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急救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

丁思予

云南民族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653100

摘要:为了达到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急救技能掌握情况,探寻更好地提升学生急救技能水平的教学方式,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发现,目前课堂式授课方式,理论教学过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急救实践操作能力普遍偏低,需要通过综合的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加深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为此,文章从分组教学、情境教学、见习场所教学三个方面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急救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急救实践教学;旅游管理;心肺复苏;包扎止血


前言

随着旅游人次的不断提升,旅游过程中发生伤病的情况越来越多。许多旅游景点处于人迹罕至的地方,当出现伤病时无法及时送医治疗,因此旅游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急救技能,将对抢救游客发挥重要作用[1]。但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急救实践教学未能得到必要重视。为了探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于专业急救实操的掌握程度,探索如何有效开展急救实践教学的路径,本文以80名2019届和2020届旅游管理专升本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急救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此次研究能够为旅游管理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对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急救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急救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
(一)应用对象

本项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19届和2020届旅游管理专升本的学生,期间共挑选了8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二)应用方法

此次研究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进行研究之前,通过网络数据库、学校图书馆查找有关旅游管理急救实践教学的文献资料,以此确定了此次研究的方法和方向。

(2)测试法。为了了解研究对象对急救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在正式研究之前对所有参加研究的学生的急救实践操作能力进行了测试,主要测试了心肺复苏、包扎止血两项技能,实操技能满分100分,其中操作步骤的准确性占70分,操作要求的熟练度占30分。在进行综合急救实践教学之后,再次对学生进行测试,第二次测试的标准与第一次相同。
(三)学生专业急救实操的掌握程度

在旅游期间,伤病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需要掌握必要的急救实践能力,因此在研究的初始阶段,对80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心肺复苏与包扎止血实操水平进行了测试。对于心肺复苏的实操技能掌握,有9名学生的测试得分在90分以上,占总人数的11.25%;23名学生的测试得分介于70-90分,占总人数的28.75%;26名学生得分为50-70分,占总人数的32.5%;另有22名学生的得分在50分以下,占27.5%。从这一数据来看,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的学生人数较少,大部分学生对心肺复苏技能的掌握程度偏低,他们或是操作步骤不够准确,或是对操作要求不够熟练,技能生疏,难以满足急救的需要。

对于包扎止血的操作技能,测试结果同样不容乐观,较之心肺复苏更为不理想。其中90分以上的学生一个没有,得分为70-90分仅有18人,占总人数的22.5%;得分50-70分的学生有23人,占总人数的28.75%;得分为50分以下的学生最多,达到39人,占48.75%。旅游过程中,磕伤、摔倒等导致出血的情况时有发生,从此次测试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包扎仅掌握了十分基础的一些技能,对于许多关键步骤容易忽视,这难以应对旅游过程中的急救需要。

整体而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急救实操技能掌握程度偏低。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在急救方面主要采取课堂式授课方式,理论教学过多,对于急救实操更多的是进行视频展示,这种授课模式使得学生对急救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操体验,从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急救实践操作能力普遍偏低,未能达到教学的根本目的。
二、急救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策略

(一)采取分组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分组教学指的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将不同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展开教学,通常是在班级内部进行分组。分组人数不特定,可以为两人一组,也可十数人甚至数十人一组。对学生进行分组,首先要考虑的是当前课程的教学任务,如课程内容只适合小范围内探讨,应采取多分组、每组成员较少的模式,而对于需要较多学生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则应当采取少分组、每组成员较多的分组模式。其次需要考虑学生的差异化,并采取不同的分组策略,如将水平大致相当的学生分为一组或将不同水平学生均匀分布在一个小组。

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急救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分组教学的模式。由教师给出一个案例,如由教师提供骨折状态的图片,同时,根据前期测试得分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确保学生的水平有高有低,均衡分配,以确保每一个小组都能有效开展互动。而后组织各个小组的学生就图片中的伤情以及如何处理进行合作探讨,在小组内达成统一意见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操作示范,最终由教师点评。


(二)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情境教学指的是由教师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态度体验的教学方式。在旅游管理专业急救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旅游中常见的损伤事例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并提出具有指引性的问题,同时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处理。

比如假设一名游客在山中爬山时摔倒的情境,摔倒游客可疑心脏骤停,头、手等多部位出血,同时可疑存在骨折问题。这一情境中涉及多项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包扎等,同时还涉及山区的担架搬运。在完成情境创设,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由不同的学生负责扮演游客(一人扮演受伤游客,其余学生或围观或在负责急救的导游指导下协助各项救护工作)、现场导游(负责实施急救)。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引导,如一群人扎堆围住倒地游客时,应引导负责扮演导游的学生疏散人群。在结束之后,由教师对学生角色扮演过程中出现的不当之处进行纠正。由于这一教学模式将多种急救技能融为一体,且需要学生在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判断后进行处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急救技能。
(三)构建见习基地,深化急救实操技能

旅游管理专业不同于急救护理专业,其在授课的广度、深度以及设施器材的配套方面均十分不足,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多的掌握的是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尽管这些急救技能的实施难度相对较低,但是由于缺乏真实场景的体验,使得部分旅游从业者在遇到意外情况时依然手足无措。对此,可以尝试建立见习基地,为学生掌握急救技能提供有别于课堂的真实教学场景。

学校可以与各大景区建立合作,尤其是选择与更易发生意外的景区建立合作关系,以此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并定期派遣学生进入见习,让学生一方面可以参与景点的旅游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在游客出现损伤时参与到急救的观摩与实操之中。此外,还可以将学校的医务室作为急救见习的场所,必要时还可以与当地医务部门进行合作。
三、结语

当前旅游管理的教学实践中,学校和教师普遍对急救教学的重视不够,在开展急救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侧重于理论和展示,缺乏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以至于学生的急救操作技能水平普遍偏低。对此,全体师生应当对急救引起重视,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理论讲解与技能展示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以不断提升学生的急救操作技能水平。除了实施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之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练,让学生在应对相关旅游事故的过程中能够作出正确处理,及时抢救伤病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观摩,如在医院对医护人员的急救过程进行观摩[2],以此为学生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张新定,史晓伟,吴华,孙苗苗,黄坚. 导游员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效果评价[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8,35(03):323-325.

[2]马晓,钱金栿,敖博. 旅游人才急救能力的“学校—社会”两阶段培养改革[J]. 继续教育研究,2021(07):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