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产线的高职《劳动教育》教学设计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1

基于智能产线的高职《劳动教育》教学设计探讨

高淼 肖志余 蒋芬 卢佳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430205

摘要: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智能制造教研室,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智能产线加工项目为载体,对《劳动教育》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勤俭奋斗、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关键词: 智能产线 劳动教育 学生主体

一、教学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本次课内容选自高职机自专业拓展课程《劳动教育》项目一大学生与劳动品德,精选“劳动品德内涵”展开教学设计,4课时。选取高等院校劳动教育教材《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配备6S职业标准素养评价、职业技能大赛赛题和1+X职业等级证书。

授课对象为高职机自专业“专创融合”班大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完成了基础和专业领域课程学习,但是尚未切身体验到劳动的真正意义;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已经具备了智能产线知识与技能基础,但是劳动能力欠缺、不善协作;他们思维活跃,信息技术掌握速度快,但社会服务意识不强、劳动价值难以扩散。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了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其中,教学重点掌握劳动的内涵和劳动五要素,教学难点是激发学生以实践操作感受新时代劳动精神。

二、教学策略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1]中明确“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 ;融合岗课赛证,创设四大教学情景;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盲盒游戏、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方法,化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实现做中思、做中学。引入理实结合手段,营造情感共鸣氛围,锻造智造加工技能[2],破解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通过职教云发布劳动改变世界的视频,学生观看后并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和完成调查问卷两项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中按学生情感认知规律分为明意义、学理论、练技能、育素养四大环节。

思维导图明劳动之意义:教师展示学生课前留言,并用视频展示劳动的起源、历史发展、核心内涵、特征要素等,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强化记忆。

盲盒游戏学劳动之理论:学生通过随机抽取盲盒,通过图片来判断真实现象是否属于劳动。回答正确的同学将获得爱心积分,巩固劳动的内涵和五要素,破解教学的重点。

智能产线练劳动之技能:学生以新时代智能工匠技师的身份走进智能产线,教师引入我国自主研发13年,并于2021年3月售卖成功的C919民用大型飞机的伺服电机轴为加工项目。学生按照技能强项分为五组,进入智能产线合作,加工零件,当自动检测装置显示零件合格时,学生充分体会到劳动创造价值。

6S标准育劳动之素养:零件加工完成后,学生以6S素养,标准完成产线收尾工作。教师上传学生劳动的照片至云课堂,小组讨论在劳动过程中有什么样的体会,明白劳动的意义。解决教学难点,达到情感教育目标。

课后学生通过职教云申请志愿者劳动服务,展示参与劳动的图片,发表感想,并完成课后测评[3]。教师将根据课前测、思维导图、实践操作、6S标准、课后志愿者工作,给出综合成绩,分数最高的同学将成为本项目的劳模之星。

四、教学反思

1.教学效果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全程参与,课后测评率较课前显著提升,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多种教学方法,提供理论与实践两个教学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获得感增强。

2.特色与创新:

两大融合,劳动教育体现专业特色,有机融合课岗赛证;三个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延展了劳动教育的宽度,让学生“爱劳动、会劳动、懂劳动”,激发学生自觉地投身劳动实践中;四大教学情境, 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劳动的内涵,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新时代劳动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20 (001)

[2]刘萌.工匠精神视域下中职学生劳动教育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44):186-187.

[3]张珂.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实践路径[J].现代职业教育,2021(45):220-221.


课题编号: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2019 年“一专一项”教学改革项目《产教融合 校企协同 推进高素质机自专业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高淼(1984.10-),女,讲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智能制造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建设工作,研究方向:数控加工编程、PLC电气控制、工业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