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做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9
/ 2

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做法

欧荣

陕西省汉中市 西乡县隆基中学 723599

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发现:学生自己做题错误率高,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做题,正确率明显提高。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通过近几年和语文老师们一起研究《中学古诗文阅读教学策略》课题和对中考试题的研究发现:物理试题有的文字叙述较长,信息量较大;有的试题的背景材料、物理情景与当前的新技术、新科研成果和新科技动态紧密结合而考生必须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读懂题目、分析信息、提取有效信息,而考生往往被较长的题干所吓倒,得分率很低,这正是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所造成的。因而,阅读能力的教学已成为物理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已成为学生学好物理必不可少的能力。在此我把自己近几年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寻找兴趣点,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者才能奋而忘食,乐而忘忧,达到欲罢不能的境地。利用生活中的趣味现象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激发阅读欲望。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贴近学生生活,几乎每节课都有“兴趣点”,教师要以此为良好的契机,善于挖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

1、趣味生活现象:铁比棉花重──密度;水满后向上凸起——分子之间有吸引力;毛衣与毛皮摩擦时发出响声——静电;苹果落地──万有引力、重力;高空王子走钢丝──二力平衡、重心;刹车时人前倾──惯性;鸡蛋上浮──物体的浮沉;孤掌难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趣味物理故事:神话故事“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密度;经典故事“曹冲称象”——浮力;寓言故事“猴子捞月亮”、成语故事“杯弓蛇影”──平面镜成像;励志故事“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历史事实“马德堡半球实验” 、孔明灯──大气压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法国飞行员脸旁有一个什么小玩意儿在游动着他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发现他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科学发明:“爱迪生发明电灯”、“航天器飞行特殊的外衣”──物质的物理属性;“伏打电堆” ──电流;中国墨子──小孔成像……。

在物理教学中,指导学生对贴近生活的事例、趣味生活现象、趣味物理故事、民谚俗语、科学发明进行阅读、分析,进而做出相应的个人解释,使学生感觉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会使他们学得更有兴趣。总之一句话,发现教材的兴趣点,使兴趣点和教学重点、难点三位一体,课堂便会精彩纷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根据课文中的具体物理现象、物理故事、物理规律的描述等阅读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去感悟、去思考,达到阅读理解的目的。同时,也使学生尽快形成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1、根据要求,粗读、精读多种方法共举

对浅显易懂或一般性的知识,如声音的产生、重力、光的直线传播及为拓展学生视野而设置的“生活、物理、社会”、“信息库”等内容,可以粗读,了解基本内容或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对学生中遇到的重要的、难以理解的概念、规律、各种测量工具使用方法、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等要咬文嚼字,仔细推敲。如学习二力平衡条件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时,这两个力才是能平衡”,学生自学时都能理解“大小相等”、“反向相反”、“同一直线上”,但非常容易忽略“同一物体上”,这样就很把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时,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阅读时要咬住关键词“同一物体上”,还要仔细推敲“不在同一物体上”是什么情况?又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把“一切”、“总”、“或”去掉,意思就完全不同了,“一切”表示身边的所有物体不分状态、种类,而“总”表示在这个时候固有的运动状态,“或”则表示两种状态不能并存,如果掉这些关键词那么对这种定律的描述就不准确了。

2、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提出问题

带着问题读教材,能让学生的阅读变得有目的性、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学生在阅读教材,思考教师给出的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独立作答,就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很多章节开头都设置了“观察与思考”,每节都设计了几个导向性的问题。如八年级下册第48页“河流为什么流向低处?跳伞的人为什么会落向地面?抛出的物体为什么会下落?”;八年级下册第69页“我们已经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彼此以外,力还有哪些作用效果?”九年级上册第2页的做一做“木板上钉了一枚图钉,你能直接用手拔出来吗?”议一议“你是怎样拔出这枚图钉的?”……当学生看到这些有趣的问题时,能够激发阅读教材的兴趣,并迫不及待地想解开这个谜底。约翰.洛克曾经说过,“阅读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些知识素材,是思考把所读的内容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思考过后必然会提出大量的新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中不仅要充分利用课本中已有的问题,而且要善于抓住时机启发学生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新问题,并从阅读课本中找出答案,从而猎取和升华知识。例如:在学习了杠杆平衡条件(F1ⅹL1=F2ⅹL2)时,学生学完之后都知道只有当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时杠杆才能处于平衡状态,适时提出:(F1ⅹL1F2ⅹL2)杠杆是什么情况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或者实验经过思考找出答案,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3、阅读时要勾、划、批、注

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阅读时要在教材上做好“勾”、“划”、“批”、“注”等标记。如对“功”这一概念,阅读时可注解为:(1)它不是单纯的指力,也不是距离,是力与距离的乘积;(2)说做功必须说哪个力做了功。(3)力与物体运动方向必须一致。

三、诱导、强化训练,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主动化的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倾向。阅读教学要走出目前费时低效的境况,物理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努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习惯”上做文章,教会学生读书,使其终身受益。

1、启发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增强形成阅读习惯的心理动力

阅读的自觉性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养成习惯的先决条件,只有让学生产生了读的欲望,才可能自愿去读。教师要不断的教育学生,让他们把阅读视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让他们感到阅读是生活的一种自然,形成一种习惯,有空就读。

2、办好“物理园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热情

物理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的舞台,学生将会投入更多热情来获取更高层次的知识。如每月办好一期“物理园地”,在这个园地里开辟“物理学家”、“身边的物理”、“自学体验”、“优秀小结”、“物理小论文”等专栏,使学生乐在其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古人云:“得一鱼可饱一餐,得一渔则可饱食终生”。培养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阅读能力,是为学生的继续学习、为将来构建创新的平台打下基础。重视物理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这种现代教育思想的体现。只要让学生的阅读习惯有所改善,课堂上明显沉得下来,学习主动性增强,掌握概念和公式的准确率有所提高,解题时对题意的理解更全面,学习中也就会发现问题、提出更多的问题,解题过程也就避免更多错误的出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石玉霞.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2011 ,第33期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