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

邓康华

重庆市彭水中医院 重庆 400000

摘要:目的:分析放射影像技术在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140例小儿支气管异物病例,以“随机单双号”将其分为2组,其中,70例为对比组进行X线检查,70例为研究组进行CT扫描检查,分析检查结果,比较检出率。结果研究组检出率99%(69/70)高于对比组的84%(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项异物征象检出率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支气管异物患儿,采取CT扫描检查可获得较高的检出率,且能够明确异物征象,因此,在临床检查诊断中推荐使用CT扫描检查对小儿支气管异物进行早期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与依据,若患儿情绪不能及时得到缓解,可选择先进行X线检查进行诊断,若不能确诊再行CT扫描检查,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关键词:放射影像技术;小儿支气管异物;诊断价值

引言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属于耳鼻咽喉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疾病高发群体主要是5岁以下婴幼儿。对于小儿这一群体,因为自身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食物及异物容易在吞咽时进入气管引起气道堵塞,影响患儿通气。进入食道内的异物如果比较大,甚至在短时间内造成窒息,未及时诊治可致患儿死亡,因此对该病强调予以尽早诊断。通常,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多应用X线检查方式,然而对于非金属异物,经X线检查的敏感度较低。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出现了CT检查及三维重建技术,这就为气道异物的尽早检出提供了有利的参考,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选择纳入140例小儿支气管异物病例样本,以“随机单双号”将纳入样本分为2组,其中,70例为对比组: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1~12岁,平均(6±3)岁;70例为研究组,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龄1~11岁,平均(6±4)岁;纳入样本符合《小儿支气管异物诊断指南与标准》,具有异物吸入史,伴有剧烈呛咳、声音嘶哑以及呼吸困难等表现,均经过术后病理证实,纳入过程及时剔除合并其他严重呼吸系统疾病者、病历资料不完整者,2组样本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在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家属知情同意后进行正式展开。

1.2方法

对比组进行X线检查,研究组进行CT扫描检查,具体内容如下:

选择螺旋CT机进行检查时应根据异物性质,合理设定相关参数,保证患儿的稳定,必要时还可以应用水合氯醛给予患儿灌肠干预,医生告知患儿家属在检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对于影像进行多平面重建或者曲面重建,进行患儿的检测。在实际的检查过程中,可应用窥镜对患儿影像情况进行观察,明确异物在患儿体内的具体位置。此外因为使用CT检查的方式花费时间比较长,存在较大射线剂量,可对患儿造成一定伤害,因此在实际进行检查时必须要严格遵循扫描步骤,为患儿佩戴铅帽进行射线防护,患儿配合差及病情危急情况下,在扫描范围上可选声门以及后肋隔角,对可疑部位进行1次高分辨距离的扫描检查。对经X线与CT检查获得的信息,及时打印获得图像信息,其中螺旋CT诊断过程行多平面重建,最大限度观察气管或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及异物大小,进行观察及处理,整个诊断过程安排2名副主任医师共同参与阅片,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如果2名医师判断结果不一致,需一同商讨出具体诊断结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2组检出率、异物征象结果,以术后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61935a8d9d9c1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出率对比分析:研究组检出率99%(69/70)高于对比组84%(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04,P<0.05)。

2.2异物征象结果对比分析:研究组各项异物征象检出率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61935a8d9d9c1_html_fdb6236d9651148a.png

3讨论

儿童对比成年人气管更小,吞咽功能更差,且日常行为习惯更难约束,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下,更易发生异物吸入。如进食过程中进食方法不当导致花生、黄豆等食物误入气道,日常游戏中误将小塑料玩具放入口中误吸入气道,当此类异物进入患儿支气管形成嵌顿后,由于儿童年龄较小,肺部自动异物排除功能较差,无法通过咳嗽等方式排除起到内异物,即可引起呼吸困难、局部炎症等症状,若吸入异物较大,阻塞主气管则可能进一步诱发窒息乃至死亡。近年来我国儿童数量明显增长,临床儿童支气管异物发生率明显上升,相关统计显示,由异物吸入所致儿童病死率逐年上升。基于现状,临床有关儿童支气管误吸的诊疗方案受到广泛重视。一般支气管异物吸入发生后,患儿可表现为剧烈咳嗽、呼吸急促,少量患儿发生呼吸困难后可见发绀现象,听诊环节可闻及患儿肺部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音降低,若吸入异物含有细菌,引起肺部感染则可诱使患儿出现发热症状。不过,由于此类症状均无特异性,部分肺部疾病也可引起上述症状,因而仅仅通过临床症状无法对支气管异物进行有效诊断。放射技术作为临床用于多种体内异物检查中主要检查方法,其中以X线检查应用较多,如在胃内异物检查、肠内医务检查等诊疗活动中,X线检查均取得良好诊断效果。在小儿支气管患儿的诊断中,由于异物在管腔内所占体积以及刺激引起的局部炎症、分泌物增多等可造成气管部分或完全阻塞,在X线检查中主要表现为患儿纵隔在吸气时向患侧摆动,而呼气时向健侧摆动;呼入气体多但呼出气体较少;典型肺不张;纵隔气肿等。经X线检查,可显示患儿异物吸入的主要部位,明确异物所在支气管位置后,利用纤维支气管镜取出术完成异物取出即可达到治疗目的,解除患儿多种临床症状。相关研究指出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吸入诊断中,给予患儿CT扫描较常规X线检查效果更佳,可进一步提高定位诊断效果,且部分特殊病例可通过CT扫描获取患儿吸入物的直径、大小,对于纤维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具有更高的指导作用,其实际应用情况如何,也有待后续研究予以探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X线与CT的放射影像技术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应根据异物形态、大小及位置,结合患儿配合情况选择X线或CT的放射影像诊断方式,为尽早检出提供有利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军.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6):161+164.

[2]席举杰.分析放射影像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155+158.

[3]张学军.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影像检查与诊断机制[J].保健文汇,2019(07):15.

[4]孔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放射影像技术的应用探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3):98-99.

[5]王越.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08):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