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工作中采用人文关怀模式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2
/ 2

急诊护理工作中采用人文关怀模式的效果分析

宋采蔚

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 四川成都 6102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中采用人文关怀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列入2019年3月-2021年3月急诊护理的病患30例,通过全盲掷币方式将其分为常例、人文两组,组均15例。常例组病患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办法;人文组实施人文关怀式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病患的负性心理测评值。结果人文组病患的负性心理测评值均显著低于常例组病患的负性心理测评值,数据的差异性具备统计适用意义(P<0.05)。结论:急诊病患就医时会有诸多突发情况,疾病的变化会随时危及病患的生命安全、降低预后疗效,病患多出现情绪的急剧波动,不利于治疗的配合,急诊人文关怀式护理方式,可以在配合快速抢救的同时,增加对病患的心理引导,以提升抢救成功率及病患的配合度,推荐使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人文关怀;负性心理测评值


急诊病患多因突发意外或疾病的急性加重就诊,通常病情较为凶险,且致死率较高,如不进行快速的接诊治疗,可能出现严重的预后合并症,甚至增加死亡风险[1]。急诊是医院对外接诊最为重要的科室之一,且重症病患最多,接种的病种较为复杂,抢救任务也最重,也是医疗纠纷最容易产生的科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更高。人文关怀在医疗护理中的体现是指,以达到医疗需求为前提,通过增加对人个体的尊重、关怀,提供情感、精神层面的护理服务。本文研究分别使用差异急诊护理办法后,对病患的负性心理测评值进行对比,结论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列入2019年3月-2021年3月急诊护理的病患30例,通过全盲掷币方式将其分为常例、人文两组,例数区分为常例组15例、人文组15例。常例组病患男8例、女7例,年龄26-63周岁,平均(44.28±9.57)周岁,其中就诊类型为:外力致伤9例、突发疾病6例;人文组病患男7例、女8例,年龄27-62周岁,平均(44.14±8.62)周岁,其中就诊类型为:外力致伤8例、突发疾病7例。为保证可比特性符合要求,已对两组病患的性别等相关的一般资料采取统计检验,其差异性提示有P>0.05,即组间可比特性很高,可以采取随机地研究对比。

1.2方法

常例组病患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办法:协助病患家属完成就诊挂号,引导分诊。对病患的体征情况进行监测,对病情作初步评估,观察病患瞳孔变化情况及意识情况。给予病患吸氧,并立即对静脉通道进行建立,作气道开放等。快速进行止血,对病患给予扩容液输注。配合医师进行相关抢救等。在病患病情趋于平稳后,引导护送病患接受相关项目检查,办理手续等。

人文组实施急诊人文关怀式护理干预模式:(1)人文关怀式环境创造。对急诊室和相关公共区域进行一定的布置,使摆放物品井然有序,相关标识牌应明显醒目,从而保证抢救的流程有序顺利进行,也可对随行的病患家属起到引导作用。保证急诊室的空气流通、清新,定时对环境进行消毒,降低开放伤等病患的院内感染风险。整体布置需要保证柔和、温暖,以提升病患就医的心理舒适度;(2)人文关怀式心理引导。对意识清醒的病患,需要简单告知疾病情况及治疗办法,讲解相关使用医疗机械的用途,在给药前介绍药物使用的必要性,提升病患的科学认知,也可以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的顺利进行。对随行病患家属进行相关心理疏导,避免其对病患过度担心,产生负性心理问题,对家属进行相关挂号、取药等指导,讲解治疗的流程并获得签字,提升其配合度,也为病患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急诊治疗后待病患病情稳定,需进行密切的交流沟通,讲解整体的治疗方案,用生活化的语言,提升病患及其家属的科学认知,从而更好树立康复信心,配合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3)人文关怀式行为护理。护理服务应当遵循人性化原则,护理人员需在急诊治疗的全程保持微笑服务,统一规范着装,主动帮助行动不便、需要特殊照顾的病患,倾听病患所需所想所虑,以简单的语言、温和的语气进行讲解答疑,充分尊重和保护病患的隐私,以熟练的护理操作,提升病患及其家属的信任。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病患的负性心理测评值。采用HAMA焦虑及HAMD抑郁评分量表进行负性心理评分,测评值越低,病患的心理状态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对病患急救护理期内相关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研究,计量资料(负性心理测评值)行t检验,表示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表示以(n%)形式,P<0.05数据的差异性具备统计意义,反之则无。

2结果

2.1两组病患的负性心理测评值比较

人文组病患的负性心理测评值均显著低于常例组病患的负性心理测评值,数据的差异性具备统计适用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病患的负性心理测评值比较(分)

组别

例数(n)

HAMA测评值

HAMD测评值

常例组

15

15.36±1.45

17.63±2.62

人文组

15

10.02±1.94

14.36±2.53

t


8.5391

3.4772

P


0.0000

0.0017

3讨论

急诊接诊病患病情较为危重,病患及其跟随家属均会表现出极度恐慌等负性心理状态。若是不能及时进行护理缓解,一方面病患的配合度较低,极易延误抢救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护患纠纷,增加医患矛盾[2]

常规急诊护理是通过干预配合以提升抢救的效率及成功率,可以一定程度上辅助抢救的顺利实行,但没有引起对病患及其家属足够的重视。研究结果显示,病患在接受急诊人文关怀式护理后,其负性心理测评值均显著低于仅接受常规急诊护理的病患,P<0.05。这是因为,人文关怀式护理从多方面进行改良,通过温馨环境营造,提升病患的就诊体验,也为等待的家属提供更具人性化的等待空间,对病患和家属的进行疾病、治疗、护理等科学介绍,提升认知的同时也增加了配合度,对心理状态进行引导,提升其舒适度,从而使护理服务跟贴近病患需求。

综上所述,在急诊护理中使用人文关怀式护理模式,可以更加关注病患及家属的心理需求,提升了就诊的配合度,更利于抢救及护理的顺利进行,病患的心理状态更佳,也可降低纠纷产生,值得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赵燕凌, 梁欢欢, 薛妍,等. 基于勒温场域理论促进人文关怀理念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探索[J]. 护理研究, 2019, 33(23):138-140.

[2]张丽华, 刘义兰, 乐革芬,等. 人文关怀在护理中的研究现状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 26(26):3700-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