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数字化生产模式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2

网络环境下数字化生产模式的研究

韩若梦

长庆油田分公司数字化与信息中心 710018


摘要:随着数字在我国的应用面积逐渐延伸,生产模式也随之出现变化,在各个行业中相继建立了预警平台、操作平台等数字化系统。在众多生产制造厂家中构建了电子巡井、生产数据远程监控、无人值守、视频监管、异常现象报警等相关机制,为我国生产加工行业提供了完善的网络支持。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压力、避免高强度作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减少工作人员数量、提升监督管理效率等,对于传统生产加工行业而言,无疑是划时代的变革。在本文的研究中将深度探究网络环境下数字化生产模式,力求能够提升整体管理效率,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结构,增强企业在行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进而获得良好的经营管理成绩。

关键词:数字化;计量管理;生产模式


在数字化生产模式的影响下,大量工作人员从原本的高强度作业下解放出来,降低工作人员的设备操作难度,为其营造了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现场控制仪表的维护次数也在不断下降,设备养护标准和质量得到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控问题的严峻性也得到缓解。但是,在数字化生产模式实施的过程中也需要重视设备维护和管理,处理好人力资源与设备的关系,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工作局限与问题,促进企业常态化、长效化发展。

一、数字化生产模式管理的应重视的问题

(一)管理组织架构与人员配备

随着数字化生产加工模式的推进和完善,在相应管理监督工作中需要制定阶段性、长远性的工作计划,既能够考虑到当下企业的生存发展需求,又能够帮助企业完成长远目标。在此期间,企业应当重视调整生产模式、人力资源配置,为后续整改工作奠定基础1

(二)计量管理模式需改进

面对数量庞大的设备与仪器,计量管理部门必然要整合传统管理模式,明确当下工作目标和任务,结合各个操作站、工作人员数量、操作距离等,有计划的建设层次化计量管理机制,为企业生产加工工作保驾护航2

(三)强调生产工作的重要性

为了确保生产质量优良,需要数据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加工所用仪器进行精准度测量。企业领导需明确此项工作的专业性、重要性,在企业内部形成自上而下的重视与肯定机制,将生产监督、设备计量工作纳入到企业绩效管理、质量考评中去,有效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助力其工作质量提升。

(四)构建次级标准,降低工作压力

次级标准指标建立能够帮助企业优化工作结构,现阶段我国各个行业中都出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生产加工行业在结合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还需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避免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现象,在降低工作压力的同时,为企业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

二、数字化生产模式管理方法的改进

(一)基层技术人员量化配置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技术队伍,数字化生产模式的引进和使用对于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企业应当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明确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需求,确保岗位与技术人员能力相匹配。例如,计量工程技术人员和计量检定人员是考虑的配置主要对象,从事仪表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担当起解决检定和测试技术疑难问题的能力,计量检定/校准人员必须具备过硬业务能力3。鉴于此,企业应对传统的岗位需求、工作人员定位进行调整,形成量化的岗位配置,为企业生产模式优化奠定基础。

(二)强化管理网络层次职能

管理的职能部门不能独立完成计量任务,需要其他部门共同完成任务,层次化管理有利于各部门协调联动。由于生产加工企业的工作内容复杂、工作岗位繁多,需要构建统一化的管理机制,保证各个岗位和部门能够有条不紊开展工作。企业应积极应用测量管理体系结合各部门职责修订新模式下计量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单位计量管理职责4。制定灵活的设备检验、维护机制,配置专业检验人员,提升企业运行效率与质量。

(三)注重检定/校准质量

1.设计制定满足新要求的管理文件

由于数字化技术在制造加工行业中不断深化,企业应当认识到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阶段市场需求,需对传统的管理机制进行调整和优化,不可因循守旧,影响企业常态化发展。在生产加工中需要制定新文件、新标准,对设备管理、维护、安装、检修等各项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调整,既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压力,也能够更好的利用数字化技术,确保企业设备稳定运行。

2.检定/校准质量与管理过程优化

(1)加强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数字化生产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于设备检验人员、技术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工作人员是否具有丰富工作经验、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成长与发展。鉴于此,工作人员应当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将自我职业规划与成长同企业发展相联系。一旦在工作中出现突发事件和问题,需进行及时有效处理。技术人员在工作中会涉及到电气、计量等不同方面的知识,技术人员也需要在工作之余充实自身能力,优化工作水平,力求能够符合现阶段市场与行业需求

5

(2)重视《计量器具周检计划》编制与确认

《计量器具周检计划》的内容与实施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各个工作部门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与内容,重新定位《计划》中各项指标,严格将其落实在工作中。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做好仪表、设备检验工作,确保设备参数性能优良时进入现场,从根本意义上保证数据监测的精准性。

(3)优化计量方式,改进和调整不合理的计量点位置

对生产加工现场中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明确质量监督、设备检验、仪器维修等方面的重点与难点,调整传统的设备计量方式,优化设备使用效果,在监督监管方面设置专项工作人员,集中企业技术力量解决生产中的“痛点”问题。经过专项处理与优化,逐一解决企业生产制造的问题,按照轻重缓急、层层深入、分期分批的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生产加工质量6

(四)提高和强化基层单元检测能力

设备管理部门,计量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设计并出台次级标准,能够有效改良企业的管理结构。并且在日常工作中还需要为企业做好人才铺垫与规划工作,建立标准作业区、树立工作典型等。企业可以在不同时间段组织检定员深度学习相关的制度和方式,确保在实际操作中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提升企业技术操作水平,为后续生产加工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论

根据上文的研究能够看出,数字化生产模式的管理工作需要以高品质的产品质量为基础,建立高效的生产加工流程,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逐渐调整生产模式,保障企业需求能够在生产加工中得到满足。在网络化的生产加工环境中,需要全方位检验、调节设备的参数,确保产品的生产加工能够准确有效。一旦在企业生产制造工作中缺少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则会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济效益产生巨大影响。鉴于此,我国众多企业需要认识到数字化加工技术的意义和方式,结合企业需求进行合理有效的甄别和实践,引进现代化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杰.将数字化产品与传统生产模式有效结合[J].流程工业,2021,(06):24-25.

[2]阴鹏艳,刘亚威.复合材料4.0开启数字化自适应生产新模式[J].纤维复合材料,2020,37(04):124-127.

[3]汤方晴,陈菲,王雷.模具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北仑模式”[J].信息化建设,2020,(10):48-51.

[4]宋菲.“E链”助力,一汽-大众开创数字化生产新境界[J].汽车与驾驶维修(汽车版),2020,(10):36-39.

[5]张丹,李垚萱.新时代应急管理中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数字化模式探究[J].矿冶,2020,29(04):133-136.

[6]黄珺.数字化制造企业精益管理模式下成本控制运用浅析[J].当代会计,2020,(15):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