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3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

徐蓉 张潇双

西华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039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红色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不仅能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还能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感染力与渗透力,从而更好的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探索二者的结合方式,优化结合路径,强化结合效果,就必须把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融入校园建设、融入思政课社会实践。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政课;价值;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中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1]可见,中国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十分必要。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可以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和优良传统传承下去,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深厚的爱国情怀。

1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1.1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并不断整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类型。它萌芽于近代,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丰富和发展于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红色文化迎来新的时代内核,近代以来,在西方霸权主义的压迫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此期间,无数仁人志士立志救国,发动反对霸权、维护民族独立的抗争,尽管这一系列的抗争都以失败告终,但其谋求独立、力争解放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红色文化在旧中国的萌芽。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艰苦奋斗,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红色文化在伟大斗争中逐渐凝聚,形成了“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等精神形态的红色精神以及众多革命遗址、革命先辈故居等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和发扬革命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和发展了红色文化的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人民三个维度明确了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要实现的价值目标、遵循的价值取向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价值准则。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弘扬革命精神的关键发力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革命旧址、战争遗址和革命家故居;革命家遗物和战争遗物;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报刊书籍、革命领袖的著作。

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灵魂,主要指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具体表现为党在革命时期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新时代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

1.2红色文化的特征

1.2.1红色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红色文化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压迫的反抗以及对实现民族独立的不懈追求,红色文化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断发展,以独特的中国形式来展现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红色文化反对一切封建迷信,尊重历史发展脉络,始终坚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传统文化始终持批判性继承,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其科学性;红色文化始终坚持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以此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秀精神文化的追求。

1.2.2红色文化是具有时代性的文化

文化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它根源于于一定的社会存在,并随社会变迁而变化。红色文化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不断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不同的时期,其精神内涵与表现形式具有一定差异。时代主题的变化,使得红色文化的主题更加开放,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主要表现革命战争的激烈与曲折,表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争取民族独立的决心;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红色文化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体现了人民群众为实现国家富强而艰苦奋斗的精神;新时代,红色文化因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而变得更加具有时代气息。

2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给予了高度重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3]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进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和为人民的价值追求,是对当代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素材。“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把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2.1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百年的历史实践中所呈现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等方面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具有一致性。同时,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从南到北、从农村到城市,都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因此,红色文化必然可以丰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

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思想作风和优良品质,客观的反映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念以及利益诉求[4]。从上海到嘉兴南湖、从井冈山到遵义、从延安到西柏坡,红色文化资源遍布全国,把丰富的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生动的历史素材,让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正确看待历史,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能够给大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把红色文化引入大学生思政课,可以有效丰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

2.2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感染力和渗透力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渗透力,把红色文化和高校思政课相结合,可以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感染力。一方面,在思政课中,教师把红色文化中的革命事迹、人物生平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减轻传统纯理论教学带给学生的枯燥感,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具象,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另一方面,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传达给受教育者,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师在进行历史讲解的过程中,用史实作为载体,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理论教学,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其内容的熏陶,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由被动接受灌输到主动学习,从而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5]

2.3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在实践中自觉修正自己的行为,从而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在进行“三观”教育史,通过是与非的对比教育,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辩证教育,能帮助人民群众提高自身评判社会思潮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青少年的教育,应当坚持把正确的思想教给他们,引导青少年走正确的道路。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应当肩负起自身责任,在思政课中教育引导青少年,把青少年培养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红色文化作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具体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资源,承载了党和人民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珍贵素材。把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民族自尊心、激发爱国情怀、坚定民族复兴的信心有着积极的作用。

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研究

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尽管思政课教师不断寻求转变,力求把课堂的育人效果最大化,但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教学内容的选择枯燥、侧重理论灌输与说教、忽视校园环境的营造、教学形式单一。如何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创新性结合,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并最终达到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创新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形式

课堂是高校思政课开展立德树人教学活动的主渠道,要把红色文化充分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就要创新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形式。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当积极探索与教材内容相关性较高的红色文化资源,把二者相结合,以真实的历史事件、可观可感的历史资料为载体,促使大学生把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6]其次,在教学形式上,除了运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式教学,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如唱红歌、再现红色经典、分享红色人物、介绍红色资源、观看红色电影,通过丰富的活动,将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让师生全程参与,实现全程育人。最后,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师在运用PPT等课件的同时,要善于运用多媒体,采用图像、影视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强化教学效果。

3.2创新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红色文化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影响并决定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环境具有可变可创性、潜移默化性,创新校园环境建设,营造红色文化环境,可以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助力。

[7]首先,创新校园物质环境建设。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方,结合学校文化、地方文化,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成立红色文化墙、红色文化宣传窗、增加校园红色名人雕塑,让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引导大学生不忘历史。另一方面,创新校园精神环境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如红色经典诵读比赛、红色故事讲述大赛等,让大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浓厚红色文化氛围中接受熏陶,在此过程中,达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3.3创新活动形式,拓展实践教学空间

实践教学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要环节,红色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素材。实现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向融合,关键在于引导大学生将学习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所获得的理论、知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付诸行动。把思政课堂与社会相结合,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由此可见,思政课的教学实践活动,应当与红色文化资源相结合,拓展实践教学空间。[8]高校思政课应当结合学校自身的区位优势和特点,利用好本地红色文化资源,与当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共建活动,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定期开展实地教学,带领大学生走进博物馆、走进伟人故居等地,现场重温历史的同时,感悟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文化宝藏,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因。新时代,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要继续把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更好的发挥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涵养当代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情怀,把其培养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求是,2021(19)

[2]高翔.充分认识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J].党建,2019(05):17-18.

[3]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 2020(17).

[4]陈铭彬,王炜.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路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04):171-176.

[5]卞成林.红色文化创造性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社会科学家,2020(05):9-13.

[6]胡杨,汪勇.略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8):77-78.

[7]崔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4):95-96.

[8]沈成飞,连文妹.论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教学与研究,2018(01):97-104.


基金项目:西华大学2021年西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充分利用四川红色资源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项目号:20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