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睡眠障碍的医学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2
/ 2

老年期睡眠障碍的医学干预

庄新华

山东省郯城县皮肤病防治站,精神卫生科 276100

一  :老年期睡眠障碍的特点 :
1 :发生率高,有调查显示,在过去一年里没有发生睡眠障碍的老年人只占12%左右,也就是说,88%的老年人在过去一年里,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睡眠问题的困扰。
2 :综合科医生容易将老龄生理性睡眠改变(晚上睡眠减少、睡眠浅、早醒、易惊醒等)误认为失眠症,造成误诊。老年人也容易担心和顾虑,误认为是疾病,而产生焦虑情绪,反过来又可能导致真的失眠。
3 :老年人常常出现脑功能生理性退化,也常常由于各种器质性疾病导致脑功能病理性改变,由于多巴胺、五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功能减退以及神经内分泌失衡,而引起睡眠障碍。也就是说原发性(原因不明的)失眠相对较少,而多数都伴有一定程度的器质性因素。
4 :老年期心理承受力相对变弱,而承受的各种心理社会应激相对增加,例如在经济、社会角色以及身体功能(退休、患病、丧偶、独居、孤独,对死亡的恐惧,人际关系困扰等)方面的缺损和丧失,都会接踵而至,所以,老年期极易发生失眠,并且易于慢性化和顽固化。
二 :老年期睡眠障碍的常见类型和诊断 :
       老年期睡眠障碍的常见类型有失眠、睡眠节律颠倒、嗜睡等,限于篇幅,本文仅就失眠问题展开叙述。老年期出现失眠现象非常普遍,其中只有一部分构成失眠症的诊断,失眠症的诊断要素是 : 主观感觉睡眠不足、日间生理功能的受影响、持续超过一个月、排除其他疾病(例如抑郁症、焦虑症、内分泌疾病等)所致,这四项要素需同时存在,缺一不可诊断!如果只是主观感觉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不高,白天并没有明显的生理反应的不适症状(例如心慌、疲乏、头疼、头昏、反应迟钝、困倦、注意力不集中……等),则不需要诊断失眠症,而应该考虑是正常的短睡眠和浅睡眠;如果失眠虽然具备前两项要素,但是,病程持续不超过一个月(具体的说,是需要满足每周至少有三个晚上失眠,并且已持续超过一个月),则只需要诊断为短期失眠现象,也无需冠以失眠症;如果失眠症状只是其他疾病的表现之一,那么,则需要诊断为相应的疾病所致的失眠症状;如果虽然处于其他疾病的发作期,但是,持续超过一个月的失眠症状如果和其并无本质联系,则考虑为失眠症和另一疾病的共病,此时需要并列两个诊断。
三 :常用医学干预方法:
1 :老年期失眠的医学干预原则 :
         A :首选非药物调节方法和CBT--I (认知行为治疗),
         B  :次选N~BZDs(非苯二氮卓类助眠药),或者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例如 : 阿戈美拉汀、雷美尔通 等)。
         C :不得已才谨慎选用BZDs(苯二氮卓类助眠药),
         D :遵循间歇、短程、按需、小剂量给药的原则。
E : 根据药物代谢半衰期长短选择最恰当的药物,入睡困难者宜选用短半衰期的药物,睡眠维持障碍者宜选用中半衰期的药物,禁选长半衰期的药物以避开对日间功能的影响。

         2 :非药物干预方法
       (1): 促进白天活动,提高白天觉醒度和兴奋度 ,对此类患者做心理疏导时,心理医生常常会对患者说,你要把热情和精力充分的释放在白天,建立起属于你的白天的充实感,价值感和愉悦感……;
       (2) : 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例如: 生活作息规律,相对固定合适的晚间入睡点和早晨起床时间点,白天不躺、不睡、不打盹(长期有午休习惯的例外,但是,建议午休不要过长,以半小时、最多不超过一小时为宜),白天适当增加运动,尤其多到户外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多接触阳光,晚餐不吃太饱,少食油腻,不食辛辣,不吃夜宵,不饮酒,不喝茶,不喝咖啡,睡前不喝饮料 。
       (3): 睡前二小时内为睡前缓冲时段,不要剧烈运动,不看刺激性的片子,不把烦恼带到这个时间段考虑,只需要逐渐让心静下来,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热水泡脚,按摩足底涌泉穴等。更受推荐的促进睡前入静的方法例如观云、望月、抱树、静听蟋蟀弹琴……让大自然的静籁感应心灵……。更为专业的方法是睡前专门收听练习放松冥想,这个属于正念放松练习的内容,需要由心理医生专门指导并传授。另外,睡前可以喝一杯的温热的低脂牛奶,加一汤匙蜂蜜,牛奶和蜂蜜当中含有一种叫做色氨酸的物质,吸收之后在体内是合成血清素的前体,这种物质是促进人睡眠的信号。
       (4): 不把白天的烦恼带到床上去,睡前不用担心睡不着,不要强迫睡眠,不要过分关注睡眠,不要试图控制睡眠,因为这些做法会适得其反。躺下了就自然的让心静下来就可以。
      (5 ):躺下了,可以做做腹式呼吸放松调整,结合给自己良好的心理暗示,例如可以在心里告诉自己 :我困了…很困了…就要睡着了…就要睡着了……我会睡得很安稳、很踏实……
             3 :药物干预 :


       对于老年期失眠,药物治疗是受二级推荐的医学干预方法。
    (1)镇静助眠药的分代 :
        A :  第一代助眠药物:巴比妥类,例如 : 鲁米那、速可眠等,比较原始和落后;
        B :  第二代助眠药物:苯二氮卓类(BZDs),例如 : 地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劳拉西泮等,用于老年助眠,已经相对落后了,弊端主要是有发生依赖的风险、对认知功能有抑制,日间清醒度下降、对于有呼吸功能不全的老年病人,有抑制呼吸的顾忌,对于有神经系统病变的老年病人,有进一步损害认知功能和降低意识清晰度的顾忌;
        C  :  第三代助眠药物:非苯二氮卓类(N~BZDs),例如 : 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唑吡坦 等,是现今比较受推荐的,基本没有或较少有第二代助眠药的那些弊端 。
      (2) 选药和具体用药方法 :
        再次说明,药物治疗对于老年失眠,只是受二级推荐的医学干预方法。如果用的话,选药和具体用药方法如下 :
         A :给单纯失眠的老人选择镇静助眠药, 要优先选用非苯二氮卓类助药(N~BZDs),这类的药物产生依赖的风险很低,其中佐匹克隆和右佐匹克隆半衰期大约为五至八小时,比较接近于老年人的生理睡眠时间,次晨很少有宿醉现象,最突出的特点是基本不影响日间功能,对于白天的认知清晰程度和呼吸功能都不造成明显的影响,老年人睡眠维持障碍选用这类的药物比较优越,能够延长睡眠,减少觉醒,改善早醒和短睡眠症状。半衰期较短的非苯二氮卓类助眠药例如唑呲坦,比较适合于入睡困难;而半衰期适中的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比较适合于睡眠维持障碍。目前,在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中,用药频率相对较高的右佐匹克隆,对于老年患者建议采用的起始剂量是中年人的1/2(睡前1毫克),如果选用佐匹克隆,起始剂量是睡前2.5毫克。
         B:次选苯二氮卓类(BZDs)的药物,例如 : 咪达唑仑,阿普唑仑,艾司唑仑或者劳拉西泮等,这几种药物对于老年起始用量都是可以从睡前三分之一片用起,如果助眠效果不佳,可以缓慢递增至每晚睡前二分之一至一片,如此对于部分非精神类疾病的老年患者即使助眠效果仍不佳,也不建议给予更大剂量,而应该更用或合用其他助眠措施或药物。以上举例药物中,咪达唑仑半衰期短,大约只有两小时,基于其药代学特点,通常只用于入睡困难的老年患者,而对于睡眠维持障碍(醒觉次数过多、早醒或者总睡眠时间短)者,则需选用另外三种半衰期较长的药物。
         C:如果老年病人失眠同时合并比较明显的焦虑或抑郁症状,那么,建议优先选用具有改善睡眠作用的抗抑郁药物,例如可以选用米氮平片,起始剂量是睡前3.75毫克,每服用三至四个晚上之后,可以增加一次剂量,每次递增3.75毫克,最大剂量可用至每晚睡前30毫克。其他具有较强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例如曲唑酮片、雷美尔通、阿戈美拉汀等也可酌情选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s)中的多塞平,由于有较强的中枢H1受体拮抗效应,在很小剂量时即可产生镇静助眠作用,可以给失眠的患者睡前服用1/6~1/4片,如此小的剂量基本可以避开多塞平的其他副作用,对老年患者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其他可供备选的药物例如抗组织安药的赛庚定、苯海拉明等,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小剂量的给老年失眠患者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