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7
/ 3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

酞氯化钠治疗的临床疗效

刘莹莹 张忠波 安莉 张立鲲 姜浩 关毓岫

大庆市人民医院 163311

摘要目的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共60例,按照随机颜色球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接受标准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效果理想,且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丁苯酞氯化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utylphthalide sodium chloride after bridging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60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9 to September 2020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reference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eference group received standard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odium butylphthalide chloride on the basis of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P < 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sodium butylphthalide chloride after bridging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s effective, and can improve the degree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which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 key words 】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bridging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Sodium butylphthalide chloride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高发病,此病大多起于仓促之间,且进展极快,故而在患者发病后临床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干预【1】。目前临床在对患者治疗时,临床多会涉及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应用,其可以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2】。但有研究指出,在患者治疗后应用丁苯酞氯化钠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缺血脑组织的微循环、血流量【3】。鉴于此,此次研究将围绕着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论述,详细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共60例,按照随机颜色球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0.58±3.41)岁;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1.05±3.1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并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纳入标准:纳入此次研究的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药物禁忌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 方法

1.2.1参照组

参照组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具体按照治疗标准进行救治。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具体为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两组均持续用药14天。



    1. 指标观察

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肌力增强2级;有效:患者症状较治疗前有所好转,肌力增强1级;无效:未达到有效和显效标准者。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100%。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1.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为均数±平方差(6194685123763_html_eecbdeb449934a29.gif ±s),t值检验,计数资料为百分比,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对比有差异,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如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30

19

10

1

96.67%

参照组

30

15

6

9

70.00%

x2





7.680

P值





0.006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差异,观察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如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6194685123763_html_eecbdeb449934a29.gif ±s,分)

组别

例数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0

23.64±3.31

15.35±1.87

参照组

30

23.54±3.28

17.26±2.34

T值


0.118

3.493

P值


0.907

0.001

3 讨论

脑梗死发生后需要及时对患者治疗,以此来实现患者的临床救治。有研究指出,在脑梗死发生后每分钟有190万个神经元细胞死亡,所以治疗时机的把握以及血管及时再通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4】。其中,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可以实现患者的血管再通,并恢复脑血流的灌注。但患者治疗后还是容易形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故而治疗后患者预后普遍较差,所以需注意保护患者的神经元细胞,以促进预后的改善【5】。因而可以在治疗后加用丁苯酞氯化钠,其在应用后可以对缺血区域血管进行扩张,并能促进梗死区侧支循环开放,故而起到保护神经元细胞的效果【6】。所以在其应用后能够对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起到积极作用,因此临床在对此类患者治疗时,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适时采用该种治疗方法,这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而言有现实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差异,观察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中仅依靠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相对有限,所以可在其应用的同时采用丁苯酞氯化钠,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这同以往研究的结果接近。因此临床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应用此种治疗方法,以促进患者病情改善。

综上所述,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效果理想,且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坦峰,吴伟.早期脑出血MRI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3):13-15.


  [2] 陈耀棠,利唏,于晓君等.超急性期脑梗塞的影像学诊断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4):691-694.
  [3] 董凤龙.CT与MRI应用于早期临床分组诊断脑梗塞的价值分析与对比评价[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5):1-3.
  [4] 王志海.CT联合MRI检查在脑梗塞诊断中应用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9):109-110.

[5]蔡望洲.张燕.陈亮.等.MRI与CT应用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比较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17(08):1463-1464.
  [6]朱红霞.陈义林.林平.等.MRI与CT检查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2(84):1386-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