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院检验常见的问题和改进及质量保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基层卫生院检验常见的问题和改进及质量保证

王健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区卫生院

摘要:目的:研究基层卫生院检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改进及质量保证措施。方法:对基层卫生院检验仪器和检验标本采集的全过程不足之处进行查找并针对性制定改进措施,根据改进前后工作质量相关数据进一步研究探讨。结果:改进后工作质量更佳。结论:基层卫生院应该加强关注开展检验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质量控制措施提升工作质量。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检验;常见问题


基层卫生院是构成我国防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主客观条件影响下在实际开展检验工作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导致检验流程的不科学和检验结果的不客观,本次研究主要从基层卫生院检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入手意在探讨质量改进及保证措施,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经过院内责任部门批准,以基层卫生院检验科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记录实施改进措施前后的工作情况并整理成为数据,实施前后检验科无人员变动,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通过会议的形式对基层卫生院开展检验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经验性的总结,通过参考先进医院经验以及查询相关医学研究、报告、文献的方式针对性的制定改进措施,运用PDCA管理模式推动质量控制措施的具体落实,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达到计划到位、落实到位、监管到位、改进到位的目的,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建立考核机制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3评价指标

检验科工作人员需要规范填写工作报告记录工作内容,实验后通过本院自拟的评分标准对工作报告以及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将相关数据统计后作为本次实验的参考标准,数值高低与质量成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是通过SPSS18.0系统软件分析所得,实验结果用T进行检验,P<0.05则代表存在明显差距,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改进后检验科工作质量明显优于改进前,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对比改进前后检验科工作质量

组别

工作积极性

工作效率

工作规范性

质量控制

改进后

8.25±1.23

8.12±2.32

9.12±0.18

9.21±0.83

改进前

6.55±1.26

8.06±1.25

8.53±2.16

8.15±0.26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3.1基层卫生院检验常见的问题

基层卫生院检验科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分为管理和标本两个方面,管理问题具体如下:①设备了解:部分基层卫生院在购买检验科医疗设备的过程中对设备的名称、原理、功能等缺乏详细的了解,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工作状态比如指示灯、声响代表的含义缺乏研究,个别技术人员在开展检验工作的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说明书指示进行操作,比如未调整至适当的参数可能导致检验结果与实际值存在较大误差,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检验的效率和检验结果的参考价值。②保养维修:检验科设备属于机械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未能合理保养会加速零部件的老化速度甚至出现故障,极大的降低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另外部分医院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检验设备问题缺乏重视,引起故障程度不断加大,最终导致设备整体性能下降也是导致检验结果失真的重要原因[1]。③操作技能:基层卫生院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在高素质人才以及新型先进设备配备上难以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在职的检验科技术人员难以适应层出不穷的新型检验手段,但是出于实际工作的需要,在开展检验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经常性的对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一定程度上加大出现操作失误的可能性[2]。④规章制度:基层卫生院在进行检验科人员、设备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制度规定和约束,或者部分基层卫生院相关制度制定较为完善,但是由于落实以及监管的不到位导致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难以体现其优越性,导致检验工作质量不佳。

标本的采集问题也是引起检验科工作质量较为低下的重要原因,在采血的过程中多种因素均会导致标本质量的下降,比如受检者剧烈运动会加快身体的代谢水平,平缓运动会导致体内胰岛素、肌肉酶含量等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或者由于妊娠、药物服用等因素导致人体内激素分泌的改变均会使检验结果与实际值出现偏差,无法客观反映受检者真实的身体情况

[3]

3.2基层卫生院改进及质量控制措施

①加强人员培训:基层卫生院应该定期对检验科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工作规范意识和业务熟练度,明确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日常中能够对自身工作上不足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可以通过邀请厂家人员或者相关专家到医院进行现场指导,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工作原理、参数调整、保养方式等进行讲解,要求相关人员做好记录,在工作过程中能够灵活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检验质量,同时安排专门的人员对设备故障灯等进行专项学习,具备基础的故障排除能力,能够对常见设备问题进行现场处理[4]

②设备管理:基层卫生院由于检验标本较少可能导致设备长时间处于关闭状态,频繁的开关操作对机器的正常运行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导致设备疲劳加快老化进度,因此在工作时间要求检验科人员应该定时启动仪器并保持至少每天8小时的开机状态,一方面可以有效应对突发的检验需要,同时可以避免开关机过程中发生故障。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做好检查和记录,对存在或者潜在的问题及时上报,对问题保持“0”容忍的态度,一经发现立刻处理,同时在检修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操作指南进行操作,对院内技术手段无法处理的问题及时通知厂家并暂停设备的运行,保证维修的专业化。

③制度管理:完善基层卫生院的制度主要从激励和考核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将绩效的发放与检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规范性以及工作完成质量相联系,在季度和年度的总结大会上对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额外奖励,同时对多次发生工作缺陷以及工作态度不端正的检验人员实行追责,通过奖惩并用的方式实现检验科工作质量的整体提升,另外完善交接班等常规制度,在交接班时应该对检验科设备进行基础的电源、环境等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同时监督制度是推动改进措施落实的重要保障,以检验科管理人员为主要监督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进行走访和随访对问题进行纠正,对检验科工作人员通过小组的模式进行自查和互查提升监督质量,完善监督的渠道和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警惕性,定期举行科室会议对近期检查过程中常出现以及较为严重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馈并制定改进措施,不断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5]

④优化服务:在进行标本采集的过程中,需要主动询问患者基本情况例如运动、休息、生理期等,根据询问结果决定服务流程,比如在采血前患者经历过运动,可以为患者提供休息区域,在30min后在再进行采血工作避免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对服用药物的患者可以根据药物属性判断对检验结果误差的影响力,排除干扰因素得到更具参考价值的检查报告。同时根据患者检查项目合理安排检查时间提升结果的精确性,避免由于人体分泌的改变导致检验数值的偏高或者偏低。合理选取标本采集部位,比如选择患者未进行输液的手臂进行采血,同时在采血完成后应该规范保存和运输并加快送检效率,避免血液发生变质情况。

3.3回顾性分析本次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主要运用PDCA管理模式对基层卫生院检验工作进行质量的改进及保证,通过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的顺序循环的进行质量控制从而达到工作改进的目的,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改进后检验科工作工作人员在各项内容中均表现出明显的进步,说明本次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基层卫生院应该重视检验流程或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运用多项措施进行改进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检验报告。


参考文献

[1]陈崇刚.基层卫生院检验科实施安全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3):41-42.

[2]朱建斌,朱福霞.基层医院检验科和临床沟通的重要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4):175.

[3]伍淑明.乡镇卫生院检验室质量管理浅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8):254.

[4]陈雪,翁亚光,刘祝,翁淳光.重庆市基层医院检验设备配置现状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12):1236-1237.

[5]王锡伦.乡镇卫生院检验科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11,9(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