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产妇心理状况及护理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5
/ 2


围产期产妇心理状况及护理进展

廖丽斌 刘百灵通讯作者 邓英玲 王启利 庞小玩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儿童医院 ,广西 柳州 545001

摘要:目的:探讨围产期产妇心理状况及护理进展。 方法:本实验研究对象为80例围产期产妇,均为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时间段内收治,按入院顺序将该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前者使用常规护理,后者使用综合护理干预,记录干预前后80例围产期孕产妇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情况及心理状态。 结果: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呈更低显示(P<0.05),健康知识知晓率相较于对照组呈更高显示(P<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提高围产期孕产妇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并缓解其负性情绪。

关键词围产期;产妇;心理状况;护理进展

前言:围产医学是研究在围产期内对围产儿及孕产妇卫生保健的一门科学,对降低围产期母儿死亡率和病残儿发生率、保障母儿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我国现阶段围产期指的是从妊娠满28周(即胎儿体重≥1000g或身长≥35cm)至产后1周。一些国家将围产期从妊娠20周或24周开始算起。围产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和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做好围产期保健至关重要[2]。为明确综合对围产期孕产妇的作用,本实验特选取了我院收治的80例围产期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围产期产妇心理状况及护理进展进行了重点探讨。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 资料

对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0个围产期产妇予以选取,按照入院顺序对总80例予以分组,40例对照组中,经产妇与初产妇之比为10:30,年龄均位于22-35岁,平均值(25.32±2.32)岁,孕周均在37-41周,平均值(39.51±1.22)周;40例观察组中,经产妇与初产妇之比为9:31,均位于21-36岁,平均值(25.28±2.35)岁,孕周位于37-41周间,平均值(39.48±1.15)周;实验抽取所纳入病例:自愿参与实验且签署了相关知情同意文件,病历资料齐全;实验抽取所排除病例:多胎或非头位妊娠;经检查合并重要脏器病变或有其他妊娠合并症;不自愿配合本组实验者。组间观测信息经检验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一)在我院建立专业的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孕产妇围产期护理的相关知识培训。(二)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孕产妇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并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不断对方案进行修正调整。(三)具体措施:①护士在孕产妇检查完成后立即创建电子健康档案,方便以后查询。开通电话咨询通道,以便她们随时电话咨询。定期进行电话回访,指导孕产妇围产期的防护事项。②结合孕产妇的实际情况,根据其受教育程度,为孕产妇及其家属详细讲围产期的相关知识,重点强调遵医嘱规范进行围产期检查的重要性以及妊娠后阴道出血的认识和预防。③营养和生活方式指导,包括卫生、性生活、运动锻炼、旅行、工作等方面。③嘱咐孕产妇补充叶酸0.4~0.8mg/d直至妊娠3个月。④避免孕产妇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放射线、高温、铅、汞、苯、砷、农药等。⑤慎用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药物。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吸毒等;避免孕产妇进行高强度的工作、高噪音环境和家庭暴力等。⑦保持心理健康,解除精神压力,预防围产期及产后心理问题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将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及健康知识知晓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SAS评分:用于测量焦虑状态的量表。分值越高提示焦虑情绪越重。结果:正常(低于50分);轻度(50-60分),中度(61-70分),重度(大于70分)。

SDS评分:用于评定抑郁症状的量表。分值越高提示抑郁情绪越重。结果:正常(低于53分);轻度(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大于73分)。

围产期健康知识知晓率:采用自制的围产期健康知识调查表,该表为百分制,分为完全知晓(大于90分)、部分知晓(60分至90分)、不知晓(小于60分),“完全知晓”和“部分知晓”都视为受检者知晓围产期健康知识,总知晓率=完全知晓率+部分知晓率。

1.4 统计学

用[n(%)]表示计数资料,用x²检验,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数据使用SPSS20.0处理,若相比较的两组数据之间差异较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则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更低(p<0.05)。如表1:

表1: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x±s)

分组

例数

(n)

SAS评分(分)

SDS评分(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40

53.64±5.33

48.08±4.22

53.81±5.35

48.17±4.20

观察组

40

53.77±5.31

45.35±4.25

53.96±5.57

45.54±4.22

t

-

0.109

2.883

0.123

2.794

p

-

0.913

0.005

0.903

0.007

2.2干预前后围产期健康知识知晓率对比

干预前完全知晓率为31.25%(25/80),部分知晓率为43.75%(35/80),不知晓率为25.00%(20/80),则围产期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5.00%(60/80)。干预后完全知晓率为62.50%(50/80),部分知晓率为31.25%(25/80),不知晓率为6.25%(5/80),则围产期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3.75%(75/80)。与干预前的数据相比,干预后孕产妇的围产期健康知识知晓率更高,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x²=10.667,p=0.001)。

3 讨论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在2002年把产前保健定义为:从妊娠开始到分娩前的整个时期,对孕妇及胎儿进行健康检查以及对孕妇进行心理上的指导,包括早孕诊断、首次产前检查和随后的产前检查及胎儿出生缺陷的筛查与诊断[3]。产前检查是监测胎儿发育和宫内生长环境,监护孕妇各系统変,促进健康教育与咨询,提高妊娠质量,减少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4]。保障围产期产妇的心理健康是确保母儿健康与安全的关键环节[5]。本实验对围产期产妇心理状况及护理进展进行了重点探讨。结果显示,经综合护理干预后产妇的心理状态更好,围产期健康知晓率更高。说明综合护理对改善围产期产妇的心理状态有较高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可显提高围产期孕产妇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改善其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裴美娥,李丽芳,谢玲,谢小燕,曾敏,谢丽花.围产期心理保健与放松操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血压转归的前瞻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5):89-90.

[2]钟惠媚,江红梅.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围产期教育预防孕妇产后抑郁的效果及对心理状态、心理韧性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9,40(2):137-138.

[3]谭蕤.围产期护理干预对瘢痕子宫产妇心理状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9,9(8):199-200.

[4]刘天月.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对产妇抑郁的影响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8):120-121.

[5]林蕴华,温利辉,沈惠玲.妊娠糖尿病的围产期综合护理与心理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2):178-180.

一起发表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健委自筹课题(Z20200444)和家庭支持与互联网联合干预降低孕期抑郁症的临床研究(2020NBAB0106自)

通讯作者:刘百灵 liubailing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