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管理与规划中的核心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2
/ 2

农村土地管理与规划中的核心问题研究

刘大鹏

惠民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51700

摘要:积极做好新农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是中央结合新形势下农村工作需要而提出的要求,在此项工作实施过程中,对农村土地管理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国家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对农村土地的管理方式,结合国家最新政策要求,在最大限度保护现有耕地和节约用地原则的指引下,为农村土地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创造有利条件。本文对农村土地管理与规划中的核心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核心问题

引言

乡村振兴是目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在此项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土地资源,并积极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来规范使用农村现有土地,所以在此项建设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在前期认真做好规划,最大限度利用农村现有闲置土地。积极推进土地流转,鼓励农民将闲置基地或闲置房屋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之中,以此来不断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效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价值,同时也要严格落实国家耕地保护的有关规定,严格做好基本农田的保护,使现有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1土地管理的内涵

土地管理是国家为调整土地关系、组织和监督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而采取的经济、技术、法律和行政的综合性措施。在我国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各级政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公务员,客体是土地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之间的关系,任务是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在正确调整土地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农村经济组织内部各业(农、林、牧、工、渔)综合发展的需要,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不断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查清各类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进行土地登记、颁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证书,以确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巩固稳定土地使用的范围和秩序;调动土地经营者合理利用土地、投资改造土地的积极性;加强建设用地管理,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依法办理建设征用划拨土地的审批、登记手续;检查、监督土地利用情况,查处有关违法案件,调解土地纠纷等。科学合理的土地管理不仅是粮食安全的保障,更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和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

2农村土地管理与规划中的核心问题探究

2.1管理活动不到位

人类在土地管理的过程中,主要的目标就是确保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但在土地资源管理以及使用的过程中还受一定的因素影响,使得土地管理未达到预期目标。如,农民在申请宅基地的过程中,虽然在审批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程序进行,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为了日常生活和农事作业提供方便,对所建设房屋和相关规定是否相符合考虑不到位,依然存在着占用大量农田建设房屋的现象,而且国家鼓励农民对农村土地流转,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土地流转未能达到预期,部分农民即使已经进城创业或打工,因“恋家”或流转价格低,原承包土地未进行流转,出现撂荒状态,使农村耕地总量减少。即使部分农民对土地进行了流转,但流转后土地受地形地貌影响,不利于实施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作业。

2.2管理体系落后

新时期随着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建设所需用地逐年增多,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及其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大多数地区的土地管理体系缺乏创新,仍然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城市建设项目规划和管理的发展需求,导致土地管理工作的效率较低,制约了土地利用水平的提升及城镇化的发展步伐。

2.3信息化水平低

信息化水平不高是目前各地区的土地管理工作普遍面临的问题,由于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及人力有限,且关于信息化建设现有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导致当前的土地管理工作缺乏较为健全的信息管理机构,信息化管理意识薄弱,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不高,信息传送、存储、处理及共享渠道不畅通,严重制约了土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和土地利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农村土地管理与规划中的核心策略

3.1政府方面强化监管程度,给予土地补偿

政府部门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加强监督管理力度。成立专业性强且经验丰富的监督调查小组,该项小组动态性监督以及调查农村土地管理工作,以提升土地资源管理效率,使土地资源得到规范性管理。制定健全的监督体系,落实责任追究策略,明确人员自身职责,拓展和延伸工作领域,以提升管理效率,创建信息反馈制度。土地补偿费用及分配是农民关注的首要问题,也是导致诸多耕地被大量占用的主要原因,基于此,务必提升土地补偿标准,给予农民合理补偿,创新和改进土地补偿标准计算方式,优化现有耕地征收补偿标准,不能仅依靠前几年种植粮食作物平均收入作为参考标准,应对土地市场价值加以考虑。改善补偿分配机制,合理确定集体和农民比例,确保农民获得土地补偿费用后生活标准不降低。

3.2完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体系

在完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体系建设时,相关管理部门工作重点应是农村土地产业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在耕地保护体制中,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其中,在协调、自愿、有偿等原则基础上,减少对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的限制,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方式的改革,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对于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在进行土地综合整治时,应遵循规划标准,使农业产业发展实现集中化、规模化,以达到优化配置农村生产要素的目标。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管理平台,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进行统一、科学的规划,以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新局面。加强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监督,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效率能够有效提高。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地域性、差异性极为显著,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做到有效掌握。严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发生的强制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以及强制征收土地等行为,使农民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切实保障。同时,在土地综合整治时,整治的标准应先确立,综合分析土地的数量、质量以及集约用地的水平,对监督及考核工作的重点进行明确。

3.3优化和适度开发区域的规划设计

针对优化和适度开发区域,在进行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设计时,应确保设计的自然生态体系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体系相互协调,来保障农村地区的生态安全,以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农村生态社区的规划设计中,应确保农村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以传统的住宅布局为基础,吸收现代生态住宅的设计理念,以实现生态、宜居的农村生态社区的发展目标。在社区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发挥农村自然条件的优势,将自然环境元素融入其中,在社区住宅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农村家庭的人口结构、生活水平、工作性质等因素,并最大限度地降低住宅建设成本,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居住需求。同时,农村社区建设中应因地制宜地选择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的太阳能、水、地热等资源优势,以实现打造节约型社会的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提升农村经济也就是提升我国经济水平,而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土地,合理的规划能切实提升农村土地利用率。因此,在今后的土地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农村土地规划的重要意义,同时强化农村土地规划力度,按照“五位一体”发展理念,大力做好农村土地规划,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杨欢.关中地区新农村建设绩效评估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2]李小明.关中地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3]郭小忠.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与对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4]朱玉龙.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

[5]刘震宇,王崇敏.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法治化构造[J].当代法学,2019,30(05):59-66.

[6]曾真.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7]冯文斌,冯健丽,李亚鹏.基于生态环境视角的土地整治规划及其规划环评研究[D].南京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