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加强审计工作的策略

/ 2

数字化时代加强审计工作的策略

葛岷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法宝。最近几年,大数据审计建设受到政府高度关注。2014年10月,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积极建立国家审计数据系统,把大数据技术运用于审计实践;2015年12月,两办印发了《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对创新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和构建数字化国家审计平台做出要求;2016年6月,审计署在发布的《“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将大数据技术深入运用于审计工作中,大数据审计分析方法要实现智能化、多维度运用;2017年3月,两办又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对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创新和完善审计监督机制提出要求;在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在接下来的全国审计工作会上,对大数据审计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审计全覆盖的要求,使传统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方法面临重大挑战,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大数据审计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提升审计主体大数据运用能力,掌握数据挖掘、线索归纳、问题评判和宏观分析的能力。

  一、企业内部审计易存在的问题

  1.难以发挥独立性

  现阶段,企业的内部审计或多或少存在缺乏独立性的情况,一般可分为体制机制面、方式方法面。其中体制机制不健全会导致内审形同虚设、监督权力不畅,而在具体审计监督工作开展中较容易出现“熟人情结”,审计部门的人员一般是公司内部发掘、培养,对公司业务、人员比较了解,但同时也带来了“太熟不好下手”的情形,缺乏独立性。特别在一些经济责任审计中,如果体制上、工作方式上都不利,审计遇到的阻力会较大,导致审计工作很难高效的实施。

  2.内审监督合力不足

  目前,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模式依然是由专业的审计人员开展现场审计活动,审计活动的业务条线为单方向,其他经营业务则是被动接受审查,抑或是牵头负责本相关业务的归口整改管理,对与审计同仁携手合作会存在排斥感,怕发现自身问题而竭力去遮掩阻挡,久而久之积重难返、沉疴难医。同时,这种内审管理模式效率会大打折扣,浪费企业大量的资金、时间、人力资源,无法触及一定的深度、广度,长远来看不利于企业发现和改善内部运营问题。实质上,内审的职责是监督和纠堵经营管理上的偏差、漏洞,不是与经营业务站在对立面,大家应在同方向为企业发展大局共谋事、并尽力。

  3.审查数据内容不均衡

  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活动时,主要将审计内容重点放在分析结构化数据领域,但是在大数据时代,非结构化数据是主流且占据数据信息的绝大多数,只有少部分数据为结构化数据。同时,部分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活动时,过于注重企业内部的数据信息,未能充分重视外部数据信息的重要性。在大数据时代,非结构化数据和外部数据信息能为企业的内部审计管理起到至关性作用,因此,企业内审还应具备拓展数据源的能力。

  二、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创新的必要性

  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大数据技术正在影响和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并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审计是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鉴证活动, 其工作效能的提高依赖于数据处理效率的提高,而大数据海量、高速的处理技术为审计工作实现飞跃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可以预见,大数据技术和审计技术必然会实现深度融合, 由此而催生的大数据审计必将带来审计方式转变和审计技术革新。传统的审计方法中主要运用查账的方法, 如审阅法、 复核法、核对法、函证法等;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除了要运用财务审计的一般方法外,还要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多种分析方法,如决策分析、经济活动分析和数学分析等。随着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被审计单位的很多问题更加隐蔽化、深层次化,传统审计方法要在海量数据中发现潜藏的违规问题已显得比较单薄。 大数据则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海量数据, 传统审计抽样程序将会发生变化,同时还能快速地建立起经济活动监控模型,促使审计方式方法向着立体多维方向发展。同时,大数据还解决了数据挖掘的问题, 通过进行数据多维分析, 可以准确发现疑点线索,更好地防范审计风险。 为此,审计工作必须在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基础上,聚焦技术手段改革创新,实施大数据“精准审计”。

  三、大数据时代下的创新对策

  1.加强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企业应对办公、财务、销售各业务子系统进行调整,确保各子系统对内部审计工作全面开放,便于审计工作人员收集相应数据信息。企业要借助信息化平台,融合各业务子系统,将各子系统整合成整体,为后续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便利,提升数据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工作的效率。此外,审计工作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活动时,应构建云审计平台,实现各类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实现分析管理机制的信息化、智能化,提升内部审计效率与工作质量。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将监控各类经营风险作为核心导向,全面覆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数据信息,建立风险发现与防护机制,尽可能降低企业的风险程度。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企业应聘用高素质、业务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例如数据挖掘工程师、数据分析工程师、数据信息编程工程师等,能够有效提升数据信息的利用效率,提高企业的内部审计效率、质量。

  2.加强审计工作模式创新

  审计内容覆盖面越广,则审计结果的精确性就越高。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活动时,还应借助数据信息的数量优势,改变传统的抽样审计方法,运用全面审计方法,对与业务相关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全方位地分析筛选,找出具有审计价值的数据信息,提升内部审计结果的精确度。过去一段时间,企业通常使用事后审计模式开展内部审计活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审计工作人员能够预先判断企业运营风险,通过比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行业数据、历史数据,预先判断企业经营风险,将大数据技术、信息化技术相融合,为企业建立高效、集成化的电子信息平台。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意识到内部审计工作连续性的重要意义,而大数据技术能够为连续审计提供有力支持。企业审计工作人员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展的连续性审计工作,其根本目的在于将内部审计融入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当中,进而获取更有效、及时、可靠、科学的具有高价值的数据信息,增加信息价值。相比于传统的审计模式,连续内部审计更强调连续性,将软件或程序嵌入到财务系统当中,使其能够自动收集处理数据信息。在该种审计模式条件下,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快速收集、整理、分析各类数据信息,全天候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提升内部审计效率,增加内部审计价值。

  3.加强内审大数据应用与经营管理的深度结合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内审对经营管理的持续促进作用,有效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掌握企业经营动态,实时跟踪业务开展中的风险,紧扣主责主业,为审计监督划定重点,并及时介入;与此同时,根据外部获取的大数据分析结果,能及时观测到政府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动,可预判市场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为内审未来监督方向和模式做准备。审计工作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活动时,可以从上述几方面着手,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向企业管理层报告相应的分析预测过程、结果,为企业后续的经营决策提供具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以及相关意见。与此同时,由于内审大数据的应用会改变以往内审工作机制和模式,企业领导层应特别注重和完善相关内审工作制度、规定,再细化、再明确企业审计人员的监督工作职责和权限,充分调动内审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履职担当能力,进而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率,持续增加企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