻身,每隔6h进行1次震颤、叩击、膨肺吸痰、体位引流;D级病人2h进行1次翻身,每隔8h进行1次震颤、叩击、膨肺吸痰、体位引流。

  (2)胸部物理治疗措施顺序依次为体位引流、叩肺、机械震颤、膨肺吸痰。①体位引流:根据病人耐受性及胸部平片情况分别采取俯卧位、侧卧位、头低脚高位等,引流时 间 为 15~30 min。② 叩 肺:采 用 手 掌 由 外 而内,由下往上 叩 击肺 部,左 右 肺 分 别 叩 击 3~5 min。③机械震颤:震颤频率<200/min,震颤持续时间3~5min。④膨肺吸痰:病人进行吸痰时将带有储氧袋皮囊与 床 边 肺 功 能 仪 连 接,膨 肺 压 力 控 制 在 35~45cmH2O(1cmH2O=0.089kPa),潮气量控制在20~30mL/kg,皮囊送气后指导病人屏气0.5~1s,呼气时让皮囊快速放开,使肺内外产生压力差,以促进气道分泌物向外排放。

1.3观察指标

  1. 气血指标: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雅培血气分析仪测定两组病人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

  2. 肺功能:由责任护士读取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肺顺应性(TC)、气道阻力(R)、潮气量(Vt)。

  3. 预后:记录两组病人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次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 )、机 械 通 气 时 间 、ICU 住院 时 间

  4. 并发症:记录两组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气胸、肺动脉高压、颅内高压、胸骨骨折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和(618c92ba1d9df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检验、表示计量资料,使用χ2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者气血指标、肺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气血指标、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详细数据分析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气血指标、肺功能指标比较 (618c92ba1d9df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 ,分)

项目指标

观察组

对照组

t值

p值

OI

278.11±25.36

245.88±24.10

5.673

<0.05

PaO2(mmHg)

58.35±6.32

50.52±5.35

6.035

<0.05

PaCO2(mmHg)

54.38±5.63

59.63±6.12

-4.024

<0.05

TC(mL/cmH2O)

45.86±4.67

43.25±4.24

2.643

<0.05

R[cmH2O/(L·s)]

8.04±0.95

10.15±1.35

-7.352

<0.05

Vt(mL)

524.24±45.24

425.24±41.36

9.422

<0.05


2.2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具体数据分析详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预后情况比较(618c92ba1d9df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 ,分)

项目指标

观察组

对照组

t值

p值

PS使用次数(次)

1.75±0.32

2.64±0.65

-7.352

<0.05

APACHEⅡ评分(分)

14.53±3.55

22.78±4.56

-8.462

<0.05

机械通气时间(d)

4.26±1.16

7.34±2.52

-6.463

<0.05

ICU住院时间(d)

7.42±2.15

10.35±3.88

-3.452

<0.05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具体数据分析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VAP

气胸

肺动脉高压

颅内高压

胸骨骨折

发生率

观察组

40

1

0

0

0

0

1(2.50)

实验组

40

3

1

1

1

1

7(17.50)

p







<0.05

  1. 讨论

机械通气至今仍在临床上广为应用,目前已采用无创呼吸机模式取代传统气管切开,大幅度降低了治疗创伤,在 ICU 应用广泛。ICU 患者普遍病情严重,人工气道导致声门无法关闭,被抑制的咳嗽发射无法释放,可导致气道分泌物过多,引起炎症反应,肺组织灌注降低,痰液增多,痰黏稠度急剧增高 。气道分级评分可根据咳嗽反射、痰量与黏稠度有效筛选重点需关注人群,视患者情况循证胸部物理治疗与护理方案,将胸部物理治疗副作用降至最低,如 C 级与 D 级患者给予低频的胸部物理治疗,可使患者得到充分的睡眠,减少呼吸肌负担,改善其呼吸功能,使得生理功能得到恢复,无需高强度治疗。

本研究采取分组比较的方式,探讨了气道分级在 ICU 机械通气护理工中的应用吗,其研究结果表明,给予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气道分级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及呼吸动力学指标,提高病人机械通气治疗中氧合状态,减少病人机械通气并发症,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护理效果显著,可以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苏萍.综合气道管理对ICU 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清洁度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9,32(4):169-170.

[2] 冯洁惠,黄莺,张圆圆,等. 气道分级管理在 ICU 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 2) : 19.

[3] 刘竺青,孙素梅,李娟.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