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自信与中医药人才素质教育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中医药文化自信与中医药人才素质教育的思考

刘阳,陈军,葛飞,戴其军

江苏省海安市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600

摘要传统的中华优秀文化对于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中医药文化是传统的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类专业学生是我国未来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培养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尤为重要。当前,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信任不足,对传统优秀文化接触度不够,因此对中医药文化缺乏自信。提升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有助于提升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对传统的中华优秀文化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增强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有助于深化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培养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要通过国家政策扶持、中医药教学改革来实现。通过多种途径的改革与探索,培养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提高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的中医药素养。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自信 教学 中医药

1前言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医药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把中医药放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审视,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来谋划部署,紧紧围绕怎么看中医药、发展什么样的中医药、怎样发展中医药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精辟阐释了中医药的历史地位、独特优势、科学内涵、文化内核和时代价值,深刻阐明了中医药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要求,也为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弘扬并发展传统的中华优秀文化对于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有十分着重要意义。中医药文化是传统的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外文局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显示,中医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在国外排第1位,在国内排第2位[1]。因此,弘扬中医药文化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中医药类专业学生是我国未来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培养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尤为重要。

通过国家政策扶持、中医药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改进,培养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提高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的中医药素养。

2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对传统的中华优秀文化了解不足,对中医药文化的信任不足,对传统优秀文化接触度不够,因此对中医药文化缺乏自信。这是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长期接受西医教材影响与中医药医疗机构“西医化”的结果体现。

首先,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对传统的中医药文化了解不足。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在进行相关专业课的学习时,必须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与西医临床高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一样,长期接受西医教材教学,进而过分青睐西医。中医药教育越来越趋同于西式教育思想和研究模式,一项调查显示,65%的中医类专业学生认为西医教材比中医药教材更加具有科学性[2];而另一方面则表现出对中医药类教材的漠视与淡忘。传统的优秀中医药文化并没有因为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而在其身上有更多更充分的体现。

其次,中医医院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不够,中医医院中医药氛围不够浓厚。本身而言,中医医院应该是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对患者进行诊断,然后通过患者的证型施以相对应的方药和治疗手段。然而,由于中医医院发展与国家政策的调整,大部分中医医院选择通过西医临床医学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相关研究表明,目前中医医院存在过度依赖仪器诊断、传统中医药被边缘化等倾向。中医药临床教育过度西化,导致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接触传统中医药的途径过少。

最后,绝大部分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的对传统中医药不够自信。由于历史的发展和文化差异,西医的现代化走在了前列,加之外国人对中医药业存有偏见,导致中医药在国内也遭遇不被信任的尴尬[3]。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受“中医是伪科学”等错误思想的影响,再加上与西医类院校毕业生相比,中医药院校毕业生更面临就业难的现状[4],因此表现出对中医药缺乏信心,无法专心于自己的专业,对自己的专业动摇,毕业后在本专业从业的学生也少之又少。

3培养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

首先,培养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有助于提高中医药院校学生对传统的中华优秀文化的认识程度。中医药文化根植于传统的中华优秀文化之中,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真正做到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以及中药、方剂等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发展,需要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较高的掌握。

其次,培养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强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生命观、健康观和方法论,兼具科学和人文的双重属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学植根于中华民族哲学智慧和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具有深入中华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标识。只有将各领域的中医药专业知识放在中医药文化和传统的中华优秀文化的大背景下,才能以中医学特有的思考方式更好地理解中医药的原理和标准,制定出中医药科学的独特标准和评价体系,避免简单地用西医标准衡量中医药学,从而增强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坚定自己的专业选择,提升自己的专业认同。

最后,培养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有助于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文化多样性的格局产生很大影响,甚至直接关系到文化多样性的成长、强化、更新、衰退和消失”[5]。中医药文化作为传统的中华文化,面临来自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其在国际上的传播,关乎传统的中华优秀文化的生死存亡。作为中医人,带着高度的中医药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学术自信和中医药临床实践自信[6],才能有效地反击各种攻击中医药的言论,在西医临床医学占据明显优势的国际舆论中,坚持传播传统中医药文化,进而坚定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自信。

4.培养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革来实现

首先,国家政策支持是我们增强中医药自信的有力保障。近年来,中医药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发展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目标之一。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初步胜利以来,中医药在抗疫中的优异表现和突出贡献,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自信。抗疫伊始,中央的战略部署中就蕴含了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思想,使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有效方药和中成药得以及时推广。为此我们要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中医药发展政策举措、中医药管理体系,以及适合中医药发展的评价体系、标准体系。加强中医古籍、传统知识和诊疗技术的保护、整理,进一步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

其次,要逐步加强中医药教育的政策改革,特别要注重传统中医药教学方式改革。中医药高等院校具有传承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责任和义务,高校教师在授课时要结合大纲内容,随时融入中医药文化的历史知识和人文知识。让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分布的道地药材的产生与发展,为后期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了解了中药的传统功效与历史人文典故,使学生对传统中医药产生由衷的自豪感与自信心,这对于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了解每一味普通的中药背后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后,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将更加明白所学专业的特殊性与重要性,明确自己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肩负的使命与责任。使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坚信自己的专业思想,这对于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学生对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与将来从事的工作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产生专业自信、文化自信。

第三,中医药学是一门需要躬身实践的应用型学科,要做好传统中医药的学习与传承,除了要对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进行理论教学,也要通过中医教学医院进行临床实践教学,才能促进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学是在“神农尝本草,一日遇七十毒”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只有不断将理论结合实践才能传承守正创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着重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适应社会发展形式的重要教育途径。因此,教学型中医医院要让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深入病房,扎根中医门诊,加强中医药使用,在亲身实践中了解中医药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与发展。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学生在实践中真切感受到自身中医药知识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医药文化的传统思想。中医药临床实践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感受到作为中医药人的骄傲,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中医药院类专业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袁于飞,田雅婷.让中医药文化更自信【N】,光明日报,2016-10-13(006).

【2】朱萌,张立成.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3】张洪雷,张宗明.结合中医药文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下),

【4】端木寅,成琳,应丽君.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医药院校实践的思考——以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二课堂"淑女课堂"为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9(18).

【5】胡真,王华,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外延【J】中医杂志,2013,2,54(3)

【6】高红岩.文化多样性的内涵及其政策导向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12).

【7】坚定文化自信,做好中医药继承创新【N】.中国中医药报2015-09-30.

【8】裴香萍 尚彩铃 杜晨晖 王永辉.浅谈中医药文化自信与中药鉴定学教学的融合【J】.大学教育.2021 . 3

【9】刘艳红.培养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对“概论 ”课 实践教学的思考【J】.科教文汇. 2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