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1
/ 2

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应用

赵云花 刀丽 [ 通讯作者 ] 兰蓝 杨柱存 杨云云 黎星

昆明市中医医院 650000


摘要:目的: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添加骨科康复护理,研究最终成效。方法:将我院以往收治的同类型患者进行分组,命名为A、B组,并对其采取不同的护理举措,比较两组人员的护理效果。结果:就A、B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来看,两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性,尤其表现在运动及生活能力方面。由此可见,此次实验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骨科康复护理能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提升其满意度,所以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脊柱脊髓损伤;骨科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通常情况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都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预后质量差也较为常见,甚至引发运动功能、大小便失常及感觉障碍等后遗症,致使患者必须长时间卧床疗养,因而极容易降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其情绪亦反复无常[1]。对此,只有合理利用骨科康复护理,并深入研究其临床应用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从我院选择88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参与实验,并确保所有人员都符合纳入标准,随后根据分组的不同采取相应护理举措。其中,A组有患者44例,男女占比为28:16,且年龄在22岁至65岁间;B组患者人数与A组完全一致,有男性30例,女性14例。据实情可知,患者参与实验均属自愿,同时以知情同意书为依据,对比基线资料便可知晓:不同组别间患者的数据具备差异性,因而实验具备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协助患者翻身、密切观察其呼吸及四肢疼痛状况,以免出现关节畸形现象。而B组患者采取骨科康复护理,例如:

1.2.1早期护理

第一,待手术治疗结束后,患者应卧床休养,护理人员则应在明确其脊柱稳定性的前提下,告知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注意事项等,必要时需采取矫形支架对患者脊柱进行保护;第二,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状况,避免受压区域被损伤,并适时帮助患者进行轴向翻身[2]。另外,还应强化留置导尿管护理,及时记录相关数据;第三,护理人员可定期为患者活动手脚关节,以免出现关节痉挛、足下垂现象;第四,通常,在术后两天患者都应避免进食,而以相关制剂预防应激性胃肠道溃疡,直至患者情况好转方可进食清淡食物。

1.2.2心理护理

受病痛及手术治疗的影响,患者的情绪波动往往较大,稍有不慎甚至会郁结于心,成为阻碍患者康复的绊脚石。针对此现象,护理人员应密切留意患者的心理变化状况,明确其产生不良情感的诱因,而后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助力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最终配合治疗。

1.2.3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秉承与患者友好相处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以患者能接受为重,寻找合适时机开展健康教育,告知其疾病知识、预后质量及护理举措。而后,还能利用成功案例的优势,深化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最终强化护理效果。

1.2.4恢复期护理

第一,在制定相关指导方案前,首先应明确患者的膀胱障碍详情,如此所制定的方案才能更具科学性[3]。同时,尿常规必不可少,可有效降低感染率;第二,了解患者的括约肌及直肠功能,适时开展排尿反射训练,令患者养成规律饮食、定期排便的良好习惯;第三,为防止患者出现压疮,就必须从根本上杜绝关键诱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方式;第四,应确保定时为患者更换体位,掌握其肢端血运、皮肤温度等真实状况,一旦觉察异常须及时处理,例如,抬高患肢、主被动运动等,降低深静脉血栓生成的概率;第五,留心观察患者的呼吸、肢端血运情况,做好护理及溶栓药观察准备,以免发生肺栓塞。与此同时,患者自身也应努力康复,掌握正确的呼吸、咳嗽技巧,但不能急于求成,以免适得其反。

1.3观察指标

以A、B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等作为评价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在统计学软件SPSS23.0的辅助下,对实验数据进行研究,明确最终结果。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可知,通过临床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已明显改善,总的来说B组患者的总体情况更为乐观,具体数据如下:

表1:A、B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比较(`x±s)

项目

SAS(术前)

SAS(术后)

SDS(术前)

SDS(术后)

A组(44例)

52.9±9.1

59.8±7.6

48.8±8.8

56.4±7.3

B组(44例)

54.5±8.5

53.1±6.7

49.3±9.3

48.1±8.1

注P<0.05

2.2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对比

通过临床护理后,A、B组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都有所改善,但B组效果更佳,个中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4]


3.讨论

通常情况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在结束治疗后都将出现各类意想不到的状况,进而影响其生活、心理及行动,致使患者不配合治疗。总的来说,骨科康复护理主要是以专业的医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患者可因此获得相应的护理,最终凸显出临床护理中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护理的实际价值。据本次实验结果可知,B组患者在实施骨科康复护理举措期间,身心状态都已明显改善,运动、日常生活能力也在逐渐恢复中,进而为后续开展正常生活奠定基础。总的来说,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若想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就必须合理应用骨科康复举措,才能保障生活质量,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5]。最终,此类护理方式将广泛存在于临床,助力我国医学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富姣,孟方方,王培丽.康复护理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05):76-78.

[2]曹婷.骨科康复训练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2019(22):225-226.

[3]夏佩芳,陆秀珍.浅谈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0):149-150.

[4]张梦琦.骨科康复训练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应用[J].健康之路,2017,16(04):95.

[5]黎建颜,邱沈虹,伍惠玲.质量安全与人文精神在骨科康复护理质量考核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8):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