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冠脉微循环障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2
/ 2

急性心肌梗死后冠脉微循环障碍研究

段 聪

营山县人民医院 637700


摘要: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最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冠脉微循环的受损情况,近些年来,我国在医疗行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由此冠脉微循环的重要性也是得到了医疗领域的高度认知,所以要必要着重探究急性心肌梗塞后冠脉微循环障碍相关检测手段和相关治疗方法,本文则是在此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究。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微循环;治疗研究

1.冠脉微循环概述

冠脉循环涉及到了患者冠状动脉的各个血管,其中包含了心外膜冠状动脉,以及此动脉的主要分支。还有灌装动脉的小动脉、微动脉、心肌组织毛细血管以及微静脉。而对于冠脉微循环来说,其是一种微循环系统,其中主要有毛细血管、微动脉,以及微动脉。对于小动脉和微动脉来说,其主要是归属于肌性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的收缩和扩张会对心肌血流量和冠状动脉血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冠状动脉血管床以及心肌代谢,其最主要的场所就是对于冠脉外循环网。近些年来,有学者进行临床研究发现,冠状动脉微循环与冠心病的“无复流现象”存在的关系是十分的紧密。

2.微血管无复流现象

2.1无复流现象的概念

在对患者的心外膜冠状动脉存在堵塞进行消除或者减轻之后,患者的缺血组织的微循环如果依旧存在血流不能完全恢复到相关指标的情况,则患者此种可以归属于无复流情况,此种情况是患者其微血管出现再次灌注损伤所存在的一种微循环功能障碍。产生此种功能障碍的前提必须是首先将心外膜血管病变处远端残留狭窄,以及栓塞和痉挛等情况进行排除。最早有学者在白鼠一类动物进行实验中明确观察到动物心肌在通过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左右的缺血后,在此进行血液关注就会有微血管不能复流的情况存在。在临床上可以理解为无复流现象是逐渐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突然出现的一种急性疾病,具体来说无复流的区域范围和患者再灌注后存在时间上的关联,一般来说,是患者在灌注后的数天当中,如果灌注时区域不大,以后会有不断发展的情况存在,可以明显发现无复流存在的情况一般是在灌注后的十五分钟当中,而医生也是可以在此时间点对患者有误复流情况存在进行明确的预判,无复流情况与以下六条因素存在明显关联,具体详见下面表1所示。

表1 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因素

序号

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因素

序号

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因素

1

无梗死前心绞痛(即无缺血预处理)。

4

梗死后室壁运动障碍明显(,心肌损害严重),

2

最初的冠脉造影为TIMl 0级(罪犯血管堵塞严重)。

5

血运重建治疗开始时间晚(延迟恢复供血)。

3

心电图上与梗死相关的异常Q波数目多(心梗范围大)。

6

治疗方法不同(如旋切术比PTCA术后发生率高)。

一般来说,无复流现象存在短期危害主要是对患者的心导管里存在冠脉内造影剂有影响,一般是导致造影剂有停滞的情况存在,这样对导致检测ST波段有变化,以及产生新的Q波,患者会有血流动力变化和胸痛存在;如果无复流现象长期存在会对心肌血流恢复产生延缓和干扰趋势,对患者心肌损耗会产生不断加剧,导致患者梗死面积不断加大,进一步诱发更高的风险的并发症存在,导致患者心室功能极具下降。通过临床研究发现,AMI后患者对比无复流患者于再灌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心包渗出、心脏破裂和院内总亡率情况来看,都是有明显的相关指标升高。无复流患者在恢复期,其左室收缩末容积会有进行性的增大,而对于再灌患者来说却是存在下降进行性的情况。对于AMI发生后,将ACS患者排除后的患者当中,对比无复流患者于没有存在复流患者来说,无复流患者心肌梗死和死亡率相对更高。

3.心肌冠脉微循环的检测方法

3.1冠脉造影的TIMI

心肌灌注分级(TMPGs)技术是通过将染料作为对比剂,对患者心肌灌注和清除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患者TIMI心肌灌注进行分级和判定,如此检测手段被誉为心肌血管造影术,通过TIMI血流分级可以对患者的冠脉微循环状况进行间接的评级,临床上有研究显示TMPGs可以作为AMI患者在行PCI手术后两年能否独立生存的预估指标。

3.2心肌声学造影MCE

MCE检测是对患者背向散射信号进行心肌灌注的回声进行检查和显示,如此是可以对患者具体心肌灌注情况和分布状态进行定性的测评。MCE通过对微血管血流情况进行了解,对患者心肌灌注缺损进行有效的掌握,如此是可以对患者的AMI进行确诊,以及能够对患者的冠脉造影能否再次灌注成果进行有效的评判,进一步明确了患者梗死区域的大小。

3.3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磁共振显像(MRI)

注射潘生丁、腺苷或三磷酸腺苷介导最大冠脉血流下,用PET检查局部心肌微循环血流、微循环血流储备。无创性MRI检测心肌内微循环的技术近年来得到发展。有学者用MR[和放射性微球检测技术联合应用,了解心肌内微循环。

3.4其他

多普勒导丝技术研究心外膜冠脉血流,可检测冠脉血流和储备,反映冠脉微循环;除了用“1Ce或船Ru标记的彩色微球技术外,也有用放射性元素标记荧光微球技术检测心肌微循环。

4.急性心肌梗死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治疗主要是有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首先是抗血小板治疗,通过对血小板治疗微血栓栓塞进行抗强化治疗,可以明确的是AMI患者在PCI手术之后其血小板蛋白IIb/Ⅲa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可以对患者TIMI血路进行有效的改善,让患者在半年内恶性血流管产生的概率得以有效的降低;

其次是解痉治疗,对于改善梗死相关冠脉TIMI血流情况,是可以应用罂粟碱,患者在PCI手术后,对其冠脉没进行维拉帕米直接注射,是可以让患者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情况得以有效的改善,让患者的心脏功能得以有效的康复;

最后是,针对内皮激活和白细胞聚集活化的药物治疗,通过对动物进行抗CD11、CD18的单克隆抗体治疗实验发现,动物会有微循环蛋白细胞聚焦降低的情况,其再次灌注会有减少的损伤,也改善了动物的心肌收缩功能,目前在临床上对于患者进行此种治疗方式,可以让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得以有效的减少。


综上所述,对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冠脉微循环障碍进行不断的深刻研究,是可以让心肌梗死患者得以生存率的有效提升,本文在此方面进行了浅析的分析,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为心肌梗死的进一步良好治疗,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李萌玫,邵一兵.冠心病患者测定微循环阻力指数的临床意义[J].中国循环杂志,2016, 31(10):1022-1024.

[2]胡建华,纪兆乐,杨亚丽,等.微循环阻力指数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13):2544-2547.

[3]廖念西, 刘健. 冠心病患者微循环阻力指数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 25(8):461-463.

[4]刘大一,王智昊.替格瑞洛在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6(10):2638-2641.

[5]丁嘉宝,潘杰锋,周佳子.直接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诊介入治疗术中慢血流现象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8):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