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新教授应用自拟清热豁痰息风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经验总结

/ 2

李立新教授应用自拟清热豁痰息风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经验总结

陈雪婷 1 李立新 通讯作者 吕璐瑶 2李月 2 赵敏 2

  1. 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2.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儿童抽动障碍是儿童常见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病率也日渐增加,本文从儿童抽动障碍的病因病机出发,阐述李立新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学术观点,并对李立新教授从肝论治本病的临床应用进行全面分析,并附验案说明。

关键词:名医经验;抽动障碍;李立新;中医药

  1. 儿童抽动障碍的认识

儿童抽动障碍是一种从儿童时期或青少年时期起病,临床常表现为不自主、无节律、快速、重复、交替出现的一个或多个部位的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1】,以5-10岁儿童多见,男孩发病率是女孩的3~5倍2】,且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明确[3],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在患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治疗方面,西医多以传统的口服中药,加上行为、心理治疗,但副作用较大4];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疗效突出,且不良反应较少5]

2、病因病机

李立新教授认为儿童抽动障碍病性属本虚标实,脾肾不足是本病的发病基础。其病机主要涉及风、火、痰、虚四个方面。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当、情志内伤等多种病因相互掺杂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因素。李立新教授认为儿童抽动障碍虽症状繁多,综合其症状主要可分为“动”和“言”两个方面。动主要指肢体肌肉的抽动及情绪的变动,主要责之于风、火,并涉及心、肝、脾三脏。言是指喉中异声或粗言秽语,主要责之于痰、火,涉及心、脾两脏。

肢体动作及言语功能皆由心所主,《黄帝内经》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神主司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张介宾在《类经》中释之云:“心为一身之君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以应万几,脏腑百骸,惟所是命,聪明智能,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难经·三十四难》中云:“心色赤,……其声言。” 心神失主,故不能控制肢体肌肉运动及言语功能。

肝主疏泄,主调畅情志。当下家长、社会对孩子施加的的压力过大,常出现管教失度的问题,儿童虽少有七情为病,但其五志皆全,繁重的课业及家长的过度管教等,亦可使儿童出现情志之变,导致肝失疏泄。小儿肝常有余,但身心发育尚未成熟,虽曰有余,但仍然稚嫩,肝气尚未充实,长期压抑不得排解,从而由虚致郁,由郁化火,由火生风。进而出现性情急躁,易怒任性,胆怯等性格障碍。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后天饮食不当,脾胃受损,精微不归于正化,使之化为痰浊,可循经上至于心,干扰心神,亦可循经上行于咽喉,从而出现咽喉不利。精微化生不足,不得上奉于心,心神失养。心神失主,肢体肌肉运动及言语功能失于掌控。脾主肌肉,脾虚津液不布,肌肉失养,受内风扰动及火邪熏灼故出现肢体抽动。

肾主藏精,小儿先天不足及后天劳累过度均可导致肾精不足。肾精不得上济于肝,则使肝阴不足,肝阳易亢,易化火生风。肾水不得上济于心,心阴不足,心火易亢。肾精不足,阳气化生乏源,火不暖土,脾阳易虚,精微不化,痰浊内生。

李立新教授认为儿童抽动障碍出现肢体肌肉及喉中异声或粗言秽语主要责之于风、火、痰三个方面。《黄帝内经》中云:“诸热瞀瘛,皆属于火”。瘛即瘛瘲,瘛,指筋急挛缩;瘲,指筋缓纵伸,在本病中引申为眼、面、颈、口、肩、腹部及四肢肌肉的快速抽动。瞀,乱也,心火偏旺,心神内乱,故患儿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出现肌肉抽动及喉中异声或粗言秽语。《黄帝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掉,摇也。在本病中引申为肌肉抽动,《小儿药证直诀·肝风有余》中云:“凡病或新或久,皆引动肝风,风动而上于头目,目属肝,肝风入于目……儿不能任,故目连劄也。”痰为有形之阴邪,易循经脉而留于身体各处,阻碍气机,影响气血运行。痰浊上扰于心,闭塞心窍,干扰心神,使肢体运动及言语功能异常。

3、清热豁痰息风汤

李立新教授自拟清热豁痰息风汤用于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痰火扰心,肝风内动证。方药组成为石菖蒲、郁金、白芍、甘草、益智仁、桑螵蛸、川芎、菊花、蝉蜕、僵蚕。方中石菖蒲辛苦而温,入心经,功擅开窍豁痰,使痰浊得去,心窍得开。郁金功擅清心解郁,使肝气得疏,心火可去。石菖蒲与郁金相配,可清心经之痰火,疏肝经之滞气,使心神得以安宁。白芍敛肝之液,收肝之气,而令气不妄行。甘草补益脾气,调和诸药。白芍与甘草相配,酸甘化阴,阴津充沛,肌腠得以充养,不受风火扰动。川芎辛温,为血中之气药,行散之力较强,可行肝之气血,向上可至巅顶,祛头面之风。菊花苦甘而微寒,可清肝明目,平抑肝阳。菊花与川芎相配,可清头目之风火,同时令肝气得平。蝉蜕甘寒可疏散肝经之风热,又可凉肝息风止痉,僵蚕辛咸而平可息风止痉,同时亦可化痰散结,使痰浊可去。蝉蜕与僵蚕相配可凉肝息风而止痉,减轻小儿抽动之诸症。益智仁温补脾肾,小儿脾肾常不足,用益智仁可固护先后天之本,同时调整水液代谢, 减少痰浊产生。桑螵蛸补肾固精,功擅收涩,减轻因肝风之妄动而过度消耗阴精。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豁痰、息风止痉之功。

4、验案举隅

患儿,男,7岁,2021年5月10日初诊。主诉:“间断眨眼1年,加重3个月。”患儿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眨眼,未引起家长重视。此后多于频繁使用电子产品后或压力大时加重。3个月前假期结束开学后,患儿眨眼频率明显增多,且出现不同程度的揉眼,翻眼,颈部晃动,抠手,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尚可,食可,睡眠可,大便质黏,偶夹不消化食物,1日1行,小便黄。舌红,苔微黄腻,脉滑。中医诊断:儿童抽动障碍,证属痰火扰心,肝风内动证,治则:清热豁痰、息风止痉。处方:石菖蒲6g,石决明20g,郁金10g,柴胡6g,益智仁10g,桑螵蛸10g,川芎6g,菊花10g,蝉蜕6g,僵蚕10g,伸筋草15g,葛根10g,白芍10g,炙甘草3g,丹参10g,鸡内金10g,炒麦芽15g。每日1剂,共8剂,早、晚分服。2021年5月20日复诊,揉眼、眨眼、翻眼、颈部晃动症状出现频率明显降低,注意力仍不集中,饮食尚可,睡眠佳,大便成形,1日1行,小便可。舌质红,舌苔白略厚,脉数。处方:石菖蒲6g,石决明20g,郁金10g,柴胡6g,石斛10g,远志6g,僵蚕10g,蝉蜕6g,益智仁10g,桑螵蛸10g,丹参10g。每日1剂,共15剂,早、晚分服。2021年8月5日,患儿复诊,揉眼、眨眼、翻眼、颈部晃动症状基本消失,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尚可,饮食尚可,大便质黏,1日1行,小便可。后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患儿症状稳定。

按语:该患儿频繁出现眨眼、揉眼、翻眼、颈部晃动、抠手、注意力不集中等症,故诊为儿童抽动障碍。患儿每于频繁使用电子产品后或压力大时上症加重,久视伤血,劳神伤心脾。心伤则心神动摇,神志不定。脾伤则运化失常,饮食物不得正常化为精微,反蕴湿生痰,滞于中焦。痰湿阻滞中焦,气机不畅,郁而化火,与痰湿相搏结,上扰于心,心神本已劳伤,又受痰火扰动,故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儿童心智尚未健全,虽少有七情为病,但亦可因压力过大影响肝之疏泄,肝失调达,肝气内郁,化火生风。风盛则动,加之心神受痰火扰动,心神不能完全控制动作,故见频繁出现眨眼、揉眼、翻眼、颈部晃动、抠手等异常动作。故在治疗时应用自拟清热豁痰息风汤,以清热豁痰、息风止痉。复诊诸症皆缓,观其脉症,痰热稍去,肝风渐息,食积已清,故去川芎、菊花、伸筋草、葛根等药,加入石斛10g,远志6g,一方面补益肝肾之阴,令肝风不起,另一方面清热豁痰使心神得安。

[1] 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088-2092.

[2]戎萍,马融,韩新民,等.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抽动障碍(修订)[J].中医儿科杂志,2018,15(6):1-6.

[3] 翟倩,丰雷,张国富.儿童抽动障碍病因及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0,35(1):66-72.

[4] 李楠,白晓红.中西医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研究概况[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9,11(01):36-40.

[5] 张欢,齐瑞,杜永平,张月萍.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17,38(06):815-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