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2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谢国山 义江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崇左 532200


摘要:人的思想政治品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多维度、宽领域、多角度、全方位的培养健全人格的育人工作,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高度和深度。基于此,本文将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建设;路径方法


1 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1.1 课程思政研讨融入教学科学研究

为高效实施课程思政,各大高职院鼓励教师开展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科学研究活动,校定期组织学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讨活动。学校还定期开展交流活动,组织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通识课教师进行深度研讨,研究教材、发掘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分享学习心得、感悟、经验和教训,撰写相关论文、教科研报告,引导全校兴起课程思政研讨新热潮。

1.2 课程思政理念已深入人心

课程思政理念已深入人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提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鼓励教学名师到思政课堂上讲课,解决好推动其他教职员工和思政课教师相辅相成的问题,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

2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要点

2.1 明确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目标就是导向,只有形成明确的目标体系并将目标管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才能避免出现一窝蜂、形式化、表面化等倾向和做法。只有明确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构建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互融通体系,将隐性思政教育与显性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才能真正做到其他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合力育人。新时代高职院校既承担着新的历史方位下我国产业升级、参与国际竞争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蓄水池的时代责任,又要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期待。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学生价值塑造、人格养成等方面的教育,培养既有技术又有情怀、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人文素养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自觉把个人梦融入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承担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因此,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体系中,首先就需要打破由于专业差异、课程差异形成的“育人壁垒”,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从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到各门课程思政资源的系统挖掘和有效衔接,再到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构建与完善,使高职院校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引导学生坚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2 组织“职业实践”,实施实践思政

高职院校以培养一线劳动者为主,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实践相结合,以实现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精神、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规范和专业技能,将“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落到实处。创新构建以校内实验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科技创新活动,技能志愿服务、职业技能竞赛、专业社会实践为途径的职业实践思政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转到职业岗位、队伍变为社会人员、内容转为员工培训、管理改向职场要求,评价转为企业效益,实现实践思政的形式常态化、管理制度化、基地规模化。

2.3 完善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效果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呈现出重数量轻质量、重立项轻评价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完善的评价体系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也是巩固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保证。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能引导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又能够通过及时的测评来进行规范和纠偏,以实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因此,需要建立规范、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在评价中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提升课程思政实施的实际效果。

首先,建立课程思政建设的导向机制,可以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以及课程思政项目立项等作为学院绩效考核、教师职称评定、教学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提高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高职院校应制定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标准。通过有针对性地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涵盖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类课程在内的课程思政建设标准来保证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同时,充分发挥报刊、微博、微信、校园网等信息技术平台的作用,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典型经验,通过相互借鉴学习,提高教师深度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动力与能力。

2.4 管理服务思政:创新四个协同,强化服务理念

首先,要构建责任体系,加强队伍协同。高职院线中开展思政工作的主体,不止是教师、行政、辅导员,作为校园的服务者,也是学校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些提供热乎饭菜的食堂师傅、保凌晨已开工的校园环卫工、障学生寝室清洁卫生的宿管阿姨、24小时在岗的校园保安……他们要切实提高所有服务人员良好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从服务态度和效率上塑造影响教育学生,以服务育人助推立德树人,形成“全体教职员工都参与、全体学生都受益”的全员育人工作格局。

其次,突出党委核心,加强领导协同。要走好新长征路,做好新时代的思政工作离不开坚实的党建与优良的作风,领导干部带头、党员同志带头,以党建推动思政工作,改进作风服务师生校友。强化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要勇于担当、敢于管理、善于服务,对于不良风气和言行举止要主动介入、大胆劝教。在学生宿舍楼设置党建活动室、心理咨询室、辅导员工作室等,及时关注“四困”学生,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家”里。

再次,完善配套办法,加强制度协同。研究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确保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的正确的舆论导向、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立德树人”的育人过程中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站稳政治立场、恪守从教底线。

最后,坚持“校、家、社会”一体,加强环境协同。建立健全与学生家长联系制度,通过班级家长QQ群、家访家长会、定期沟通交流来凝聚家长力量,共同关注学生成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互动的育人氛围,确保三者形成合力:在方向上一致、功能上叠加、方式上互补、效果上重合。建立校友定期联络机制,邀请优秀校友回校参观访问,强化榜样引领。全面挖掘各种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力量对大学生的综合教育作用。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育目标与任务随时代不断发展,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广大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者需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特点和发展实际,统筹开展课程思政推进工作,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为国家输送更多数量、更高品质的复合型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余燔.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英语笔译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为例[J].海外英语,2021(04):264-265+269.

[2]解静.基于协同育人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04):123-124.

[3]吉玉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误区和实现路径探析[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7(04):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