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临床特点及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1
/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临床特点及原因分析

李俊波

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器械科,黑龙江 大庆 163515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和发生原因。 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集的7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根据报告所示的病例、药物种类、不良反应类型、表现特点进行整理归纳,观察各类注射剂类型不良反应占比、不良反应表现和器官功能障碍占比,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 结果:在9种中药注射剂中,不良反应占比最高的品种为生脉注射液,占比26.32%;不良反应及器官功能障碍总计发生106次,其中皮肤组织异常占比最高为34.58%;给药1d内发生不良反应例数54例,占比71.05%。 结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且在急症用药中短期内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更大,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有个体年龄、机体功能、用药频次的差异,并受到药品质量、工艺条件、配伍不当等问题的影响。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临床特点;原因


临床治疗中,随着中药制剂品种的不断增加,更多中药制剂被投入针对具体疾病的治疗中。据我国不良反应中心的调查显示,2014年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所占整体不良反应的比重为50.2%,2015年达到52.6%,此后依旧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本次研究旨在分析重要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原因,研究主体为我院近几年收集的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共计76例,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方法

    1. 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集的7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其中有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范围在14~76岁之间,平均年龄(51.47±7.62)周岁。

1.2 方法

根据报告所示的病例、药物种类、不良反应类型、表现特点进行整理归纳,明确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及发生原因并详细记录。

1.3 观察指标

(1)不良反应各类注射剂类型占比;

(2)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和器官功能障碍占比;

(3)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

1.4 统计学

文中计数(X2检验)、计量(t检验)资料用SPSS20.0软件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有很大差别。


2 结果

2.1 注射剂类型占比

见表1,在9种中药注射剂中,不良反应占比最高的品种为生脉注射液,占比26.32%,其后依次为丹红注射液22.37%、痰热清注射液17.11%、舒血宁注射液13.16%,注射用血塞通9.21%、注射用血栓通5.26%、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和艾迪注射液2.63%、康艾注射液1.32%。

1:各类注射剂不良反应占比[n%]

药品名称

例数(n)

占比(%)

注射用血塞通

7

9.21

注射用血栓通

4

5.26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2

2.63

康艾注射液

1

1.32

艾迪注射液

2

2.63

痰热清注射液

13

17.11

生脉注射液

20

26.32

丹红注射液

17

22.37

舒血宁注射液

10

13.16

2.2 临床表现及器官功能障碍占比

见表2,不良反应及器官功能障碍总计发生106次,其中皮肤组织异常占比最高为34.58%,其余依次为全身性输液反应28.95%、消化系统异常25%、循环系统异常22.37%、神经功能异常17.11%、呼吸系统异常7.89%、骨骼、肌肉、肢体异常6.58%。

表2:临床表现及器官功能障碍占比[n(%)]

不良反应表现

例数(n)

占比

器官功能障碍

发热、发冷、寒颤、恶心、头晕

22

28.95

全身性输液反应

皮肤瘙痒、皮疹、面部红斑

24

31.58

皮肤组织异常

肌肉酸痛、四肢乏力、麻木

5

6.58

骨骼、肌肉、肢体异常

胸闷、手脚冰凉、心慌、心悸

17

22.37

循环系统异常

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19

25.00

消化系统异常

气促、喘息、胸闷

6

7.89

呼吸系统异常

头痛、头晕

13

17.11

神经功能异常

2.3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76例不良反应报告中,不良反应发生总时长为5min~15d,平均时长(4.93±1.75)d,给药1h内发生不良反应例数为24例,占比31.58%。给药1d内发生不良反应例数54例,占比71.05%.

3 讨论

3.1 不良反应临床特点

(1)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具备普遍性和多样性。本次研究中生脉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和痰热清注射液造成的不良反应占据前三甲,其它药品均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良反应,引起的器官系统障碍累及全身,既有内部的循环、消化、神经系统异常,也有外部的皮肤组织、骨骼、机体系统异常,因此具备多样的特性。

(2)急症用药中短期内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更大。结果数据表明,给药1d内发生不良反应例数54例,占比71.05%.,说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多在1d内发生,且1h时内发生的可能性更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为急症用药未经消化道与防御系统处理,虽然起效快、疗效显著,但短期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也明显提高。

3.2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1)个体差异。一般资料显示,报告中患者年龄范围在14~76岁之间,但中位年龄在51岁上下,说明大部分患者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由此可见,患者的年龄和中药注射剂产生的不良反应存在密切联系。

(2)药品质量、工艺条件、配伍不当等问题影响。中药药材受到产地、气候、储藏条件、加工技艺等因素的影响,本身质量有较大的起伏,部分中药在配伍时会发生沉淀、浑浊、微粒较多、色泽加深、pH值变更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反应和中药注射剂的辅料和溶媒有一定的联系[3]

综上所述,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且在急症用药中短期内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更大,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有个体年龄、机体功能、用药频次的差异,并受到药品质量、工艺条件、配伍不当等问题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梁健平,杨良转.中药注射剂引发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7):94-97.

[2]蒋程,刘琴,何程程,赵琴静,李功华.基于PLS-DA算法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个体差异性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9,28(2):115-118.

[3]任红,汪立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护理策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33):2598-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