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5
/ 3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临床疗效观察

周淑芳

福建省级机关医院急危重症科(福建 福州 350001)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研究,组内样本为78例急性心肌梗死者,其入组时间均为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对照组39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实施循证护理。将两组的心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期心室间隔厚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取得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以及早日康复出院。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循证护理;心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以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为主要症状,病情危急,若是未得到及时的抢救,不仅会并发心律失常、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甚至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1,2]。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护理干预对于抢救效果的提高以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中的重要内容,可基于临床证据和患者实际情况为其提供更加科学、优质的护理服务。本文针对循证护理价值进行研究,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组内样本为78例急性心肌梗死者,其入组时间均为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临床治疗期间,根据随机数表法分组。

入院原则:(1)样本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有关诊断标准,并已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2)均为首次发病的患者,发病至入院就诊时间在12h内。

排除原则:(1)其他心脏损伤病变者;(2)血流障碍者;(3)继发性心肌梗死者;(4)此前有心肌梗死治疗及护理史。

对照组:样本量为39,年龄数值区间为48-75岁,经计算后均数是(58.60±4.37)岁;有16例心功能被鉴定为Ⅰ级,有23例心功能被鉴定为Ⅱ级。

观察组:样本量为39,年龄数值区间为49-77岁,经计算后均数是(59.44±4.43)岁;有14例心功能被鉴定为Ⅰ级,有25例心功能被鉴定为Ⅱ级。

组间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加强心电监护和病情观察,予以吸氧,遵医嘱进行治疗相关护理和饮食干预。

观察组:循证护理。(1)循证问题:建立循证护理小组,成员主要为护士长、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均接受统一的循证护理培训。小组成员对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整体评估,对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科研证据确定循证问题。(2)循证支持:根据循证问题在知网等数据库中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临床证据、经验和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将常规护理中存在的不足弥补。(3)循证观察:小组成员对循证护理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有效性进行评估,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立即进行改进。(4)循证应用:①心理干预: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立即以亲切、温和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安抚,能进行正面引导,使各类负面情绪可有效消除,并告知其积极配合对疾病转归的重要性。②病情观察:在患者病情稳定后,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及不良生活习惯,持续动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避免出现心律失常。③疼痛护理:当患者出现胸骨后疼痛时,及时遵医嘱进行镇痛处理,避免疼痛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症状的发生,同时予以吸氧[3]。④饮食干预:参考患者喜好,观察其心肌梗死情况,保证饮食方案的合理性,强调禁忌食物,以低脂、低盐、低糖、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多饮水,针对排便困难的患者,应叮嘱患者不可用力排便及过度屏气。⑤康复干预: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在训练期间观察患者的反应,以防出现不适,注意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强度及时间。⑥出院指导:出院前向患者发放宣传手册,并建立微信群,在患者出院后,通过微信群推送康复保健知识和疾病防治知识,并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叮嘱患者复诊。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心功能测定期间所使用工具为彩超,均由同一人员检查。

  2. 并发症除表现为心源性休克外,也有患者存在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症状。

  3. 治疗时间主要包括卧床和住院。

1.4统计学处理

在SPSS24.0中计算数据,心功能、治疗时间等属于计量资料,检验值选择t,并发症属于计数资料,检验值选择X²,P<0.05,有意义在护理数据中存在。

2实验结果

2.1心功能

心功能指标经干预后,所得数值在观察组较优(P<0.05)。

见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的心功能指标

组别

例数(例)

左心室射血分数(%)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mm)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m)

舒张期心室间隔厚度(mm)

对照组

39

48.35±3.97

35.58±2.59

48.80±4.26

11.64±2.57

观察组

39

58.46±4.35

30.20±2.22

40.35±3.52

7.21±2.05

t值

-

10.721

9.849

9.549

8.415

P值

-

0.001

0.001

0.001

0.001

2.2并发症

并发症数据在观察组(5.13%)远比对照组(25.64%)低,(P<0.05)。

如表2所示:

表2:比较两组的并发症 [n(%)]

组别

例数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9

5(12.82)

2(5.13)

3(7.69)

10(25.64)

观察组

39

1(2.56)

1(2.56)

0(0.00)

2(5.13)

X²值

-

2.889

0.347

3.120

6.303

P值

-

0.089

0.556

0.077

0.012


2.3卧床时间、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同对照组相比显著更短(P<0.05)。

如表3所示:

表3:比较两组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

组别

例数(例)

卧床时间(h)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39

59.65±5.84

11.39±1.10

观察组

39

48.31±4.76

8.98±0.67

t值

-

9.400

11.685

P值

-

0.001

0.00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危急且发展迅速的特点,治疗不及时会对治疗效果、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另外该病患者的年龄偏大,不太了解疾病知识,易出现负面情绪,导致病情加重。故为了促进临床抢救效果的提升,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4,5]。

常规护理是一种更加注重基础护理的护理模式,存在内容片面、模式单一、主观经验性强等不足。循证护理在现阶段有较多使用,实施基础为循证医学,可够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以及临床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一方面能够提高护理的专业性及权威性,另一方面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佳的护理服务[6,8]。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说明了循证护理可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分析原因在于此护理前提下,能纠正不良情绪,在科学关怀下,能使遵医情况得到较好改善,也能让心肌梗死者舒适度得到保持,可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进而有助于心功能的恢复;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少,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更短,表明了循证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这是因为循证护理在临床表现出较强科学性,可保持护理安全,规避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9,10]。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对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改善有利。


参考文献

[1] 周俊.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8,(26):24-25.

[2] 林琦.盐酸替罗非班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7,(11):31-32.

[3] 赵静.急性心肌梗死53例应用时间护理疼痛及情绪的变化[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15):74-75.

[4] 李昭,李南,马丽等.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2017,12(4):486-490.

[5] 廖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4):84-86.

[6] 王旖磊,胡雁.上海市三级医院护士循证护理能力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1):867-871.

[7]敬晓华, 容亚凤, 杨玉英.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48(18): 2315-2317.

[8]王元丽. 急诊护理路径联合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18(23):119+121.

[9]李华, 李思静, 钟敏.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01):117-118.

[10]孙爱霞, 丁海平.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 39(17):3208-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