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对血常规诊断结果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3


全自动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对血常规诊断结果影响分析

郑普

北京中能建医院 102401

【摘要】 目的:探究全自动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1月~12月期间纳入140例血常规检验标本进行分析,所有受检者取两份血液标本,一份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简称仪器检验),另一份予以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简称涂片检验),比较检验结果。结果:将两种方法进行联合检测,血红蛋白、白细胞及红细胞检出率高于单一应用仪器检验的检出率(P<0.05),联合检测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红细胞阳性检出率高于单一仪器检验的检测结果(P<0.05)。结论:仪器检验在血常规检验中检出异常细胞阳性率高于涂片检验,可联合应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两者优势结合优势显著。

【关键词】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血常规检验


血常规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检查项目,可以通过监测相关指标实现对疾病的诊断,如红细胞(RBC)可体现呼吸状况,当患者出现呼吸异常时会出现明显变化,白细胞(WBC)可以体现机体感染、炎症等情况,血小板(PLT)可反映凝血功能,通过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或分布状态,可判断疾病。血常规检查一般有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以下简称仪器检验)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以下简称涂片镜检),仪器检测速度快、准确率相对较高[1]。而镜检的加入,可以对非常规、形态多样且仪器无法鉴别的细胞进行鉴别,有效降低了误诊率,提升诊断准确性。本文探讨上述两种方法对对血常规诊断结果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140例血常规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每人抽取血液标本3次,作为不同检测方法的标本。

依据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复检标准。受检者中男87例,女53例;年龄18~80岁,平均(49.35±30.22)岁。

1.2 方法140例受检者,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取静脉血,经真空紫管操作,取样本2mL左右,样本8次颠倒混匀处理,接受不同检验方法。为避免研究结果出现误差,所有采集标本的一检和复检需要在五天内完成,整体操作流程需要按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

一份经仪器检验:仪器选择BC-5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机器和配套试剂,在检验前检查所有仪器并调试、校准,确保其能顺利进行检验,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说明说进行。

一份经涂片镜检,具体方法: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型号:OLYMPUS奥林巴斯显微镜CX31)予以观察,血液标本在1h内完成镜检。将血液标本与瑞士染色剂染色后,在显微镜状态下观察细胞形态、状态等。依据显微镜计数法计算RBC、WBC、PLT的数量。对检测结果进行分类,若要进行再次检测或者复检,时限不能超过5天。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复检标准[2]:以下任意一项指标异常,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未有报警提示判定为需要复检标本。(1)当WBC、RBC、PLT、血红蛋白(Hb)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时提示计数异常。见下表:

表1:复检标准(/L)

项目

WBC

RBC

PLT

Hb(g/L)

上限

15.0×109

6.0×109

300×109

150

下限

60×109

2.0×109

60×109

60g/L

  1. WBC检查结果中,当L为0.60,N为0.85,大未染色白细胞数值为0.10,可判定结果异常。

(3)仪器结果WBC、PLT、RBC异常情况在同一时间出现且3个直方图均为异常。

1.3 观察指标 不同检测方法下,记录受检者在不同检测方法下Hb、WBC、RBC的检出率;记录成熟的WBC中,嗜酸性粒细胞(MID)、单核细胞(EOS)、淋巴细胞(L)与中性粒细胞(N)的阳性检出率。

检出标准:WBC与RBC均降低或细胞数目增加,检验时应有一项未出现仪器警报,WBC:3.0×109/L-15×109/L,RBC:2.0×109/L-6.0×109/L;若WBC提示异常,检查N和L的情况,若N、L=0.85、0.6;若仪器报警,观察此刻Hb、WBC、RBC数据是否异常,且Hb浓度应在60-150g/L。

阳性标准:检验RBC出现中度及以上的变化,PLT可以见聚集且L异常,可见PLT和有核RBC也同时发生中度及以上变化,可见血液中中毒颗粒发生异常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619c7f1e65188_html_a172f638dce19dda.gif )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用χ2检验,P<0.05认为数据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不同检验方法细胞检出率比较

联合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单一仪器检测结果(P<0.05),具体见表1:

表2:仪器检验与联合检测结果比较(n/%)

检测方法

例数

Hb

WBC

RBC

仪器检验

140

81(57.86)

96(68.57)

88(62.86)

联合检测

140

113(80.71)

120(85.71)

116(82.86)

X2


17.185

11.667

14.159

P


0.000

0.001

0.000


2.2 仪器检验、涂片镜检和联合检测不同细胞结果对比

联合检测中,各项不同的细胞阳性检出率对比详见表2:

3 不同方法检验各项细胞的检出率对比n/%

检查方法

L

EOS

N

MID

联合检测

77(55.00)*

85(60.71)

57(40.71)

87(62.14)*

仪器检验

50(35.71)

65(46.43)*

40(28.57)*

67(47.86)

X2

10.505

5.744

4.559

5.772

P

0.001

0.017

0.033

0.016

3 讨论

因血常规在妇科、血液科、传染科甚至体检中广泛使用,其结果的精准性对后续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常规血涂片镜检作为金标准虽然可以给出准确结果,但检测用时较长,当出现急诊或急危重症患者,则不能满足临床需求[3]。随着检验技术的进步、检验仪器的有效研发,目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广泛应用于临床,因其具有检测速度快、精确度高、能降低工作量及操作简便的优点,在各级医院检验科迅速普及。但也因为存在误差和误诊,临床逐渐倾向于联合两种方法共同检测,以此提高诊断结果。

结合表1、2的结果可知,联合检测方法中各项细胞检出率高于单一应用仪器检验的检测结果,联合检测对不同细胞检测的结果均高于仪器检验的结果,提示联合检查结果较之单一检查更具备准确性,分析原因如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是:利用电学、光学分析血液成分,得出检验计数结果后分析异常数值结果。临床操作简单,短时间内即可出报告,同时还能重复检测[4]。但该检验方法在识别细胞形态方面较为局限。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能识别仪器识别不到的异常细胞形态,提升了细胞形态学的准确性[5]

中性粒细胞增多一般提示感染、出血或其他中毒症状;淋巴细胞则反映白血病、传染性肝炎以及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和细胞免疫缺陷等;单核细胞则主要表现结核、疟疾以及其他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嗜酸性粒细胞可以反应免疫和过敏[6]。本研究中,联合检测方法检测上述各项细胞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单一仪器检验的结果。

综合上述,实施仪器检查后配合涂片镜检可有效提升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效果,减少误诊或漏诊出现,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阳小春,黄升.探究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学,2021,27(2):131-132.

[2]赵锐.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诊断现状及检验质量的提高[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7):1128-1130.

[3]钟杰,陈增会.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11(4):772-773.

[4]何文军,钟伟国,李曼.SysmexXN-L-5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性能验证及评价[J].医疗卫生装备,2019,7(6):331-335.

[5]刘新,金子铮,王文静,等.全自动数字细胞形态分析系统SysmexDI-60在外周血白细胞分类的临床应用比较研究[J].北京医学,2018,40(10):970-973.

[6]邱文东.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联合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2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