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小同年龄阶段有效的教学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7
/ 2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小同年龄阶段有效的教学方法研究

程红玉 田江卫

石家庄市藁城区兴安镇兴安小学, 河北 石家庄 052160

摘要:我们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以刻苦耐劳而著称于世,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优秀历史遗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是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历史责任。

关键词:传统美德教育;教学方法;

引言

可是近些年来,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的道德倾向,如见利忘义、损人利已、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个人利益第一等等。这些思想在青少年中也有所反映,如不关心国家大事、学习缺乏正确动力、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弄虚作假、追求享受。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扭曲,不矫正这种扭曲,要培养一代跨世纪的人才是很难实现的。本人认为,我们小学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 通过传统学科进行学习

可以利用中国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开设班队会、故事会等,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向学生系统地灌输传统美德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宣讲一些通俗易懂的传统美德的故事。如“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匡衡凿壁借光”、“车胤囊萤苦学”的古人古事。使学生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所蕴含的丰富内容。经过学生的消化吸收,提高他们的明辨是非,区别善恶的道德认识水平;陶冶他们爱国爱民、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立志勤学、求索攻坚的道德意志;养成他们天下为公、诚实守信、谦虚礼貌、律己宽人、整洁健身的道德行为。

2 通过各学科进行学习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但教学又具有学习性。通过教学渗透传统美德学习,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任何学科,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具有丰富的传统美德学习因素。通过各学科进行渗透,不仅内容广泛,而且形式多样、角度多变,会使受学习过程变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由于各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各有不同,渗透学习的特点和作用也就不同。因此,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不能牵强附会地“穿鞋、带帽、贴标签”,而要认真挖掘本学科的传统美德学习因素,贴切、自然、合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渗透。

思品课是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学习的主要学科,是直接的、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养成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要充分利用这一学科的优势,把传统美德的基本观点、基本内容与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传授给学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使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丰富的传统美德因素,教学中注意利用这些因素,就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如:在语文课教学中,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动人故事或壮丽诗篇,使学生受思想、情操、道德、品质、意志等方面的感染。

数学学科可以通过讲授历代科学家、发明家的发明和创造及其爱国治学的精神,培养学生立志勤学,为祖国为人民求索攻坚的科学态度。总之,各学科教师要努力挖掘和运用好本学科的传统美德学习因素,把知识性、思想性、科学性有机的结合起来传授给学生,使之自然而然的接受学习。

3 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进行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富于理想、有上进的欲望,榜样对他们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通过榜样示范法进行传统美德学习,对于学生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磨练品德意志和训练品德行为将起到巨大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3.1 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的楷模作用。

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是不同历史时期产生出来的先进代表,在他们身上聚集了劳动人民的理想、意志、和品德,体现着不同时代的先进思想,是人民群众的楷模。在传统美德学习中,通过对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实际的宣传和学习,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受到感染和学习。如通过学习孙中山革命一生,特别是在他临死前还喊着:“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动人事迹,使学生了解到他那种为民族解放而奋斗不惜的革命精神,从而激发大家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学习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通过学习雷锋、徐洪刚等英雄模范人物助人为乐,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3.2 师长的表率作用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学习,教师要“身正为范”。传统美德学习是个系统工程,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学校每一位学习工作者全力参与,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受学习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

对教师而言,其言行首先要具有传统美德修养,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学生,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在思想上和实践上进行“修行”,深刻体会传统美德的内涵,这对教师确立新的德育观念,培养人文精神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要多多的了解中华民族光辉历史和文化发展脉络,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在学习中提高其道德水准和国学修养,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合格的传统美德学习工作者。

3.3 三好生、优秀干部的典型作用

这些是从学生身边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是学生最熟悉、最直观、最现实的榜样。他们所处的环境相同,年龄大小相近,用这些典型为榜样学习学生可亲可信,可仿可效,可望可及,容易使学生信服和接受,能够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还可以通过争彰活动,激发带动其他学生。

4 通过家长对学生进行学习

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建设都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长是学习因素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把学校或班集体比作“舟”,那么家长就是“水”。那么作为我们学校应该如何对家长进行培训,发挥家长的作用呢?

4.1 家长会是对家长进行培训的主渠道。

当今社会真正懂得学习的家长并不多,有很多家长还是在用他的父母管他的方法去管理孩子。“棍棒底下出孝子”者有之,“放任自流”者有之,“娇生惯养”者有之。有许多学习观念、学习方法与学校学习相违,甚至是格格不入的。使学校学习无法发挥其作用。特别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之后,有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教师没有接触过的,更不要说家长了。这就要求我们学校、教师要及时地培训家长,让家长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成为我们课程改革的有效力量。而家长会就是培训家长最有效的主要渠道。

4.2 举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

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接受道德学习最早的地方。高尚的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所以举办家长学校的目的是让家长懂得,要在孩子懂事的时候,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启蒙学习,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要在家庭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以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家风。倘若父母对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不孝顺,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孩子的伯伯、叔叔、阿姨、姑姑)不友善,又怎么能学习孩子尊老爱幼;倘若一个人对自己的亲人都没有亲情,更何谈对他人情感的培养。使家长自觉、科学地对孩子进行学习,主动配合学校把孩子学习好,使之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3 印发家校联系册,密切家校联系。

本学期来,学校十分重视加强家校间日常的联系。印发家校联系册,向学生家长公布孩子所在班级的各科任老师的住址、电话号码,以便家长向老师反映情况,获取信息。每两个星期要求填写“老师的话”、“家长的话”,让老师和家长得到沟通,上面还有老师对学生各个方面在一段时间内的评价等级。经过双方努力,家校双方配合得更加默契。

5 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进行行为训练。

道德品质是在各种实践活动和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因而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行为训练是一种必要的途径和方法。利用清明节给烈士扫墓,讲革命烈士故事,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利用“三八”国际妇女节,开展“让妈妈高兴”的孝道学习;利用“七·一”党的生日,开展“我是党的好孩子”。重阳老人节,组织学生给“五保”老人买米,担水,梳头,打扫卫生等,开展敬老活动;组织学生植树造林,维护交通秩序,到公共场所打扫卫生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如拥军优属,为民服务、赈灾、助残、环境保护、义务学习、法制学习等宣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爱民情感。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从而使学生从各个方面接受传统美德学习和影响。

6 结论

总之,进行传统美德学习途径很广,方法很多,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就会取得可喜的成效。我们每一个学习工作者都有责任把她原有的智慧发掘出来,继承下去,使她能不卑不亢地服务于当代学习。让中华传统美德学习之花在具百年历史文化底蕴下盛开的更加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