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目标教学法在小儿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分层目标教学法在小儿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李春梅

伊犁州奎屯医院,新疆 奎屯 833200

摘要:目的:探讨分层目标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护理带教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20年4月本院儿科200名护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名。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带教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分层目标教学法带教,均带教3个月。比较两组带教前以及带教3个月后护理学生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总分、综合能力,并统计比较两组带教满意度。结果:带教3个月后,两组理论与实践考核总分以及有效沟通能力、全面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较带教前高,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带教3个月后,观察组教学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分层目标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提升护理学生理论考核以实践操作总分以及综合能力,且利于提高学生对带教的满意度。

关键词:分层目标;小儿内科;应用分析

儿科护理是临床护理中难度较高的一种护理类型,护理人员要面对复杂的护理任务与高强度的日常劳动,这就要求儿科护理人员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且儿科护理对象自主配合意识弱,患儿的理解能力及沟通效果较差,护理人员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患儿的护理配合度,以上均增加儿科护理的困难程度。儿科护理的目的在于帮助患儿在疾病康复的过程中尽可能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故如何提升儿科护理水平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其中护理带教是十分基础且重要的一环。当前,传统的护理带教针对性较差,带教质量一般,而护理带教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护理学生以后的工作能力,进而影响儿科护理水平。因此,开展合理优质的带教来帮助护理专业的学生巩固护理理论知识,熟练护理实践操作,增强自身能力,进而提升护理水平十分必要。当前,分层目标教学法是一种能持续改进质量的模式,越来越广泛用于护理带教中,具有一定效果,但用于儿科中的相关报道甚少。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分层目标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护理带教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20年4月本院儿科200名护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名。对照组中男20名,女80名;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2.51±1.16)岁。观察组中男22名,女78名;年龄19~25岁,平均年龄(22.48±1.14)岁。2组性别、年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带教方法:儿科教研组依据实习大纲要求,提前安排带教老师实施科内小课堂讲课,拟定课程表让学生能够提前预习。在带教课堂上,主要针对儿科典型疾病予以详细讲解,主要围绕疾病成因、预防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护理要点等方面进行知识讲解。教师主要采取直接授课的形式,并在课堂中不断巩固一些常见且基础的护理操作,并在每节课堂上均选取儿科护理实践操作中不同的重难点进行示范,然后在示范后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并从旁指导,干预3个月。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层目标教学法,包括:(1)计划阶段:依据教学大纲内容明确儿科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后,并于课前把问题及教学资料发送到所有学生手中;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课中携带资料与总结报告。带教老师围绕存在的问题制定课堂学习节奏把控方案,完善相应方案后在之后的护理带教课堂中予以落实。(2)实施阶段:严格依据所拟定的教学方案进行系统性教学,由带教老师分组并确定组长,组长带领成员讨论个人总结的报告,带教老师旁听各组讨论,适时给予意见及建议,帮助成员改进讨论内容,最后选出组内整合方案,并由组长上台讲说。各学科带教老师组织学生查房,护士跟随学习,根据具体病例实地教学,让学生通过询问病史、查体等方式收集并整合病例资料。护理学生自行分析、诊断,并初步拟定护理计划,带教老师给出指导意见,最终治疗及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操作,带教老师从旁协助。(3)检查阶段:带教老师听取学生组内讨论内容并回收学生课前问题总结报告,并且在下节课正式开始前根据上节课内容进行点评和回顾。回顾过程中提出学生在上节课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给出组内整合方案中已完善的部分和未经考虑的部分,然后给予意见与建议。(4)处理阶段:分析护理学生在计划、实施以及检查等3个阶段的掌握情况,带教老师定期组织小组长开展会议,集中解决不同的问题,对反复存在的问题集中讨论进行质量改进;并对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同时帮助表现较差的护士,建立健全长效的分层目标带教机制,把新整改的带教措施标准化;并且将未解决的问题纳入下一个分层目标带教中直至有效解决。干预3个月后评估干预效果。

1.3 评价指标

(1)两组理论与实践考核总分比较:于带教前与带教3个月后,分别使用同等难度的试卷对儿科护理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共计100分。并进行触诊、听诊、给药、注射、安抚、阅片等实践操作,共计100分,总成绩=50%理论得分+50%实践得分,且分数越高,成绩越好。(2)两组综合能力比较:在带教前及带教3个月后,由带教老师结合每堂课学生的实际表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情况,包括有效沟通能力、全面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每项均0~10分,分值越高提示学生该项的能力越好。(3)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教学3个月后,分别采用我院自制的问卷对两组教学满意度进行评估,包括课堂氛围、学习效率、知识掌握情况等部分,评分范围均为0~100分,十分满意:90分及以上;一般满意:60~89分;不满意:60分以下。满意率=(十分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与实践考核总分比较

带教前,两组理论与实践考核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3个月后,两组理论与实践考核总分均较带教前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综合能力比较

带教前,两组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3个月后,两组有效沟通能力、全面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较带教前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

带教3个月后,观察组教学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分层目标模式的不断发展完善,分层目标管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愈发广泛,涵盖门诊以及儿科、神经外科、肾内科等众多学科中。将分层目标管理用于儿科病房护理的临床实践中,能有效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提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分层目标管理法因其有着循环往复,不断改进质量的优势,已经不再局限于临床的护理实践中,也被尝试用于护理学生的带教中,旨在从源头着手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进而提升护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爱娟,王会会,宋红芳,等.带教护士教学工作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对提升儿科临床护士带教质量的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3):135-137.

[2]张璇.情景教学联合问题导向教学在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4):3438-3440.

[3]王瑾,李艳红.微信公众平台对新生儿科护理实习生实习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2):135-136.

[4]王燕,吴利平,李沁岭,等.“以需求为导向”的护理本科生儿科临床技能培训需求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6):48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