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零库存”模式诊断及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2


制造业企业“零库存”模式诊断及优化策略

王侃

中海油能源物流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0

摘要:库存优化工作已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家企业转变管理思路,引入“零库存”管理模式,加速实践应用。为解决“零库存”管理模式可持续发展这个“瓶颈”问题,本文基于企业“零库存”模式开展现状,梳理目前制造业企业在“零库存”模式开展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管控策略,为物资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零库存;寄存寄售;VMI;SAP系统;供应商回购

  1. 引言

石油企业积极探索实践“零库存”理念,不断转变思维寻找新突破口,在优化年协签订模式、开展寄存寄售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应用。目前零库存模式主要有两种方式:寄售库存模式(CS)和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VMI)。寄售库存模式指供应商将货物存放在企业仓库,由企业对物料进行实物和库存水平的管理(指库存数量),货物的所有权仍归属供应商,企业在消耗寄售的货物后,与供应商进行结算。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货物存放在供应商库,由供应商对物料进行实物和库存水平的管理(指库存数量),在企业要求供货时及时按量直供,货用后结算。

  1. 零库存模式存在的问题

“零库存”管理模式是降低库存、方式库存积压的一种有效方式。实物库存与信息库存相结合,从占用资源向控制资源转变,储物于商。但在大型石油企业实际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2.1“权、责、利”不对等影响“零库存模式”开展

业务部门、采办部门、物资仓储部门作为供应链环节上必不可少的部分,职责分工有所不同,如何形成供应链合力是开展“零库存模式”的前提和保证。采用新采办模式如不能对现有生产运行带来大幅度经济性提高,业务部门作为需求部门和采办计划设计起始端,变更采办模式的动力欠缺。同时在采办环节,采办工程师缺少降库存指标的考核压力,没有动力去考虑引入“零库存”等商务措施。

2.2需求规模分散未能取得明显的议价优势

各石油企业二级长协各自相对独立,各所属单位寄存寄售/VMI需求较为分散,如单品种配件的年消耗量较小,未能形成规模效应,缺乏与供应商议价能力,供应商主动性不高,甚至会造成物资价格有一定程度的上涨,也不能带来明显收益。

2.3信息化水平及信息安全制约供需协同

(1)统计口径不统一。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涉及到正常订单采购、无编码采购、有编码直达料采购等多种采购方式。采购方式不同,造成同类物资操作方式及统计方式的区别,不利于管理。

(2)SAP价格未区分。目前部分石油企业ERP系统未实现批次管理,在不同的地域设有寄存寄售仓储地,不同地域物料价格不同,由于存在价格加权平均,同一寄存寄售物资在系统的价格无法实现区分管理。

(3)信息共享未形成。石油企业考虑到信息安全相关问题,导致SAP系统无法直接与外部供应商系统建立连接,系统之间相互封闭,数据无法相互传递,人工匹配不及时。这将会阻碍“零库存”模式顺利开展,甚至还会增加双方库存成本,降低合作意愿[2]

2.4缺少相关组织流程及制度支撑

当前缺少相关的组织、流程去支撑寄存寄售/VMI模式的落地,实际业务执行与操作流程“两张皮”,未从制度层面上保障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如一些单位当前开展的寄存寄售业务过程操作不规范:“物资先使用再补合同与供应商进行结算”。

  1. 零库存模式优化策略

    1. 推动集团层面“零库存”模式

在集团公司层面,对全集团消耗量大、周转快的排名靠前的几类物资进行筛选,充分发挥集团规模优势,与供应商合作开展寄存寄售业务。由集团公司统一组织签订一级物资寄存寄售协议,并在几个主要作业区建立集团公司寄存寄售物资集中储备仓。

    1. 完善合同条款,推进供应商回购

明确供需双方在“零库存”模式下物资保管责任划分,减少“灰色地带”风险,使风险可控可防。同时进一步推进供应商回购工作。在需求提报阶段(技术要求、立项)中提出剩余物资退货要求,合同中增设相关退货条款;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和供应商协商变更合同条款,推进供应商回购,有效避免库存资金占用和库存积压。

    1. 分析物资特性,丰富“零库存”模式

按照价值、周转等情况,对物资特性进行分类,针对不同分类的物资,积极探索研究“零库存”新模式,达到分类降库的目的。如重复使用较高的物资如钻头、电潜泵等,可以采用“以租代买”模式,由供应商提供物资,使用按次数进行服务费结算,服务结束后厂家回收物资,需求方无新增库存。再如低值易耗品、劳保防护品、工业品等物资,可围绕“互联网+”,推行电商采购,通过电商平台解决,供应时效大幅提升,大大减少物资在库时长,加快资金周转。又如施工材料等物资,寻找优质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采用中标商总承包制,由中标商负责物资采购、质量和管控,有效降低用户库存总量。

    1. 定期回顾,建立动态分析机制

建立“零库存”物资库存动态统计分析机制,重点对1-2年无动态寄存寄售物资进行监控,评估实施效果,持续改进,并进行后续推广。

    1. 搭建信息化共享平台

建立供需双方可交互的信息化共享平台,供应商可以根据企业实时库存了解物资的消耗规律,根据消耗规律提前备货[2],企业也可通过该平台掌握并管理好寄售物资,避免出现“未保管、未保养”的现象。


    1. 建章立制

配套库存管理体制,充分融合供应链一体化理念和要求,搭建与“零库存”模式相配套的管控体系。明确寄存寄售、VMI、以租代买、电商采购等方式的定义,梳理各部门职责、业务开展流程、物资选取方式、物资存放、ERP操作、绩效考核等写入章程,统一集团公司“零库存”模式标准,为后续“零库存”模式分析与开展提供基础。

  1. 结语

“零库存”管理模式开展的好坏,根源在于如何提高企业“零库存”管理的认识、如何提高企业供应链协同、如何提高供需双方的合作意愿。展望今后的研究,随着集团公司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体系制度和信息系统不断完善,结合实际业务情况,在“零库存”模式的深度和广度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卢平平. 谈谈寄售管理及操作中应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J]. 物流技术(11):52-53.

[2]杨勇. MD采购中心钢材供应商管理库存方案研究[D].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