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替麦考酚酯结合小剂量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2

吗替麦考酚酯结合小剂量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秦长林、高金杰 秦霄玥

石家庄市同济红斑狼疮研究所、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心内科 050000

摘要】目的 探究运用吗替麦考酚酯和小剂量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和为不良反应发生率带来的影响。 方法 将我院2019年8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6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进行分组,每组32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吗替麦考酚酯和小剂量激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 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过程中,运用吗替麦考酚酯和小剂量激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积极进行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吗替麦考酚酯;小剂量激素;系统性红斑狼疮;不良反应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临床上一种非常普遍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这种疾病在儿童中发病率比较低,成年人发病率相对比较高。这种疾病具有发病速度缓慢、起病隐蔽等特点,并且临床症状种类比较多,诊断和治疗这种疾病是临床上一大难题。在皮质激素广泛运用的影响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有了进一步的突破,但是这种药物用量较大,药物具有明显的副作用,一些患者无法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医学工作者开始运用吗替麦考酚酯和小剂量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1]。对此,此次研究主要分析运用吗替麦考酚酯和小剂量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产生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详细研究内容为: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8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6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进行分组,每组32例。参照组男性16例,女性16例,最大年龄为65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年龄为(32.45±3.11)岁,最长病程为4个月,最短病程为1个月,平均病程为(1.65±0.54)个月;观察组男性17例,男性15例,最大年龄为66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为(33.17±3.65)岁,最长病程为5个月,最短病程为2个月,平均病程为(2.11±0.3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参照组常规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等,

给予观察组吗替麦考酚酯和小剂量激素进行治疗,吗替麦考酚酯(生产厂家: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240)以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分别为,前者采取口服方法,每次20毫克,每日两次,糖皮质激素选择泼尼松(生产厂家: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636),使用方法为第一周每次40毫克,第二周每次30毫克,后续逐渐减少服用剂量,坚持治疗六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在治疗的过程中,同时给予患者钙剂和维生素D3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包括肝损害、胃肠道症状、骨髓抑制等,发生率越低说明药物安全性越高,相反,发生率越高说明药物安全性越低。

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划分标准为[2]:(1)完全缓解:通过治疗后,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各个检测指标达到标准;(2)显效:通过治疗后,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指数降低大于三分之二,并且,各种临床症状以及检测指标明显好转,服用药物后患者病情可以得到稳定控制;(3)有效:通过治疗后,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指数降低处在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范围内,临床症状以及检测指标明显好转;(4)无效:通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稍微好转,但是病情不稳定,且可以见活动指征者。

1.4统计学分析

录入SPSS18.0统软件中处理,x2表示检验,(%)代表计量资料,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

完全缓解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参照组

32

10

5

5

12

62.50

观察组

32

14

7

9

2

93.75

619c7f7e48678_html_b644513e33cc2a6.gif2

/

/

/

/

/

9.143

P

/

/

/

/

/

0.002

2.2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组别

例数

肝损害

胃肠道反应

骨髓抑制

发生率

参照组

32

8

7

4

59.38

观察组

32

4

2

1

21.88

619c7f7e48678_html_b644513e33cc2a6.gif2

/

/

/

/

9.328

P

/

/

/

/

0.002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慢性全身性疾病之一,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病,通常发病人群为20~45岁人群,中国、非洲等后裔相对比较常见。这种疾病发病机制相对比较复杂,和患者自身的免疫存在较大的联系,会为临床治疗效果带来直接影响[3]。现阶段,已知的致病因素有遗传因素以及免疫因素,相比之下,免疫因素比较重要。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活动期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变少,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存在密切联系。另外,性激素水平以及环境因素也可能会造成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这种疾病可能会出现皮肤以及黏膜受损、关节疼痛等一些症状[4]

传统在治疗这种疾病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但是因为患者存在个体差异性,尤其是针对儿童患者而言,需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的特点,尽可能在达到理想治疗目标的基础上,减少使用激素的剂量。而将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进行联合运用,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使用激素的剂量,这一治疗方法已经具有良好的使用经验[5]。临床上普遍运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等,由于环磷酰胺具有较多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可能会损害性腺,环孢素A这种药物个体浓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据有关报道显示停用药物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此次研究主要是分析在运用激素的同时运用吗替麦考酚酯进行治疗产生的效果,通过观察发现,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单独使用某种药物产生的效果,并且,还可以有效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可见,将两种药物进行联合运用能够有效提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效果,优化患者免疫状态,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6]。推测认为吗替麦考酚酯能够有效抑制免疫活性,这种药物可以在嘌呤代谢中发挥良好的效果,对鸟嘌呤分泌的释放产生一定的抑制效果,阻碍合成抗体,并且,这种药物能够有效抑制或者减少身体免疫复合物的形成,确保身体免疫状态的平衡,推动患者病情的恢复。

总之,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时,应用吗替麦考酚酯和小剂量激素,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以大力在临床上进行运用。

参考文献:

[1]马新,史晓飞,武新峰,等.吗替麦考酚酯与环孢素A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2):176-178.

[2]李蓉蓉,龙红.观察小剂量环磷酰胺联合霉酚酸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J].人人健康,2020,No.519(10):277-278.

[3]黄超朔,农桂敏,廖虹,等.泼尼松联合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增殖性狼疮性肾炎患者临床研究[J].内科,2019,14(1):8-11.

[4]李杰一.左归丸加减联合吗替麦考酚酯,糖皮质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v.31;No.316(16):30-32.

[5]林晓芙,徐海波,吴燕,等.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泼尼松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功能免疫功能及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0):1663-1665.

[6]蔡冰冰,左东波.心肝宝胶囊联合他克莫司及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狼疮肾炎效果分析[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9,v.47(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