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5
/ 2

小儿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浅析

孔蓉

西安市外事学院医学院护理系 陕西西安 710077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小儿内科护理中的优质护理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某医院小儿内科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护士满意度等临床效果。结果:比较发现采用优质护理的患者组的各项临床效果明显比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组好,经对此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内科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并对医患纠纷的减少有显著影响等。

关键词:小儿内科;优质护理;护理效果

引言:目前我国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民发展水平不断增快,与之带来的便是人们对身体健康及医疗水平的需求,所以,越来越多的患者不满足于传统的常规的护理服务,为了满足患者的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开拓出新的护理模式即优质护理。目前,优质护理已经在实际治疗和护理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相关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医患纠纷发生的概率。本文通过对某医院小儿内科接受治疗的100名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的服务后不同的满意度及相关评价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能够为优质护理服务更好的进行给予一定的参考价值。

1.临床实际研究资料

随机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某医院小儿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男孩76例,女孩24例;年龄全部在半岁到6岁之间,平均年龄(3.1±0.6)岁。研究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具体操作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服务,主要包括健康宣教、病理书写和输液护理等;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其具体措施如下。

2.1制定优质护理具体方案

小儿内科因其患者年龄普遍不大,所以对疼痛较成年人来说相对敏感和惧怕些,所以在护理相关工作的问题上配合度偏低,同时,小儿患者的病情一般相对复杂并且变化迅速,由于患者年龄小所以思维不成熟无法第一时间清楚的表述自身的不适症状,以致患者家属容易出现情绪焦灼并且与一般患者不同,小儿患者的家属对患者的关注度与期望值更高,以至于出现许多相关问题甚至医患纠纷等问题。[1]针对这一问题,相关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小儿内科的特殊性进行具体的规划和改良方案以此来解决小儿内科的相关问题。首先相关人员可以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对要实施的方案和步骤的每一步都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制定,保证方案合理可行的同时有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并且要应用到相关护理人员的工作过程中去同时取得显著效果[2]

2.2对工作模式和责任制度进行改良

小儿内科相关医院或科室应该针对不同病房的特殊性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一些工作模式和责任制度进行改良。首先,可以采用小组工作责任制,可以明确规定每个小组的管理人员需要从业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其相关人员应对小儿内科的护理相关工作有十足的经验与把握,并且作为该小组的管理人员和总负责人,其相关人员应善于沟通和交流,以防出现因沟通失效而出现的问题。其次,小组内部的员工分布应保证由高到低各个阶级各个薪龄的人员共同存在,以便其内部进行交流和学习。同时,使其内部个人员分工明确合理保障工作正常展开并保证出现问题可以责任到人。继而实行两班倒制度,对进行早晚班交替的相关人员要严格进行思想教育和监督管理,以防其在交接班的过程中出出现数据交接不完整不仔细而出现影响患者安全的问题。最后,要根据不同的可能出现的问题适当的对所制定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防在繁忙时期护理相关人员资源不够而出现的致使患者生命健康出现问题等[3]

2.3切实保障患者的基础护理

根据小儿内科的患者年龄偏小所以配合度和沟通度低的问题,护理相关人员则更需要强化自身,悉心服务。许多小儿内科的患者家属在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之前就已经对患者进行了基础护理,针对这一问题,相关护理人员应该首先对患者家属说明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和重要性,使其家属不再对护理相关工作进行影响,其次相关工作人员应在基础护理的工作中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观察以防患者的病情出现任何问题不能及时解决[4]

2.2加强专业知识及素养

因小儿内科的护理相关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相关医院或科室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察,要保证其工作能力的同时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遇到问题时的临场反应力,可以对相关人员进行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培训,给出一定的应对突发问题的解决办法,并对此工作设立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其相关人员可以具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临场反应力,继而对其进行相应的考核,同时为考核结果进行一定的奖惩制度来确保考核的有效性。

  1. 结果

采用优质护理的患者其满意度、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满意度等各项临床效果均比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好,经对比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请详见表1。

表1

组别

例数

患者满意度

护理质量评分

护理人员满意度

对照组

50

32.28±2.37

34.29±2.37

35.59±2.93

观察组

50

48.03±1.83

48.03±1.83

47.36±1.38

P


<0.05

<0.05

<0.05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儿内科的护理后进行优质的护理干预,对小儿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可以有效提高相关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并且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医患纠纷,所以此方法可以对相关医院或科室的日常护理工作给予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凤.优质护理在小儿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0):309-310.

[2]余露.小儿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效果分析[J].人人健康,2019(13):113-114.

[3]赵春玲.小儿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和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3):230-231.

[4]王爱云.分析优质护理在小儿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