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5
/ 2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唐敏 陈学君

南充市顺庆区人民医院 (6370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的时间区间在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78例急诊治疗的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39例选择常规管理的患者被纳入对照组,剩下39例患者实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干预的设为观察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7.44%),对比常规组更高,p<0.05;观察组出现接诊分诊不明确、缺失急救药品、接诊病人突发休克、急诊护理错误发生率上更低,p<0.05。结论:将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护理融入急诊室护理工作中效果显著,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理;早期预警评分;常规管理;满意度


由于急诊患者人数较多,发病都比较紧急,容易引起家属和患者的不满,在护理时,增加了护理人员的难度,相继也会出现一些差错性。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作为一中简易评估系统,主要对患者的病情及各项指标进行评估的一种系统,并对其进行评分,其分数能够将患者病情程度准确反映出来,能够有效预测患者病死的风险性,该系统在急诊护理中的作用巨大[1-2]。基于此,本文旨在对急诊护理中应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干预后的影响展开调查,现有如下调查数据。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的时间区间在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78例急诊治疗的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39例选择常规管理的患者被纳入对照组,剩下39例患者实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干预的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18人和21人,年龄区间在20-70岁之间,以(44.86±3.88)岁为年龄区间的平均计算值;观察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20人和19人,年龄区间在22-72岁之间,以(45.02±3.51)岁为年龄区间的平均计算值。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组:

常规管理:根据急诊常规流程,对急诊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并结合医嘱为患者提供对应抢救治疗。

1.22研究组: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干预:制作相关评分表,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精神状态、呼吸、血压、体温等内容,并结合患者病情的程度,对患者进行详细分类,有利于医生清晰掌握患者信息。患者在精神状态、呼吸、血压等指标评分上在0-3分之间,体温分数在0-2分之间,总分应在14分。如果化妆病情严重,分数应大于9分,如果患者病情中等,分数应在5-8分之间,如果患者病情较轻,分数应小于4分。结合之前对患者的评分情况,为患者提供适合的监护管理。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应先将患者的详细情况告知医生,并提前将急救药品或设备准备出来,并每隔十五分钟,对患者的血糖、心电图等进行测量一次,并将结果详细记录在记录表上。如果患者病情中等,护理人员可每隔三十分钟对患者的指标进行测量,并详细记录在册,同时可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以进一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如果患者病情较轻,应在每一小时的时间里对患者进行测量和记录,同时随时做好为患者转移病房的准备。

1.3观察指标

①满意度情况调查,利用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评估,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四个方面,非常满意为10分,比较满意为7-9分,不满意为7分以下。

②分析接诊分诊不明确、缺失急救药品、接诊病人突发休克、急诊护理错误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6191c54a2395c_html_c20175e3c343ac58.gif ±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满意度情况分析。

研究组总满意度更高,p<0.05,见下表。

1 满意度情况对比(n/%

组别

人数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常规组

39

28(71.79)

4(10.26)

7(17.95)

32(84.62)

研究组

39

35(89.74)

3(7.69)

1(2.56)

38(97.44)

X2


-

-

-

5.0143

p


-

-

-

0.0251

2.2护理纠纷发生率

研究组在接诊分诊不明确、缺失急救药品、接诊病人突发休克、急诊护理错误发生率上更低,p<0.05,见下表。

2 护理纠纷发生率(n/%

组别

人数

接诊分诊不明确

缺失急救药品

接诊病人突发休克

急诊护理错误

常规组

39

10(25.64)

8(20.51)

9(23.08)

7(17.95)

研究组

39

2(5.13)

1(2.56)

2(5.13)

1(2.56)

X2


4.0211

6.1546

5.1859

5.0143

p


0.0449

0.0131

0.0228

0.0251

  1. 讨论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主要对患者体温、心率、血压等指标进行监测和观察,同时通过以上项目指标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操作下进行评分,将各个项目的分数相加,计算最后总分数[3]。作为急诊护理人员可结合分数,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依据预警处理流程判断是否需要向医生或专家进行汇报,如果汇报,医生可结合分数为患者采取相关治疗措施,进一步优化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抢救率[4]。本次实验数据给出,研究组满意度更高,在接诊分诊不明确、缺失急救药品、接诊病人突发休克、急诊护理错误发生率上更低,p<0.05;由此可见,急诊治疗的患者,时间就是生命,哪怕是一分钟,都是能够决定患者生死的,护理人员在患者出现事故之前,便能够通过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此进行有效判断,根据患者的各项指标评分,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患者出现意外的几率[5]

综上所述,将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护理融入急诊室护理工作中效果显著,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金金,彭德清,李文秀,凤美蓉,史萍萍,李晶.早期预警分级联合预见性动态急救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J].河北医药,2021,43(15):2388-2391.

[2]王旭,王静.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对急诊患儿预检分诊效率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07):852-854.

[3]蒋军艳,郑秋菊,丁珍兰.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合信息系统在妇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5):253-255.

[4]张永辉.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重症患者早期死亡预测中的使用价值及影响因素[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05):513-515.

[5]吴晓珂,王栋梅.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分级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21,45(10):1067-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