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一课一得”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一课一得” 浅析

王轲

齐河县第三实验小学 德州市 251100

摘要:写作既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能力,也是语文素养蕴含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的重要呈现载体,学生的写作水平,只依靠课堂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基于此,本文对一课一得概述以及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一课一得的应用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读写训练;一课一得;实践方法


1 一课一得概述

一课一得具体就是教师一节课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内容进行重点的教学,使得学生可以有真正的学习收获。一课既可以是一个单独的课时,也可以是一篇课文,没有特殊的限定范围。同样的一得也不是限定学生在一节课上所收获的知识,可以扩展成为同一类的一个得,并不是说一节课只收获一个目标。

2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一课一得的应用方法

2.1 明确一课一得的主题

教师应当根据课堂教学的重点,确定出学生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提高内容设计的针对性和侧重性。在这里教师应当从多个角度出发,针对一课一得当中的一作出大胆的取舍,合理的辨析,由此来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时候,这1单元分别介绍了四篇文章《邓稼先》,《说和做》,《回忆鲁迅先生》,《孙权劝学》,以上这几篇文章都是以描写特定的人物为主题的,重点突出的是人物生平的事迹和人物身上蕴含的品格和精神,作者也在文章中运用了多种类型的表达技巧。对此,教师就应当事先确定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究竟是什么,不能把所有的学习要点都在一个单元中传授给学生,那样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和压力,而且也会让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也就是说,教师应当把单元教学的目标分散到不同的篇章中,让学生按部就班的依次分析人物的生平发展,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的形象和精神,人物的社会背景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懂得从多个角度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并模仿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手法,总结成自己的知识,在后续的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2 小组合作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每一篇文本的背后都是作者的深入构思,包含着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同时对于内部语言的使用以及架构都是非常精练和明晰的,这也是需要学生学习的重点。教师要善于融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对文本进行分析,从学生分析的结果,教师再去引导和优化,继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内容、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节课程时,需要学生学会生字,如“饶”“屿”,会读并写出一些词语,如“五光十色”“风景优美”等,能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了解整个文章的写作架构,培养学生对祖国的一种热爱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阅读之后大体了解文章所写的内容,并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明确整个文章的架构。如有一个小组通过总结得出文本是从西沙群岛的海水、海底、海滩以及海岛四个方面去阐述,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物产以及风景,体现了西沙群岛的富饶。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着重从四个方面去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比如描写海水时,融入了优美的成语,如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在描写海底时,采用了“有的……有的……”写作手法,教师可以针对某些排比、拟人的手法,让学生进行仿写,提升学生语言的使用能力。

2.3 授之以渔,有效读写

阅读中授之以“渔”,并积累运用。在人教版第十一册单元六文章的教学时,我紧扣“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的单元训练重点,引领学生深入品读,反复推敲,获得不少写作的方法。在单元复习时,引导学生整理出从文中领悟到的表达方法,然后启发学生:“下面咱们走出教室,用心观察你喜欢的校园景点,课后尽量运用刚才整理的表达方法进行习作。”孩子们听罢欢呼雀跃地奔向茶树林、翠竹下、花圃前……瞧!这就是他们的“杰作”:

1.前后呼应,首尾连贯。(开头)一走进校园的花圃,脑子里一切意念便都被净化了,单单剩下两个字:香、美。(结尾)于是,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花圃的味香、色艳,融化着我的心灵。

2.先概括叙述,后具体描写。这里的茶树婀娜多姿。那遒劲的主干宛若百年老树,旁逸斜出的枝干正朝我们招手,这些茶树有的好像窈窕淑女;有的形如采药老人……真是千姿百态啊!

3.视觉感受与听觉感受相结合。这儿的花是活的:微风拂过,菊花们窃窃思语,像是议论着未来,一位同学动情地说:“我真想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永远生活在这里。”喳喳喳!一群鸟儿在空中飞过,好像说:“这儿真是花的王国!”这样的教学不仅仅是“读”而已,也为“写”铺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2.4 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法

一课一得并不意味着知识点的零碎传授,也不是信息的简单叠加,教师应当让学生懂得,每节课中的得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要保证课文讲授凸显的知识重点,能够与前一个知识点之间存在关联,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巩固复习,又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好感。例如,在学习《木兰诗》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复习这一单元前面的《黄河颂》,让学生对比分析这两篇文章的写作相似之处,辨析其中的不同点,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辩证意识,迅速引导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和精神。而且,在讲解《黄河颂》的时候,教师也可以为学生介绍基本的分析思路,先让学生明确写景的角度,指出文章中写景的重点,勾勒出文章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又抒发了何种情感。当学生分析完毕之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陈述进行总结和升华。而后,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与描写景物有关的文章,先让学生通过借鉴和模仿,逐步摸清自己的节奏,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语句或者是词语,然后再联系自己生活的所见所感,成为作文写作的摆渡人,逐渐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一课一得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中的应用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应用之策,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本文论述了一课一得应用的方法和措施,充分结合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在未来,教师也应当逐步引导学生展开知识的迁移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志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1(24):9-10.

[2]严宇飞.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2021(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