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2

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魏冬冬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2)

摘要:综述了ICU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如卧床时间久,血容量不足,反复、多次静脉采血和深静脉置管的位置,以及预防评估、护理的中西医常用方法。

关键词: ICU;下肢静脉血栓;预防评估;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下肢深静脉中的血液因为各种因素发生不正常凝结,堵塞血管,影响机体内血液的正常流通1】。医疗领域认为DVT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分别为血液高凝状态、血液回流较为缓慢、静脉壁内膜有明显损伤2】。DVT也是ICU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护理工作进行干预,可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ICU临床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一、ICU中DVT的危险因素

1.绝对卧床: ICU患者病情危重,多数患者处于昏迷状态,需绝对卧床休息,或使用保护性约束,肢体主动运动减少,下肢肌肉收缩力下降,静脉瓣膜功能丧失。Hock等3】报道,卧床时间>10d,DVT 发生率可达60%以上。李春燕等4】报道,大于 80 岁的患者下肢 DVT 发生率高达33.3%,60~70岁的患者,占 26.0%。

2.血容量不足: ICU患者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大剂量使用脱水、利尿剂,加上创伤、糖尿病等原因,均可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凝血酶原释放,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增加了DVT发生的诱因。

3.反复、多次的静脉采血: ICU患者常因病情需要而频繁地进行诊断性抽血。过多、过频的静脉采血加重了对静脉内壁的损伤。

4.深静脉置管的位置:深静脉置管是ICU中常见的治疗手段。经股静脉穿刺置管患者DVT的发生率为21.5%,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DVT的发生率为1.9%【5】

二、DVT的预防评估工具

1.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由美国西北大学Caprini JA 等根据外科患者特点研究设计。2005 年形成较为成熟的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模型包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现病史、手术史、实验室检查、女性特有项目等40个条目,不同条目对VTE发生风险的影响大小分别赋值,各条目为1~5分不等。根据总评分情况分为四个级别:总评分0~1分为低危,发生率<10%;2~3分为中危,发生率为10%~20%;4分为高危,发生率为20%~40%;≥5分为极高危,发生率为40%~80%。该模型同时推荐了不同级别风险患者的预防措施,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VTE 发生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Pauda预测评分:是2010年由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Barbard S在Kucher 等研究设计的VTE风险电子评估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用于对内科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包括11个危险因素恶性肿瘤、VTE 病史、高凝状态、已知血栓形成倾向、创伤手术(1 月内)、高龄(≥70岁)、心/肺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中风、急性感染/风湿性疾病、肥胖(BMI≥30kg/m2)、正在进行激素治疗。每个危险因素的评分1~3分,高危≥4分,低危<4分。我国专家建议(2015 年)中提到将Puada预测评分用于内科住院患者的VTE 预防6】

2.3 Autar量表:由英国兰德蒙特福特大学Autar R研究设计,该量表包括年龄、BMI、活动度、特殊风险、创伤风险、手术风险、高风险疾病7个赋值的危险因素,每个危险因素的评分1~7分。认为患者评分≥4分时,发生 VTE 的危险性增加,得分<6分者无风险,7~10分者为低危,11~14分者为中危,>15分为高危。我国应用Autar量表对骨科、妇科患者进行VTE 风险预测显示,该量表能较好预测患者围手术期 VTE 发生风险7-8】

2.4其他:Geneva 评分法、Pisa 法、Claudia 法等也用于对 VTE 临床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9】。有多个研究显示10-11】将 Wells 评分与D-二聚体联合使用可以预测患者VTE的发生,这了Wells评分法在 VTE 疾病诊断策略上具有重要意义。

三、DVT预防措施及护理

1.西医预防措施:

1.1分级加压弹力袜:穿带分级加压弹力袜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是目前最常见的机械预防方式。通过自下而上的外部梯度压力抵消各种原因所致的静脉压力增高,让静脉血液保持脉动和循环,预防下肢静脉淤血,使患肢沉重、腿部肿胀、疼痛等症状快速消失,改善淤血症状,从而达到有效预防DVT的目的。

1.2间歇充气加压泵:间歇充气加压泵是一种空气脉冲物理治疗仪,它利用机械原理通过肌肉泵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瓣膜和静脉壁所受压力,有助于静脉瓣膜的功能修复,促进下肢静脉血流加速,改善动脉血液循环.

1.3活动:为最简单有效的方法,督促病人定时做下肢的主动与被动运动。注意肢体放置功能位。指导及鼓励卧床患者早期做踝关节交替,趾屈和背屈运动。无禁忌症者,常规抬高下肢20—25°,下肢保暖,每2h翻身。

1.4保护静脉血管:避免在浅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以及在同一部位行多次穿刺。深静脉导管以颈内或锁骨下静脉为主。偏瘫患者,尽量不在其患侧或肌力下降侧肢体穿刺输液、扎止血带。静脉采血应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2.中医预防措施:

2.1手法推拿:选择合适“散法”或“清法”。散法主要是活血散瘀,消肿散结,行气导滞“清法”则是解除邪热,祛除术后吸收热带来的思肢温度升高

2.2中医穴位按摩: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行于下肢,取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可激发两经的经气,调节脾胃生理功能,达到健脾益气、活血化淤、疏通经络之效,使毛细血管及微静脉扩张,充分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4.小结

ICU患者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存在多个危险因素并存,随着医疗护理的发展,护理人员应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识,努力探求科学合理的护理技能,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机理,主动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对已形成的DVT则应积极治疗,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尹方,刘琰.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10):956-957.

【2】黄树勇,郑臣校,李绪松,等.八味伤科活血片对髋部周围骨折后血液高凝状态影响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5):645-649.

【3】李家增,贺石林,王鸿利,等.血栓病学[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54.【4】李春燕 .ICU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2017,42(7):629.

【5】柯月兰,黎观妹.综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的影响.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16~17.

【6】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中国专家建议写作组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 等 . 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国专家建议 (2015).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4):345-352.

【7】梁妮,李春容 . Autar 量表在骨科大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49-50.

【8】潘春梅 . Autar 量表干预护理模式在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J]. 医学临床研究,2015,32(4):721-722.