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理论在抑郁症患者临床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5
/ 2

希望理论在抑郁症患者临床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陈秀意 沈永梅

龙岩市第三医院 福建 龙岩 364000

【摘要】目的:研究希望理论应用于抑郁症患者临床康复护理中效果。方法:选取30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搜集时间:2018.1-2020.12,数字表法划分甲组和乙组(n=150),甲组患者常规护理,乙组患者选择希望理论护理,比较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结果:甲组患者HAMA(13.5±1.5)分,HAMD(15.6±1.8)分,乙组患者HAMA(9.5±1.0)分,HAMD(11.1±1.2)分,且甲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指标均低于乙组,对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临床康复护理时应用希望理论,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护理效果理想。

【关键词】希望理论;抑郁症;康复护理

抑郁症属于一种抑郁障碍,患者会出现认知与行为变化,部分患者会伴有精神病症,例如:妄想或幻觉,会对其日常生活、工作造成较大影响。临床针对抑郁症患者治疗时,常见治疗方法为抗抑郁与心理治疗,多数患者症状明显缓解,但20%-35%患者仍伴有不同程度症状,主要表现为焦虑与躯体症状[1]。希望理论强调积极心理,基于意愿和途径解决心理障碍。本文选取300例抑郁症患者,探讨希望理论康复护理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基本资料

选取30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搜集时间:2018.1-2020.12,数字表法划分甲组和乙组(n=150)。甲组患者中,76例男子,74例女子,患者年龄为19-67岁,平均(43.0±0.2)岁,患者病程为0.5-3.5年,平均(2.00±0.02)年。乙组患者中,78例男子,72例女子,患者年龄为18-67岁,平均(42.5±0.5)岁,患者病程为0.4-3.7年,平均(2.05±0.05)年。对比甲组、乙组患者基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治疗期间均选择盐酸帕罗西汀等药物治疗,甲组患者选择常规康复护理,方法包括:全面观察患者病情状况,同时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锻炼生活能力,引导患者积极参与娱乐项目,以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乙组患者是以希望理论方式展开康复护理,整个护理持续八周,方法包括:(1)健康指导,结合患者认知情况展开健康知识讲解,提高患者依从性[2]。(2)希望认知,借助积极心理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树立正确认知,同时消除负面情绪,例如:角色扮演或观看视频等,不断加强患者希望认知,列举相关成功案例,可以帮助患者掌握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及时纠正其错误想法,针对表现优秀患者予以表扬,对于表现较差患者予以鼓励和正确指导[3]。(3)行为干预,加强患者积极行为培养,根据音乐疗法和信念疗法方式进行,其中音乐可以维持患者身心放松,快速消除杂念,以此为基础进行信念疗法,告知患者加强行为形式,通过良好行为转变负性行为,借助激励机制救治患者错误行为。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 24.0软件分析,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选择6191d60360dd1_html_841553323bdaae7f.gif ±s表示,组间t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甲组患者HAMA与HAMD评分指标均高于乙组,对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心理状态[6191d60360dd1_html_841553323bdaae7f.gif±s/]

分组

HAMA评分

HAMD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甲组/N=150

15.2±2.4

13.5±1.5

17.5±2.1

15.6±1.8

乙组/N=150

15.3±2.5

9.5±1.0

17.3±1.8

11.1±1.2

t

0.3534

27.1746

0.8856

25.4762

P

0.7240

0.0000

0.3765

0.0000

2.2 生活质量

甲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指标均低于乙组,对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生活质量[6191d60360dd1_html_841553323bdaae7f.gif±s/]

分组

心理健康

生理健康

周围环境

社会关系

甲组/N=150

11.2±2.1

19.1±1.3

16.5±1.1

14.1±2.4

乙组/N=150

15.3±1.8

22.5±1.6

19.7±1.2

18.5±2.3

t

18.1551

20.1990

24.0754

16.2113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临床中抑郁症患病率较高,主要根据患者病史和临床症状等检查确诊,在患者治疗期间,重点围绕提升治愈率、降低自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复发等[4]。目前,抑郁症患者主要选择药物治疗方法,为其进行心理护理和心理建设,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同时为患者进行物理治疗,以辅助方式控制病症复发,改善患者临床症状[5]。然而,治疗后患者通常会出现心理问题,致使其生活质量降低,选择常规康复护理效果较差,以希望理论方式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可以提升患者治疗希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对于临床治疗具备较高信心,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乙组患者选择希望理论康复护理后,患者HAMA评分(9.5±1.0)分,HAMD评分(11.1±1.2)分,患者具有较高生活质量评分指标,和甲组常规护理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抑郁症患者临床康复护理期间,希望理论护理效果理想,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理,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提升患者护理效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二梅,李运良,李素水,等.希望理论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20,042(005):787-790.

[2]黄琼,邓冬梅,姚康景,等.希望理论在慢性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医院,2019,19(01):23-25.

[3]卢清朗,刘善铭,郭巧容,等.理性情绪调节联合希望理论对癫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019(074):388-389.

[4]赵丽娜.希望理论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临床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07):1200-1203.

[5]谭秋.在抑郁症患者康复管理中应用支持型自我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019(074):38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