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的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2
/ 2

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的路径探索

彭云霞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兴安镇兴安小学 , 河北 石家庄 052160

摘要: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财富,是每一名中国人要传承下去的文化遗产。展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要从少年儿童入手,而我们在语文授课中来继承文化,是在展开思想、道德与审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通过语文授课中融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一条相当关键的路径。所以要从语文教材中充足开挖传统美德教育的要素,同时联合语文授课的实际情况来逐步改良教育的方式,可获得不错的教育功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渗透

引言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教孩子如何做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优秀的传统美德需要炎黄子孙继承和发扬。如何从小教育孩子弘扬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需要教师多做功课,让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落实到每节课中。为此,我们应该研究学生的生活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研究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发掘适合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利用资源,选择学生能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将传统美德根植在每个学生的心中。

1 意义和价值

中华民族的历史已经拥有五千年的时间,处于这历史河流中,我们祖先给我们遗留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德有学之人,令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其德望声名自然远播,犹如花香,其馨自溢。若苦苦追寻声名,无疑是缘木求鱼!如何将这些美好的传统继承和发扬下去,使之代代传承和弘扬,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乃至中国社会刻不容缓的重大研究课题。崇德向善、明德惟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一系列的论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归纳成“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层面。这六个层面集中展现出中华传统美德,也是新时期树新风、化新人的价值导向。依据党和国家的新时代、新要求,我们要明确此课题探究的主要内容是:塑造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教育指导学生塑造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点滴下手,在常规生活中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2 小学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2.1 挖掘语文教材中传统美德教育的因素

2.1.1 利用图片,激励志向

在语文教材中穿插精美的图片。在授课中,老师要充分注重和借助这些图片来教育学生的传统美德。比如,讲解相关描述祖国山水、名胜古迹、园林建筑、工艺作品等层面的文章时,可通过文中的图片、悬挂教学挂图、播放多媒体或督促学生多搜集一些相关联的图片来协助授课。这样,不但可以更加生动、直接、形象地讲述文章中所描写的景象,而且更让学生深刻地认识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深刻领会到祖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有助于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进而让他们逐步塑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与立志报国、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在教学名人名篇时,也可借助文中的人物插图或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孔子、毛泽东、周恩来、文天祥、岳飞、鲁迅等名人和伟大人物的画像,并使 学生通过旁批、查找资料等,解释其关键的作品或成就。学生在收集活动进程上,不免被他们高尚的品德、崇高的气节、伟大的志向、不屈的精神所感染,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知道自己的志向与努力的方向,并逐步深思自己的语文,使人生坐标步入正轨。

2.1.2 抓住动人场景

传统美德教育作为伦理性教育,要将人置于首要位置,所以要加倍重视情感的教育。老师要多向学生讲一些感人故事,使学生感受各种各样的环境,悄然地受到教育作用,进而将学生的内心净化,将学生的情操得以熏陶。比如: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秋天的怀念》,主线以母爱为主,使用的授课方式以朗诵为核心,关键要将母亲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等体现出来,甚至母亲在临死之前也时刻挂念着儿女,让学生从母亲的言语中加以体会与感受,真正地知道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学生受这种教育多了,就知道自己如何去关爱父母和别人。老师授课时可将感人场景多讲解一些,这样使学生深切地思考,课后以课文加以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加强实际性。可提醒学生回家之后帮着父母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关爱他人,做一个明白的人,展现出语文课程的整体实践性。

2.2 结合教学实践,优化教育方法

2.2.1 树立好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尽的,通过模范作用,正确指引,可以推动学生塑造优良的品德。在授课中要开启学生的主动思维力,从详细、生动的的授课内容中感悟出真谛。

2.2.2 真情唤真情

“情贵于真”。在授课中,老师要借助具体生动的材料与动听的故事,以及充满感情色彩与体现力的语文去制约学生,引发学生的共鸣。

2.2.3 实践悟真知

实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使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行为习惯。新课标的语文教材不但拥有丰富的内容。贴合于儿童生活,而且形式多样,可让学生在网络中找到很多与课文内容关联的经典人物与动人故事,加强中华传统美德对他们的作用。

3 结语

小学语文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相依相伴,是重要的德育阵地。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无私无畏;感受到勤劳淳朴的美好;感受到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更感受到祖国前沿科技的发展,祖国的强大,激起学生的爱国心,使传统美德烙在学生心中,并落实于行动。教学实际证明,传统美德教育可密切地关联到小学语文授课,将以往美德教育融入于小学语文授课中,可获得不错的教育功效,使学生逐渐形成优良的个性品德,推动其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老师要深层面的学习新课程标准,精准地掌握语文教改的方向,塑造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最大化开挖在语文授课中加入德育的好素材,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关翠娟,杨砚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J].林区教学,2021(08):34-37.

[2]林琳.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传统美德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7(03):301.

[3]李博.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J].科技展望,2014(13):191.

[4]陈桂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4(05):18-22.

[5]罗建平,李昌林.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