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2
/ 2

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防治

胡一川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32

摘要:客观来讲,我国人口众多且地质灾害频发,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造成了阻碍性影响。其中,以山体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所表现出的频发性特点明显,给部分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了阻碍性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对区域居民人身安全构成威胁。为加强对滑坡地质灾害风险的防治处理,本文主要立足于滑坡地质灾害成因及机理分析,对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滑坡地质灾害风险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防治措施;分析

引言

部分山体受到恶劣天气以及地震等因素影响,容易引发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其中,部分山体滑坡往往会携带大量泥沙滑落引发泥石流现象。对于滑坡这一类的地质灾害而言,其所表现出的突然性特点十分明显,容易对周围构筑物或者居民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一般来说,四川省等可以视为我国滑坡地质灾害分布范围最广且灾害问题频发的地理区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省份地区山脉多且容易受到恶劣或者极端天气影响,而频繁出现滑坡地质灾害问题。目前,为进一步加强对滑坡地质灾害问题的防治处理,政府相关部门联合主管单位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统筹推进与合理部署,以实现防灾减灾目标。

1 滑坡地质灾害成因及机理分析

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可以理解为引起滑坡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及其演化过程,包括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破坏方式,引起滑坡地质灾害的自然因素和诱发因素等。一般来说,边坡稳定性程度表现主要与岩土抗剪强度相关。如果边坡剪应力明显超出结构面抗剪强度的最大承受范围,边坡结构将会出现破坏性问题,如剪切破坏、拉裂等。从客观角度上来讲,滑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斜坡岩土体突破平衡条件后,沿着软弱结构面形成剪切破坏,进而形成地质灾害[1]

期间,斜坡软弱结构面容易存在应力集中问题。当内部条件或者外部条件受到相关因素影响发生变化时,局部应力会逐渐增大。当增大的应力明显超过抗剪强度时,剪切破坏问题会越来越明显,形成滑坡源,并逐步向外扩展。一定时间之后,滑坡源可带动周边滑体进行拓展运动,最终形成完整的滑坡带。滑坡带形成之后,容易在恶劣天气或者相关因素的作用下,出现滑坡地质灾害问题,对周边构筑物以及居民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 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分析

2.1 极限平衡分析法

极限平衡法作为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的重要表现,在评价分析过程中,不需要考虑斜坡岩土体不连续性以及外力影响等因素。结合以往的分析来看,在不考虑应力形变的条件下,研究人员可通过分析斜坡状态,对斜坡稳定情况进行明确了解。在进行滑坡地质灾害评价工作时,研究人员可利用极限平衡法对滑动面位置以及形态进行合理确定。根据分析结果,对滑动面主要区域及参数进行推断分析。根据分析反馈结果,明确最小稳定系数以及安全系数,并对其进行综合比较,判断斜坡稳定状态情况[2]

2.2弹塑性理论法

弹塑性理论分析方法主要针对斜坡稳定状态表现进行研究分析。在分析过程中,研究人员可将分析重点聚焦在变形与破坏两方面。其中,斜坡破坏可以理解为斜坡变形的终极状态。而关于斜坡变形问题的研究,则将重点聚焦在斜坡岩土位移变化当中。关于斜坡破坏问题的研究,研究人员可针对滑移面剪力问题进行重点计算,同时也可以针对抗剪力问题进行重点计算。

斜坡的位移问题相关人员可以直接进入现场进行测定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斜坡岩土体的位移变化以及大小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至今控制位移的标准尚未构建完全,在应用分析方面存在局限性问题。因此在评价分析过程中,可以运用定性评价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其中,为保障评价结果精确合理,应该加强对模型精度与参数精度的重点把握。

2.3 概率分析法

概率分析法作为滑坡稳定性评价体系的新兴方法,可通过借助概率统计模型完成对滑坡稳定性表现及状态的评价分析。从客观角度上来看,概率分析法比较贴合工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要求,在评价结果方面基本准确[3]

3 滑坡地质灾害风险问题的防治措施分析

3.1 工程防治措施

3.1.1 降低下滑力措施

降低下滑力的实践措施可通过削方减载实现,在实践过程中,工作人员可通过利用合理开挖方式减轻斜坡滑体荷重,保障斜坡稳定性与安全性效果得以全面提升。结合当前情况来看,削方减载方法在滑坡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工作中所发挥出的作用效果十分明显,并且通过与其他治理方案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增强滑坡治理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削方减载方法期间,工作人员应该主动结合滑坡地质灾害区域实际情况,通过提前勘察与设计,科学确定削方位置以及具体作用量。因此,建议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前期规划设计的控制管理,保障削方减载效果[4]

3.1.2 提高抗滑力措施

提高抗滑力措施主要可以从工程实践方面进行实现。举例而言,对于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而言,唯有保障土体平衡才能够减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出现。

针对于此,建议工作人员可采取支挡措施即挡土墙治理方法,阻挡滑坡滑动。如工作人员可在滑坡舌部位置增设支挡构造物,保障滑坡底部支撑力得以大幅度加强。或者也可以通过在中前部位置修建支挡构造物,减少或者阻挡滑坡滑动。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支挡措施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主动结合滑坡性质表现以及滑动面层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挡措施进行应用实践。对于基础地质条件相对恶劣且开挖基坑过深的情况,工作人员应该禁止使用挡土墙治理方案。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也可以运用抗滑桩措施治理滑坡地质灾害。结合以往的经验来看,抗滑桩设施通常会布置在滑面平缓低端位置,如果现场滑面过长且滑坡推动力较大,工作人员可联合其他治理方案进行协调应用。一般来说,抗滑桩比较适用于土质较强的坡体结构位置当中,但是在施工操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安全风险问题较多,现场工作人员需要加强监测管理。

3.2 其他风险防治措施

对于比较重要的桥梁以及隧道等构筑物建设而言,在前期规划设计中,应该对滑坡灾害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如果区域滑坡风险程度较高,应考虑避让或搬迁等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容易形成灾害的区域而言,除了需要加强对该区域滑坡等地质灾害问题的预警监测之外,当地政府部门应该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优势,加强区域的规划与管控;积极运用生物治理技术,如可以通过发展生物灌木林或者草本植被等方式,改善该区域土壤抵抗能力,加强对地质灾害问题的预防管理,减轻危害程度。

结论:总而言之,我国幅员辽阔,且地质环境复杂,对于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处理工作而言,相关人员应该主动立足于各区域地质环境特点以及滑坡地质灾害成因,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手段,加强对地质灾害问题的预防管理。与此同时,相关人员应该主动采取多元化防治结合措施,加强对滑坡地质灾害问题的预警分析与防治力度。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及主体单位应该适当健全与完善相关保障机制,如通过不断完善监测预报网络以及综合治理强度,保障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效果得以深化加强。

参考文献:

[1]李鹏强. 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防治措施研究[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06):206-207.

[2]郭剑. 煤矿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防治对策[J]. 当代化工研究,2019(06):34-35.

[3]滑坡、崩塌和危岩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J]. 黄青能.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0(07)

[4]复杂地质条件下滑坡体分区分段综合处治的探讨[J]. 孟芹,何国华. 山西建筑. 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