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对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2

村级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对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作用分析

李继勋


宾川县皮肤病防治站 云南省宾川县671600


摘 要村级医疗机构是最底层的、与群众接触最密切 的、也是对群众的卫生服务最频繁的基层医疗机构,从 2009 年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在整个服务过程中, 起着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村级医疗机构的能力建设,决 定了其服务能力大小,也决定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工作的开展,影响到了群众健康素养的提高,直接决定了地 区群众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村级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公共卫生;健康水



宾居镇共有 2 个居委会,6 个村委会,57 个自然村,123 个村民小组,总户数 11138户,人口39606人全镇 8 个村居委会,

设置有 8 个村卫生所,共有31名乡村医生。近年来通过对村级医疗机构的一体化管理及标准化建设,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在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宾居镇近年村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情况介绍如下:

  1. 工作范畴

    1. 强化村级医疗机构的吸引力。村级医疗机构是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真正网底,目前开展的基本诊疗工作、公卫工作、健康扶贫工作,包括正在实施的“户籍医生制”或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等,最终能日日夜夜战斗在前线

的只能是乡村医生,县级、乡镇卫生院在这些工作中主要以指导、带头、引领为主。要让网底牢固,必须强化能力建设。增加村医这份工作的吸引力,从提升待遇、解决编制、解决退休养老、加大培养入手。

    1. 强化村级医疗机构的管理力。在目前纷繁复杂的工作形势下,不仅仅是面对病人,而是面对整个群体、整个社会,不仅仅是面对疾病,而是面对健康问题,所以,通过创 新,改变管理机制,提升管理能力,动员全社会与,发挥政 府及一切社会力量,来面对当前工作。

    2. 提升村级医疗机构的业务能力。主要强化培训,采 取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提升乡村医生综合素质, 提升业务能力,适应当前工作。

    3.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及体检工作。2020年12 月底,为36564人建立了居民健康建档,建档率92.3%,电子档案录入36564人, 电子档案录入率92.3619c7e4174dd2_html_fd5852aab5e516a9.png

    4. 健康教育工作。2020 年,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10 块, 定期更新 6 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 60 次;组织开展 9 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发放 14 种健康宣传资料;播放 154 次健康音像材料。

1.6预防接种工作。截止 2020年 12 月,建卡244人;卡介苗接种44针次;乙肝疫苗接种634针次;脊灰疫苗接种1336针次;甲肝疫苗接种377针次;麻腮风疫苗接种594针次;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1387针次;白破疫苗接种336针次;麻风疫苗接种160针次;乙脑减毒疫苗接种707针次;A群流脑接种310针次;流脑A+C疫苗接种688针次。

1.7传染病防、地方病和寄生虫病报告和处理。截止 2020年12月,发现结核病患者6例,规范管理6例;配合专业机构治疗管理艾滋病人124例;上报传染病22例。

1.8儿童保健。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按要求对新生儿、1 月、3 月、6 月、8 月、12 月、18 月、2 岁、2 岁半、3 岁、4 岁、5 岁、6 岁儿童进行规范随访管理,截止2020年12月, 新生儿建册建档275人,新生儿访视275人,访视率100% ; 0—6岁儿童健康管理2460人,系统管理率95%;0—3岁龄儿童健康管理910人,系统管理率87%;6月龄至24月龄儿童服营养包494人。

1.9孕产妇保健。截止 2020年12月,各卫生所已为孕妇建册建档274人,早孕建册205人,早孕建册率75%,系统管理孕产妇144人,系统管理率53%;产后随访274人次,产后随访率100%;管理高危孕妇共计224人。

1.10老年人健康管理。截止 2020年12月,已为辖区内4038人次65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通过健康知识宣传,65岁以上老年人都能自愿接受体格检查。202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健康体检项目为心电图、腹部B超、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分析、尿

分析,截止2020年12月,健康体检65岁及以上老年人2996人,体检率74.19%;健康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人2829人,健康管理率70.05%。

1.11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截止2020年12月,登记管理高血压患者2588人;季度随访9700次;分类干预3416次;转诊1051人;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1446人,血压达标率达55.87%;规范管理1996人,规范管理达77.12%。

1.12糖尿病健康管理。截止 2020年12月,登记管理Ⅱ型糖尿病患者726例,体检Ⅱ型糖尿病患者688人次,体检率94.76%;季度随访2713次;分类干预1132次,转诊440人;最近一次随访血糖达标263人,血糖达标率达36.22%;规范管理465人,规范管理率达64.04%。

1.13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截止2020年12月,已为167位在家居住的精神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并定期进行随访管理,及时将167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随访信息录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系统,体检患者78人,体检率46.7%;季度随访642;分类随访539次;转诊10人;最近一次随访病情稳定103人,病情稳定率达61.67%。

1.14死因监测。截止2020年12月,全镇死因上报253人,任务完成率106.5%,已全部录入死亡系统,死亡表格填写完整。

1.15 0—3 岁儿童和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经截止 2020年12月,中医药管理0—3岁儿童964人,管理率达98.1%;65岁以上老年人2908人,管理率达79.5%。

1.16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截止2020年12月,管理结核病患者6人,管理率100%;规则服药6人,规则服药率100%;推介结核病可疑患者88人,推介到位45人,推介到位率1.1‰。

1.17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制度。2020 年底,家庭医生签约17763覆盖率达到44.85619c7e4174dd2_html_fd5852aab5e516a9.png重点人群签约11451签约率达到64.5%,其中建档立卡户签约 1023人,签约率达到100%;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 17人,签约率达到 100%。履约17763人,履约率100%。

2 工作方法

1.1一体化管理服务机制是工作开展的前提保障。2008年实行乡村一体化后,统一设置了村级卫生医疗机构,村医集中上班,原来各敲各打的机制得到了统一,方便了管理,公共卫生工作得到了合理分配,形成了分配合理、合作共存、多劳多得的工作机制,一体化的管理即保证了公卫工作的实施,也使村医从公卫经费中得到了回报,逐步实现了村级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良好发展趋势,乱输液、乱用抗生素、乱用激素现象显著得到改善。

1.2卫生室的统一标准化建设,实现了村级医疗机构的规范化。全镇8个村级医疗机构均按照建设标准,达到了标准化建设,不仅解决了诊疗场所标准化,也实现了公卫村级管理的标准化,档案管理、计算机系统录入、人员随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都是在这些硬件设施的配套建设下得到实现的。

1.3镇政府与卫生院的双重考核管理是平稳运行的制度保障。全镇对村级医疗机构的管理采取以政府制定考核方案的措施,以公卫工作为主要考核内容,每月政府与卫生院联合考核兑现乡村医生保底工资(2000元/月),形成了多劳多得、不劳处罚的机制,充分调动了乡村医生积极性,即落实了各项公卫工作,群众满意,政府也对卫生工作更加了解支持。

1.4群众健康意识提高,行为改变,最终健康水平提高。近年来慢性病的发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贫困地区传染病还时有发生,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很多都与生活、工作、劳动习惯及环境有关,通过实施公共卫生项目,大量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人们改变不良习惯,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疾病减少,特别是通过对慢性病、老年人的随访管理,疾病发生率减少,伤残、死亡降低,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村级医疗机构的门诊日次从高峰时期 45000人次减少到了2020年的18500人次,人群总发病率显著减少。

3 结论

村级医疗机构是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真正网底,是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保障及直接机构,通过对村级医疗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实行一体化管理,对村医的双重考核,大力提升了村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使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得到了顺利实施、全面落实,群众健康素养明显提高,慢性病得到较好的管理、控制,传染病得到有效预防,重点人群得到有效管理,群众整体健康水平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