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保护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2


论环境保护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林立倩

联合赤道环境评价有限公司 300042

  摘要: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不仅是世界性的重大课题,更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关系我国经济的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和子孙万代的幸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提出的又一重要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新理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生态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既往文明特别是传统工业文明反思的结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现实国情的迫切需要,同时吸收、借鉴了国际社会关于发展问题的新鲜经验和实践探索的有益成果。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正确的消费观、正确的政绩观。


  关键词: 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生态伦理观;消费观;政绩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之势,但由于片面追求短期的和局部的经济利益,忽视了环境保护工作,使我国的大部分城市和郊区环境质量急剧恶化,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人身健康和经济利益。20世纪全球生态灾难唤醒了人类保护环境的意识,并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从世界文明的形式来看时代,当今人类即将走出征服自然与掠夺自然,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低价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工业文明时代,正在进入保护建设自然,以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共同生息与共同繁荣的生态文明时代。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修正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要真正实现与自然和谐的生产生活,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1、要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政策上要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切入解决环境问题。只有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在发展政策上,要抓紧拟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体系,促使鼓励发展的政策与鼓励环保的政策充分融合。

  2、要健全和完善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制

  要切实采取行政、法律手段对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惩处。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进行制度建设,以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行为。虽然我们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和治理,国家环保总局甚至动用了区域限批、流域限批、绿色信贷等政策,有些地方环保部门也采取了挂牌督办、专项行动、综合整治等一系列措施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但环境污染仍然屡禁不止,原因何在?一是地方保护主义,二是环境执法手段软,再加之目前的确存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实,使部分企业宁可冒险偷排偷放,也不按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办事。怎么办?就要求我们加强立法,制定更为严格的制度,使生态保护有法可依,严格的制度包括严格的法律制度、环境标准,训练有素的执法队伍、行之有效的执法手段等,核心要求是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要让任何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个人和单位补偿环境损失,绝不允许“少数人发财,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买单”的情况一再出现。 

  3、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

  生态意识、生态道德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也直接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人类发展中生态危机的出现,其实质是人类生态伦理道德的丧失。西方传统哲学认为,只有人是主体,生命和自然界是人的对象;因而只有人有价值,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没有价值;因此只能对人讲道德,无需对其他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

  这是工业文明人统治自然的哲学基础。“人类统治自然”、“做大自然的主人”的工业文明道德观以及经济至上主义的工业文明价值观统治着人们的思想,人类对自然界无节制的开发、利用、破坏,导致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日益严重。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将自然界视为“人的奴仆”的观念,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意识、忧患意识、生态责任意识,承认自然界具有内在的价值,赋予自然界相应的地位与权利,确立“关心他人、尊重生命、呵护自然”的人与自然界共存共荣、共同发展的伦理道德观。

  4、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千军万马齐心协力保护环境的局面。一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和宣传生态文明。要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告诉广大民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健康成长的物质条件和可靠保证,有益于人类的身心健康,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灵,规约人们的行为,推动人的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向更高层次进化。 二要加强部门协作。环保部门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责无旁贷,其他有关部门是环境保护事业的共同建设者。要加强环保部门的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体制。

  生态文明意识的普及与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生态文明的提出是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在当前经济发展中,我们仍然存在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沙漠化、植被减少、水旱灾害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尤为严重。在人类社会进入到物质文明丰富的今天,需要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这才是更高层次的发展。要在全社会确立这一思想和观念。 


结束语

  建设生态文明这一新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方法,尽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比较成熟完善的体制机制,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人类只有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1世纪人类文明建设,在本质上是生态文明建设,现代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都应该按照生态优先规律,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这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物种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之本。




  参考文献:

  [1]吴长振.珠海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资源开发与市场[J].1999年 15期.

  [2]甘师俊《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中国绿色时报 2007.12.10

  [3]周岩.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集体经济[J].2004年 3期(上)

  [4]陈君.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J]. 2001年 S2期

  [5]张帆.论珠海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演进.改革与战略[J].2009年 07期

  [6]张真寿.优化仲裁环境 为珠海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制保证.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J].2008年 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