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7
/ 2

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探讨

魏 倩

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医院 156300

摘要目的:讨论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针对80名患有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病人进行研究。将他们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当中。对照组(n=40)实施康复治疗,研究组(n=40)在实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疗法。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运动功能(GMFM)评分、生活能力评分(ADL)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GMFM评分、ADL评分和疗效均强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康复疗法+针灸的模式,能够更好的加强患儿的运动能力、生活能力,并还可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1】

关键词】小儿脑瘫运动功能掌握;康复治疗;康复治疗+针灸;疗效



脑瘫会导致患儿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并还会影响患儿的生活能力。如果无法接受到有效的治疗,则会影响身体发育,为此要对患儿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现在,患儿普遍接受的是康复治疗,不过还是难以达到最佳疗效。为此应在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实施针灸疗法。那么接下来,本文就对108名患有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病人进行研究研究。具体的报告如下。

一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对108名患有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病人进行研究研究。将他们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当中,对照组(n=40)实施康复治疗,研究组(n=40)在实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疗法。研究组男女患儿分别有17名和23名,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7岁,平均年龄为(3.7±0.8)岁。其中守手足徐动型、痉挛性、迟缓型的患儿分别有4名、31名和5名;对照组男女患儿分别有19名和21名,年龄最小7个月,最大7岁,平均年龄为(3.6±0.7)岁。其中手足徐动型、痉挛性、迟缓型的患儿分别有4名、32名和4名。。纳入标准:(1)通过检查诊断为脑瘫儿;(2)都具有一定的运动障碍、需要针灸的部位没有受到过感染;(3)没有血液系统疾病;(4)患儿家属均签署了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继发性癫痫。(2)临床资料不完善。(3)不愿意配合治疗的患儿。研究组和对照组资料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方法

对照组:让患儿做竖立、坐位、站立、翻身、爬行、行走训练。每天进行2次,7天之内接受5天的治疗,剩下的两天休息。每次训练的时常要达到40min。

研究组:在采用对照组的治疗方式同时,对患儿进行针灸。头针:智三针、百会穴、四神聪。禁强刺激手足徐动型、痉挛型患儿。体针:按照疾病种类明确针灸穴位。在针灸前,先对针灸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使用0.35mm×25mm的针灸针,并通过电针仪来针刺,进针后马上提插捻转。而具体的针刺强度要根据肌肉收缩程度来决定。针灸时长要达到30min,每天进行一次针灸,一疗程10次,每次疗程之间要相隔10d。2】

  1. 观察指标

  1.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运动功能评分。采用运动功能表(GMFM)进行评分,其中包括坐位、卧位、翻身、行走、站立等。满分162分,评分越高,代表患儿运动能力越强。(2)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能力评分。采用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其中主要包括床上运动、排便动作、饮食动作等。满分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能力越好。(3)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在协调、运动、关节活动等方面的能力均能够达到正常水平,代表治愈;和此前相比,在运动、肌力、协调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代表疗效显著。运动、肌力、协调能力等方面不仅没有变化,反而更加严重,代表治疗没有效果。

  1.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研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通过(61946928b7377_html_278849f42ca1ed7e.png )呈现,行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呈现,行x2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二 结果

  1.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GMFM评分、ADL评分

治疗后,研究组GMFM、ADL评分分别为(150.4±8.1)分、(89.1±8.7)分,对照组GMFM、ADL评分分别为(125.7.1±8.5)分、(78.1±8.0)分。通过对比,研究组GMFM、ADL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GMFM评分、ADL评分(x61946928b7377_html_278849f42ca1ed7e.png

分组

例数

GMFM

ADL

研究组

40

150.4±8.1

89.1±8.7

对照组

40

125.7.1±8.5

78.1±8.0

t


13.224

5.752

P


<0.05

<0.05








(二)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疗效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5%,明显优于对照组84.6%的治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 讨论

脑瘫会导致幼儿运动能力降低,并还会影响幼儿的生活能力,因此会对幼儿的成长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应对患儿采取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以往主要是采取康复治疗,后经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在此基础上采取针灸疗法,能够达到更好的疗效。4】通过本次研究了解到:在治疗后,研究组GMFM、ADL评分分别为(150.4±8.1)分、(89.1±8.7)分,对照组GMFM、ADL评分分别为(125.7.1±8.5)分、(78.1±8.0)分。通过对比,研究组GMFM、ADL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5%,明显优于对照组84.6%的治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康复疗法+针灸的模式,能够更好的加强患儿的运动能力、生活能力,并还可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毅,裴建,沈维娜,等.陆氏针灸治疗 42 例缺血性中 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J].世界中医药, 2017(5):200-204.

[2]符小琴,杨梅,吕红梅.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 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7(5):112-147-148.

[3]刘莹,桂裕昌,许建文,等. 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康 复治疗对外伤性脊髓损伤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J].华西医学,2019,34(5):52-57.

[4]周洪涛,刘志雄,何金华,等.针灸联合止涎汤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的临床疗效[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14(3):106-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