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5
/ 2

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探讨

吕光玉

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 湖北 宜城 445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1例分成两组,对25例A组患者实施基础性护理,对26例B组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对比两组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脑卒中患者干预后的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脑组织缺损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开展中医康复护理措施的有效性较为明显,能很好的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及脑组织功能,促进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脑卒中;肢体功能恢复;护理有效性

脑卒中在临床中又叫做脑血管意外及中风,属于临床中较为多发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性别、年龄、种族因素、不良生活方式、血管性危险因素等导致的[1],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省人事、猝然昏扑、突感无力、眩晕、行走困难、失去平衡、半身不遂、头痛及晕厥等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保证患者康复及预后的基础,为了分析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我院针对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1例展开了护理对比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1例分成两组,25例A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分布在47至80岁之间,均值为(63.63±5.45)岁;26例B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分布在46至79岁之间,均值为(63.65±5.42)岁。

统计学处理两组脑卒中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差异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且可比性高。本次观察均已排除合并较为严重的精神障碍、认知障碍、沟通障碍及不同意参与本次观察的患者。

1.2方法

对25例A组患者实施基础性护理,包括较为常规口头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生活干预及康复训练等护理手段。

对26例B组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措施,主要包括:(1)中医康复针灸护理:结合脑卒中患者的实际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对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选择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进行针灸,对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选择曲池穴、合谷穴等进行针灸。在此基础上通过辨证取穴的方式对痰热腑实证患者选择解溪穴、丰隆穴作为辅助穴位;针对痰瘀阻络证的患者加选丰隆穴进行辅助针灸;针对气虚血瘀证患者选择气海穴、血海穴等进行辅助针灸;针对风痰上亢证患者选择太溪穴及太冲穴进行辅助针灸;针对阴虚风动证患者选择复溜穴及太溪穴进行辅助针灸。明确好主穴及辅助穴位后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实施针灸的治疗,每次针灸停留时间为20min,一天一次。(2)中医康复艾灸护理:在为患者实施艾灸康复护理之前,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开展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干预,综合性的判断患者肢体的活动程度及偏瘫程度。在艾灸的过程中应为患者选择合适、舒适的体位,在膀胱俞、中极、肾俞、三阴交及关元等穴位1.6至3.4公分的位置上悬挂好艾灸条,保证各个穴位都能感受到灼热感,一天艾灸一次。(3)中医康复穴位按摩护理:在患者疾病稳定之后,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实施穴位的按摩护理干预,每天上午和下午更按摩一次,在穴位按摩的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耐受程度决定按摩的力度和时间,一般按摩时间应维持在20分钟左右。(4)中医康复心理疏导:在中医康复护理过程中应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结合患者心理状态通过情志干预、转移注意力、放松疗法及音乐疗法等等方式改善和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及心理压力,从整体上提高患者身心健康的水平。

1.3观察指标

针对A组及B组脑卒中患者护理后的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脑组织缺损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7.0软件进行处理,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B组脑卒中患者护理后的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A组脑卒中患者(P<0.05),且B组患者的脑组织缺损评分显著低于A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1所示:

1:两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脑组织缺损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6191c4da7f8db_html_abcb267ac997b10f.gif ±s)]

组别

肢体功能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脑组织缺损评分

护理满意度评分

A组(25)

62.30±5.56

57.45±3.26

16.35±1.45

85.47±3.56

B组(26)

73.15±3.99

63.35±3.33

12.93±1.65

92.11±3.47

t值

3.56

2.89

6.35

2.47

P值

0.00

0.04

0.00

0.03

3讨论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及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现阶段临床中脑卒中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3]。以往临床护理中一般对患者开展常规的康复护理,虽然能一定程度上达到相应的护理效果,但效果并不十分显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康复护理措施主要是指从中医的角度出发,结合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机制、严重程度及护理需求等等开展一系列的中医针灸、艾灸、穴位按摩及情志护理等康复护理措施,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康复进程,促进患者预后[4]。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措施的B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脑组织缺损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的A组脑卒中患者,说明对脑卒中患者开展中医康复护理措施的有效性较为明显。

综上,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明显,建议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江红.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和不良情绪的影响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12(57):22-23.

[2]任国珍,范换芳.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促进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1):44+50.

[3]郭红梅,张沈,乔明娣.探究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9):1-1.

[4]巫小云,陶超.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9,26(S2):279-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