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实践中的尝试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7
/ 2


城市更新实践中的尝试与思考

张燕

身份证号码: 44030119820805****

摘要: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开展,广州某老城区也同样面临着城市发展带来的众多问题,为了城市更好的发展,实现全民美好生活的愿望。本文主要对城市更新实践中的尝试与思考做论述。

关键词:城市;更新实践;尝试;思考

引言

时代不断快速发展,科技不断创新前进,城市规划的进程与大尺度空间设计的模式也随之不断更新换代,人们的生活半径与方式也发生了翻天的变化。在过去的城市规划里,根据用地性质的不同,将城市区域进行划分与连接;而现在,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未来城市。迎接崭新的生活,站在现在、畅想未来,规划未来的城市、未来的生活。

1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意义

首先是节约资源消耗,适应新时代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历史趋势。全面改造已有的旧住宅区是节约资源的重要手段,旧建筑的再利用免除了拆解造成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避免了新建,并且有效地节约了新建筑资源的侵占。这些旧住宅结构稳定,可以继续使用。因此,应充分利用建筑的使用功能,在设计年限内发挥最大作用。其次是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响应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就老旧住宅区的改造本身而言,由于保留了原有的居住状态,保持了居住区内居民的舒适度和社会范围,保障了居民的熟悉感和归属感; 对于市区的传承来说,老旧住宅区的保留有利于老城区居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保护老城区居民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利于塑造更具城市特色的景观,创造城市特色。

2城市更新措施

2.1我国老旧住宅区环境更新与改造的原则

按照“一街一特色”的理念,在考虑整条街建筑风格、居住人口、文化内涵等要素上找准定位,将街道环境的建筑色彩、植物绿化、环境小品等整体设计,多方面打造高品位的特色街区。老旧小区外立面还将延续原小区的历史文脉,要多采用原有的颜色和风格。在有限的空间内提高绿化层次和品位,丰富绿化空间。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前提下,根据土地情况,节约人力物力,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便利、安全有序的幸福家园。同时,在绿地中开辟游憩活动空间,设置多种形式和谐统一的景观设施,完善小区内的各种生活设施,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2.2增加公共设施

公共设施改造包括设置邮箱、垃圾箱、变压器箱、路灯、座椅、社区标识等便民设施,应以方便居民使用、符合居民生活习惯为原则。在高层住宅改造中,应在入口处设置无障碍通道,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道路和公共设施入口处设置合理的无障碍设施。小区内主干道可以铺沥青,小道多铺青砖,既吸湿防滑也经济。统一规划夜间照明系统,根据小区的整体布局,合理设置光源,为居民出行提供便利保障。由于老旧居住区生活的老年人较多,为了方便日常休息和活动,在有限的空间内开辟出一定的休闲空间,并增设长凳、鹅卵石小径、健身器材等便民设施。考虑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设计出晾衣架等便民设施。

2.3完善城市空间结构

健全城镇体系,构建以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落实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建立健全区域与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城市比较优势,促进城市分工协作,强化大城市对中小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有序疏解特大城市非核心功能。推进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建立功能完善、衔接紧密的城市群综合立体交通等现代设施网络体系,提高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

2.4基于“公众史学”理论的城市街区更新设计

城市街区在某种程度上是最复杂的设计目标场所之一。即设计师预期依据更新规划设计成果,带来城市街区项目整体经济价值的增加,然而却引发了一个地区居民情感脆弱、文化与社区割裂、人和土地间空间机理不协调等一系列矛盾,使得设计因预判目标的多元化、复合化、不可预测性而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城市街区更新应整合“公众记忆”与“城市记忆”两者概念间的差异性,求得两者在街区更新应用中的辩证统一关系。即,类比为“蛹”——“公众记忆”与“蝴蝶”——“城市记忆”,针对城市街区更新中“蛹与蝴蝶”两者保护谁的问题进行解答,进而在满足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提升。

2.5未来邻里场景的设计

以广州某老城区为例分析。现阶段该老城区邻里的关系,由于一批又一批“新邻居”(指短租的租赁者、年轻的上班族、早出晚归的创业者等人群,与老居民年龄差距大、语言不通、兴趣爱好差异性显著)频繁更新,渐渐呈现邻里关系淡漠化的趋势,邻里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社区不再是“家”,而是趋向于居住的“空壳子”。由此提出未来邻里场景的设计——打造多样化、具有包容性的特色邻里空间,延续该老城区地域文脉并提出新的举措、新的发展,创建未来舒适、舒心、舒服的“心灵家园”。(1)对该老城区现有的社区基础服务设施进行修缮,并引用创新技术、智能化科技,打造开放、共享空间,让更多的居民能够有空间进行活动,并由活动带来邻里之间的交流、交往、交心。(2)针对该老城区现有生活的不便(大型超市、商城、医院等较远),建立某老城区互助邻里生活机构,进行多层级、多形式的邻里服务,共享便民的生活体系。满足居民的生活所需,打造社区级“邻里中心”、“家门口5分钟生活圈”。(2)该老城区现有建筑结构、格局较为老、旧、破、小,老城区域内建筑的分布大多围绕老巷子、老街坊,居住环境较为拥挤。由此进行改造设计、重新规划,以现代的营造手法与方式,打造独具魅力的巷子,用创新思维传承、发展历史文脉,引入社区新文化。(3)为了缓解该老城区邻里关系的淡漠化,建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积分机制(服务换积分、积分换服务),制定邻里公约,建立邻里社群、社团的组织机构;鼓励居民主动参与邻里活动、共享资源。

结语

总之,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着力解决住房结构性供给不足的矛盾,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动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进一步构建现代化城市建设新范例。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更是一种有机的生长。近年来,两江新区坚持保护好“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态本底,打造生态人文智慧新区,充分彰显城市的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城市建设实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刘鹏.新媒体语境下城市旅游形象标志创新设计研究[J].设计,2020,33(17):51-53.

[2]姜霄,王艳敏,王以华.城市智慧出行求助服务设计中用户控制感研究——以杭州为例[J].设计,2019,32(24):118-120.

[3]严灿璨.空巢老人生活辅具需求分析与设计研究[J].设计,2020,33(19):13-15.

[4]文捷.构建智慧城市的“新细胞”:“未来社区”[N].中国建设报,2020-05-29(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