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1
/ 2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李宁

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周口 466700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治疗儿童乳牙龋齿中效果。方法:分析目标为我科儿童乳牙龋齿患儿48例,分析时间为2020年8月-2021年8月,分析方法为随机数法,按照治疗技术不同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儿传统修复技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儿采取不同治疗后的配合度情况及术后随访1年患儿的疗效状况。结果:研究组患儿中出现配合有18例,占比75.00%,对照组患儿中出现配合仅4例,占比16.67%,差异明显(P<0.05);随访1年后,相对于对照组而言,研究组患儿的疗效状况更为理想,差异明显(P<0.05)。结论: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的有效实施可进一步提升儿童乳牙龋齿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儿疼痛的同时,提高其配合度,值得在口腔科广泛使用与推广。

关键词: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儿童乳牙;龋齿;效果

儿童乳牙龋齿是口腔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口腔疾病,该病症随着与儿童不良饮食和喂养习惯、乳牙组织结构及口腔清洁和自洁能力等影响其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具有发病时间早、自觉症状不明显等特征,对儿童的咀嚼及口腔软组织功能造成极大影响和损害,不计治疗效果得不到保证,而且还大大拉低了其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机构水平的不断提升,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显著应用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目标为我科儿童乳牙龋齿患儿48例,分析时间为2020年8月-2021年8月,分析方法为随机数法,按照治疗技术不同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4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男女比为8:16,年龄平均值为(6.1土1.9) 岁,龋洞(46颗),单面龋洞15颗,复面龋洞14颗,双面龋洞17颗;研究组患儿的男女比为9:15,年龄平均值为(5.8土2.2) 岁,龋洞(49颗),单面龋洞15颗,复面龋洞19颗,双面龋洞15颗;两组资料对比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儿传统修复技术进行治疗,包括:清除龋坏组织后,并采取窝洞隔湿、充填、调、修行及抛光处理等。

1.2.2研究组

研究组患儿接受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具体内容如下:清除患儿牙齿表皮组织的污垢,并始终维持口腔的湿润,刮除患牙相关组织,如死皮、基釉等,使用挖勺取出牙齿表面的腐烂乳牙,这一过程要缓慢、细心操作,避免损害牙质,待洞壁坚硬后,需再次清洗隔湿,滴入适量的牙本质处理剂,待软化后选用离子材料的修复痕迹填充到龋洞内,保证填充完整并将其压紧,同时,在填充材料上涂抹适量的凡士林,使用咬颌纸辅助调整,调整到正常状态后,再次涂抹凡士林并进行打磨和雕刻,修复过程结束。告知患儿及家属在2小时内禁食,2小时后进食需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到医院复查,并告知家属如果出现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必要时给予重新修复治疗[1]

1.3观察指标

分析并对比两组患儿采取不同治疗后的配合度情况及术后随访1年患儿的疗效状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与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²检验,当P<0.05,具有可比性。

2结果

2.1两组患儿采取不同治疗后的配合度情况

研究组患儿中出现配合有18例,占比75.00%,对照组患儿中出现配合仅4例,占比16.67%,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儿采取不同治疗后的配合度情况[n(%)]

组别

例数

配合

不配合

对照组

24(例)

4(例)16.67%

20(例)83.33%

研究组

24(例)

18(例)75.00%

6(例)25.00%

p

<0.05

<0.05

2.2两组患儿术后随访1年患儿的疗效状况

随访1年后,相对于对照组而言,研究组患儿的疗效状况更为理想,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儿术后随访1年患儿的疗效状况[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24(例)

8(例)33.33%

9(例)37.50%

7(例)29.17%

17(例)70.83%

研究组

24(例)

12(例)50.00%

11(例)45.83%

1(例)

4.17%

23(例)95.83%

6.404

p

<0.05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2],乳牙龋齿在5岁以下儿童中较为常见,约占发病率的67%,与儿童不良饮食和喂养习惯、乳牙组织结构及口腔清洁和自洁能力等因素息息相关,具有发病时间早、病变初期无显著症状等特征。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修复治疗,但该方法需要制备窝洞,易给患儿带来巨大疼痛,同时由于治疗时产生噪声易给患儿造成恐慌,因此造成患儿不配合,影响其治疗效果,为此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在当前科学技术和医疗技术不断完善的背景下[3],非创伤性修复技术在我国儿童龋齿治疗中也更加成熟,这种治疗方法可以保证疼痛降低、刺激性极小、牢固性极强的情况下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并且该技术还能释放氟离子,帮助患儿牙体组织再矿化,有效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减少疼痛并促进其配合。在本组研究中,研究组患儿中出现配合有18例,占比75.00%,对照组患儿中出现配合仅4例,占比16.67%,差异明显(P<0.05);随访1年后,相对于对照组而言,研究组患儿的疗效状况更为理想,差异明显(P<0.05)。这充分说明了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疼痛降低,治疗配合度提高,且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的有效实施可进一步提升儿童乳牙龋齿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儿疼痛的同时,提高其配合度,值得在口腔科广泛使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伟.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65例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06):93-95.

[2]管贤越.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5):46-47.

[3]吴婷婷,纪莹.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作用分析[J].当代医学,2021,27(0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