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对胎膜早破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2
/ 2

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对胎膜早破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分析

王楠

绥芬河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399

【摘要】目的:分析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对胎膜早破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期间于本院定期产检中检出组织学绒毛羊膜炎孕妇共63例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治疗研究,以孕妇检出组织学绒毛羊膜炎后有无抗感染治疗措施分组,其中未治疗者32例,抗感染治疗者31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比较胎膜早破发生率、胎膜破裂距分娩时间占比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差异。结果:(1)抗感染治疗者胎膜早破发生率(19.35%)、新生不良结局发生率(6.45%)均低于未治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抗感染治疗者胎膜破裂后距分娩时间<6h者(29.03%)、6~12h者(61.29%)占比均高于治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实施对组织学绒毛羊膜炎孕妇胎膜早破具有积极预防意义,且可降低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提升分娩结局质量。

【关键词】预防性抗感染治疗;胎膜早破;临床价值;新生儿结局


胎膜早破是指临产前发生的胎膜自发性破裂情况,是造成未足月孕妇早产的主要原因,且胎膜早破孕周越小,胎儿临床不良预后风险则越高,需加强临床干预,积极预防胎膜早破。临床研究指出,组织学绒毛羊膜炎作为胎膜早破主要诱发原因,应在确诊后积极开展临床干预,实施抗感染治疗,降低胎膜早破风险,延长胎儿宫内发育周期,但受相关健康知识宣教局限影响,部分组织学绒毛羊膜炎确诊孕妇,或无法积极配合临床干预,引发不良妊娠结局[1] 。因此,为分析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对胎膜早破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特设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期间于本院定期产检中检出组织学绒毛羊膜炎孕妇共63例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治疗研究,以孕妇检出组织学绒毛羊膜炎后有无抗感染治疗措施分组,其中未治疗者32例,抗感染治疗者31例。

未治疗者,初产妇17例,经产妇15例,年龄23~38岁,平均(30.54±3.95)岁,孕周35~38周,平均(36.55±1.25)周,孕次(2.16±1.02)次;抗感染治疗者,初产妇16例,经产妇15例,年龄22~38岁,平均(29.65±3.91)岁,孕周35~38周,平均(36.51±1.29)周,孕次(2.21±1.03)次。一般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1)经实验室检验、病理诊断后确诊组织学绒毛羊膜炎孕妇;(2)单胎妊娠者;(3)同意院方收集临床资料行临床研究。排除标准:(1)孕周<35周者;(2)临床资料不全者。

2方法

未治疗者,即在确诊后仅接受产科健康指导,定期复诊,于发生胎膜早破后入院分娩。

抗感染治疗者,均在确诊后依据实验室检验、病理诊断结果对症开展广谱抗生素治疗,并在治疗后引导患者进行阴道试产,必要时需实施剖宫产娩出胎儿。

3观察指标

收集两组临床资料,比较胎膜早破发生率、胎膜破裂距分娩时间占比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差异。

4统计学方法

以(618dbbdbae0ab_html_a11b20ab9e05d1ba.gif ±s)表示连续性变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行t检验,以(n,%)表示定性资料,行618dbbdbae0ab_html_97a3a46de3114f50.gif 检验,经SPSS26.0统计学软件行数据组间差异性统计分析后,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1胎膜早破发生率、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对比

抗感染治疗者胎膜早破发生率(19.35%)、新生不良结局发生率(6.45%)均低于未治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胎膜早破发生率、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对比(n,%)

组别

n

胎膜早破发生率

新生儿不良结局

羊水污染

宫内感染

早产

总发生率

未治疗者

32

15(46.88)

2(6.25)

4(12.50)

3(9.38)

28.13(9/32)

抗感染治疗者

31

6(19.35)

0

1(3.23)

1(3.23)

6.45(2/31)

618dbbdbae0ab_html_97a3a46de3114f50.gif


5.3664




5.1323

P


0.0205




0.0235

2胎膜破裂距分娩时间占比对比

抗感染治疗者胎膜破裂后距分娩时间<6h者(29.03%)、6~12h者(61.29%)占比均高于治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胎膜破裂距分娩时间占比对比(n,%)

组别

n

<6h

6~12h

12~18h

>18h

未治疗者

32

5(15.63)

17(53.13)

7(21.88)

3(9.38)

抗感染治疗者

31

9(29.03)

19(61.29)

3(9.68)

0

z


2.154

P


0.031


讨论

研究指出,胎膜是宫内胎儿发育期间的重要屏障性保护结构,可积极降低胎儿宫内感染风险,但在组织学绒毛羊膜炎发生后,则可由胎膜结构炎性症状引发胎膜结构损伤,诱发子宫异常收缩,导致胎膜早破,增加胎儿早产、宫内感染风险,影响分娩结局质量,故积极临床干预的实施,对降低组织学绒毛羊膜炎后胎膜早破风险具有积极意义[2]

研究结果表明:(1)抗感染治疗者胎膜早破发生率(19.35%)、新生不良结局发生率(6.45%)均低于未治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抗感染治疗者胎膜破裂后距分娩时间<6h者(29.03%)、6~12h者(61.29%)占比均高于治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广谱抗生素治疗是组织学绒毛羊膜炎临床主要治疗措施,需在确诊后立即实施,以延缓、纠正胎膜组织炎症症状进展,以实现对胎膜早破的临床有效预防,且抗感染治疗的实施对分娩期间新生儿羊水污染、宫内感染的发生同样具有预防性,临床价值显著[3]

综上所述,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实施对组织学绒毛羊膜炎孕妇胎膜早破具有积极预防意义,且可降低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提升分娩结局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颖娜,刘思华,王晨虹. 围分娩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5):158-161.

[2] 葛瀛洲,张晨,刘欣梅,等. 产时体温异常孕妇中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因素及产后母婴感染风险分析[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1,37(3):342-347.

[3] 曾观银,徐凤丹,高博翰,等. 孕晚期B族链球菌定植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分析[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9,10(3):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