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解剖学在毯技课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1

舞蹈解剖学在毯技课中的应用

李业峰

山东省烟台艺术学校 264001

摘要:“舞蹈解剖学”是以正常、健康人体的形态结构为基础,研究人体形态结构机能和生长发育规律与舞蹈训练的相互关系,研究如何提高人体舞蹈技能的科学。

关键词:舞蹈教学;舞蹈解剖学;教学应用

引言:舞蹈毯技课是通过各种基础动作、滚动技巧、软翻技巧、手翻技巧、空翻技巧、桌子技巧等技术动作来解放学生的各个关节,通过长期的训练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耐力素质、协调素质,达到四肢灵活、运用自如、姿态矫健、造型挺拔,进而使演员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具有健壮、匀称、和谐的塑形美,为塑造各种人物形象提供必要条件。

毯技课中的所有技术动作都是由骨骼、关节、肌肉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协同配合完成的。所以舞蹈解剖学知识是毯技课的理论基础,不了解人体解剖知识的毯技训练,只能是盲目的凭经验的训练。不懂得人体结构规律的毯技训练,不仅使学生的技术、技巧受到限制,而且容易造成身体的损伤,因此必须在毯技课的授课中运用舞蹈解剖学的知识。

一、有助于科学分析教学对象

按照2017年教育部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划分,文化艺术类有舞蹈表演和民族音乐与舞蹈两个专业方向,其中舞蹈表演专业学制六年,入学年龄普遍在11-12岁,还处在儿童期。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学制三年,入学年龄普遍在15-16岁,已进入少年期。

儿童期的学生解剖特点为骨骼有机物含量较高,骨硬度差,弹性好,可塑性强,不易骨折,但易变形。关节软骨相对较厚,关节囊、关节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较弱且弹性较好。肌肉水分较多,收缩能力较弱,耐力较差,易疲劳。而少年期的学生相对来说骨骼硬度高不易变形,关节韧带伸展性差,肌肉收缩能力强。

针对以上特点我们在六年制毯技课的授课中,加强柔韧素质练习,特别是肩、胸、腰、髋,循序渐进增加力量练习,练习内容多以自身重量的动力性练习为主,如滚动技巧里的前后滚翻、前后抢脸、绞柱等;软翻技巧里的前后桥、虎跳、原地前后桥等,少做大负荷的静力练习,如长时间的下腰、倒立等,同时应注意训练的负荷强度,避免发生疲劳。

三年制的毯技课,由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入学年龄相对较大,在练习毯技的学习中有一定困难,我们可以适当降低课程标准,在软开度方面不强求每位学生都能下腰下叉,基本的规范要有,技术动作以完成单一技术动作为主,对串联性动作不做硬性要求,如能完成趋步前桥、趋步蛮子即可,像云里、串小翻可做个别选修。

二、为技术动作的学习提供理论依据

舞蹈毯技课是一门在继承中国戏曲教学的基础上分离出来的舞蹈基本技巧训练课。


三、减少运动损伤

学习舞蹈解剖学,掌握了解骨骼、关节、肌肉等运动系统的科学知识,明确人体结构和功能,对于舞者合理使用身体,自如支配肢体,减少与预防舞蹈损伤的发生都是非常必要的。

在舞蹈教学、表演过程中,都需要运用解剖学的基础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训练水平和科研工作能力,使舞蹈训练系统化、规律化、科学化。

人体的任何一种形式的运动都是在中枢神经支配下,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枢纽,肌肉收缩为动力所进行的各种位移运动。

舞蹈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是以人体的动、静力学理论为基础,将运动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结构,结合人体的实际情况,探讨实现人体运动时骨、关节、肌肉活动的普遍规律。通过动作分析,使我们了解舞蹈动作技术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且能以正确的、合理的动作技术规格和要求指导舞蹈教学及训练,以达到提高舞蹈技术水平和预防舞蹈损伤的目的。因此,了解和掌握舞蹈动作分析内容,对提高舞蹈教学和训练质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进一步系统地巩固过去所学的舞蹈解剖学知识。

(2)初步运用所学解剖学知识,结合舞蹈训练实际,分析一些技术动作,通过分析达到:

1了解完成某些技术动作的有关肌肉名称及所在位置;

2为鉴别合理的技术动作提供一些依据;

3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提高舞蹈技术技能的辅助训练手段。

(3)通过动作分析的实际操作,初步学会科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